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强化城市社区党建

2022年05月23日 17:44:42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 孟航 李彤彤

近年来,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紧紧围绕加快城市社区转型升级,构建组织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城市社区服务群众、凝聚人心能力持续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发展的水平逐年提升。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

郯城县聚焦组织设置“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目标,健全完善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纵向上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成立实体化商住小区党支部45个;横向上依托行业党组织和各社区党组织,在商圈市场、龙头企业、物业企业、行业协会组建党组织144个。持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动城市基层组织覆盖无空白、无盲区。搭建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持续深化街道“大工委”制,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双报到”,下发《郯城县关于进一步做好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工作的通知》,把117家报到单位、4709名在职党员干部全面嵌入网格。采取公推直选、竞争上岗、公开考聘等方式,着力从社区“两委”干部、后备干部、小区业主居民中离退休的党员干部、不再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街道机关事业人员、社区专职工作者等群体中选配小区党支部书记45名,选派“红领书记”16名,推动资源下沉一线。组织考选专职社区工作者51名,全部落实“3岗18级”薪酬待遇,创办“城市党建论坛”,全面提升队伍战斗力。配备专职网格员108名,实现网格全覆盖。建立健全街道统筹、部门下沉、区域联动工作机制,构建起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大格局,实现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最大化。

构建党建引领居民主体的治理体系

郯城县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引领基层治理,大力激发居民内生动力,由重管理向重治理、重服务转变。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企业、居民多方参与的“1+N”议事协商制度,实现民事民治、民事民议、民事民办。坚持资源向一线集聚,积极探索社区、驻社“双报到”单位、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四社联动”模式,借力社会组织和“双报到”单位资源,聚力“郯欣”社工联合会,发挥专职工作者资源力量优势,引领带动“孤贫儿童志愿团”“巾帼志愿者”“义工联合会”“飞燕志愿团”等社会组织进驻社区,开展服务764次。建立社会组织和党组织“双孵化”机制,派出党建指导员、联络员23名。把优秀党员培养成社会组织负责人,把社会组织负责人发展成党员,以党建引领社会组织,以社会组织带动居民参与基层治理。印发《关于开展村改社区基层党建和治理难题集中攻坚行动的工作方案》等文件,细化、量化县、街道、社区以及部门行业职责任务,不断提升城市党建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实施县、街道、社区三级“书记领航”项目13个,部署2个方面重点任务,列出18项任务清单,着力破解工作中的重难点问题,示范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紧密围绕居民需求,打造“一社一品”党建特色品牌,充分激发党组织书记抓城市基层党建的主责主业意识。

构建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的工作体系

郯城县坚持人民至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服务群众、促推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完善工作制度体系。明确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联系1个城市社区,每月至少实地调研指导1次。全面建立常态化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开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会议。建立健全对“一把手”抓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调度通报、督促检查、信息报送等制度,构建高效的上下联动机制。出台《关于加强村改社区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把抓城市党建纳入整体工作部署,配套村改社区操作流程、集体经济组织运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社区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体系等支撑文件,形成“1+8+N”政策体系。按照“1+1+16+N”模式打造党群服务阵地矩阵,构建“15分钟生活圈”,打造1处县级、1处街道、16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在社区、小区、公园、广场、商圈等建立“微愿郯”服务站146个,“微愿郯”便民点1423个。突出外在形象标志建设,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党支部场所统一规范标志设置,统一设置“微愿郯”阵地LOGO,不断凝聚社区党员群众爱党爱国向心力。采取“6+20+N”经费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为每个社区拨付党建工作经费6万元,服务群众专项经费20万元,以及一事一议、社区人员工资保险等若干经费。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并把考核情况纳入单位及个人实绩。实行街道科级干部包干制,选派业务指导员入驻社区。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5月23日  第22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山东
  • 临沂
  • 社区功能
  • 社会组织
  • 时政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