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拜访老城

2022年10月12日 17:16:26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王太生

拜访老城最好的方式,是先遇一堵墙。

老城有老墙,黛瓦映衬下,适宜题诗。也难怪,古代文人一时诗兴勃发又找不到宣纸,就把诗题在墙上。那堵墙,保存到现在便是诗墙。诗言志,墙载诗,过往的行人看到了,念上两句,老墙也成了最早的媒体之一。

墙老了,也就松松垮垮。用指尖去抠,那些砖泥窣窣而下。砖缝里长出一棵树。这棵树的缘起,不知是哪个年代的鸟在墙头遗落下的种籽。

春天的墙头,栖息过一只活泼的鸟;夏天有几颗滚动的素色绣球;秋天墙缝里藏过一只弹琴的蟋蟀;到了冬天墙面上只剩下一袭爬山虎,这种攀缘植物的叶片不见了,被风吹散,茎须像一张网,紧紧地包裹老墙。

老墙曾经承托过一间房子,或者试图围起一座院子。也许有一个古代书生,骑在马上,朝墙里张望。

墙上爬满凌霄、蔷薇,是花墙;墙上烟熏火缭,是百姓的烟火墙。

那些曾经在老墙上的“粉”,恍如女人的胭脂,被雨水冲刷,变薄了,老墙变得灰黑剥蚀。

墙,有节俭收藏的意味。垒土为墙,意在收藏。我所在的古城,从前巷子的拐角处,人家的后墙上嵌一块勒石,上书“敬惜纸张”。它在提醒路人,不要把纸随便扔在地上;墙上开一孔隙,且把纸放在墙肚子里。一堵墙,是一张纸的归宿。在古人心中,一张薄薄的纸,有墙一样的分量。

有些老墙,看上去倾斜,却不见得能够倒下。在我邻居陈家的水井旁,一面墙上有草木和植物的根须,儿孙般的搂抱,使老墙还能存活几十年。

拜访老城,我喜欢找一块青石台阶,坐在那儿休息一会儿,想事情,看风景。这块青石台阶,有可能是文昌阁内的,也有可能是八字桥上的。

文昌阁显然是一个敞开的公共场所,私密的话不宜说,隔墙有耳,不小心就走漏了隐私。清代纪晓岚编著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书生寄寓高庙读书,夜晚就在文昌阁廓下入睡。朦胧中,他听到阁子上有说话声:“我平时不怎么花钱,又积攒了不少钱,怎么办?”甲对乙说:“你可以用这些钱铸一尊佛,送西山潭柘寺供养。”乙听了啐甲:“施舍也必须是自己的钱财,佛又怎么能不问清楚你这些东西的来历,接受你偷盗的不义之财?”继而谈话声止,寂静非常。书生望去,阁子上只剩下一地月光,空空如也。

从前,我住的附近有座八字桥。桥东有舂米店,一溜儿木门内不时传来“扑通、扑通”沉闷的舂米声:桥西有一间老虎灶,从早到晚,水汽氤氲。老桥旁,有人支一口锅灶,舀入河水,煮一锅菱角、河藕站在那儿卖。这样的场景,宜配一介古代书生,穿长衫,倒剪双臂,站在桥上,看一叶小舟飘然而去。

有桥的地方就有老城人家,贩夫走卒、三教九流、鸡犬相闻、临水而居,宛若一幅人烟繁杂的“清明上河图”。

建筑有其属性。南方和北方“髯须飘飘”的城市里,一般都是有文昌阁的;而江南水网地带,才有八字桥。

文昌阁是雅的,八字桥却俗——世俗的俗。一个寄踞空旷之岗,一个悬于河流之上。

阁与桥,串联起一座城的文昌水秀。

阁子里,宜逗留、散心、交友;而桥上,芸芸众生、市声鼎沸、叫卖高亢、呼朋引伴。尤其是那桥的两端,极像布口袋,将路渐渐收拢。心里有事的人,夹着包袱或者手提肩扛,踽踽独行——文人名士,落子闲坐;市井草民,穿桥而过。

出了文昌阁,下了八字桥,我又坐在一座宅院门前的青石矮台阶上,看别人家的一对门枕了。它是一座宅子的表情,无论春夏秋冬雨雪霜晴,不喜也不悲。

就这么一块石头,从它与门相依的那天起,就见证主人一家一年四季、寒暑易替的迎来送往。

春天,小孩子蹲在门前放鞭炮,两只小手捂着耳朵,门枕雕成的石鼓上,落一层嫣红的纸屑。夏天,主人站在门口迎候一个贵客,拱手作揖,一团和气。秋天有一轮明月照在石上,老宅子楚楚有意境。冬天,大雪纷飞,唯石与瑞兽和天地一道沉睡。

一座宅子,青砖、青瓦、重檐、台阶、窗棂,就像一个人的五官,常被关注,门枕却是一件很容易被忽略的房屋构件。

门枕是做什么的?虽然有一定“显”和“炫”的成分,但它主要是起到稳固门框的作用——固定一副厚厚大门,门枕与门,唇齿相依。如果一副门都没有了,门枕自然会遗落露天旷野。

一对门枕,在老城人家门口司空见惯。它让房子变得雅致,就像作完一幅画,在落款下钤的一方印。有客来访,轻叩门环,或者用手摩挲那块材质细腻的门枕。这块石头,是块青石,它本藏在深山,被工匠雕刻打磨后,成为一户人家有头有脸的门枕石。

门枕之侧,是世俗的民间生活。民间这个词很具体,就是进门、出门,拉亲做媒、婚丧嫁娶……每一天的生活都实实在在发生,它们与居家过日子有关。

我在老城见到一处宅院已经衰落,破败不堪,久有时日无人居住;门前杂草和闲花丛中的一对石鼓,似乎仍在悄悄喃喃着往昔的繁荣与热闹。

门枕,见证繁也见证孤,见过大红大紫,也见过朴实本真。所以,它才真正读懂什么叫做“门当户对”。

门枕,是一个短语、是一则寓言物语,与故园、老宅、守望有关。有门枕的房子,是有故事的老宅。一个人用手抚摸老宅,他在梦中摸着的是门枕石。门枕石如绸缎般光滑,让人想起家的柔软。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0月10日  第24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文昌阁
  • 老城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