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两会特刊

周善红代表:化解经济重启阶段 大型民营企业债务风险

2023年03月06日 17:25:0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叶中华

“理清大型民营企业金融风险预警及处置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对2023年重启经济以及打好当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健全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稳定中小企业的财政货币政策,并且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截至2022年12月31日,信用债市场共有185家主体,642只债券发生违约(不含展期),其中违约信用债中民企债占比较高,历年出现过债券违约的185家主体中有134家民营企业。截至2022年3月,我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8.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因为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变得更加宽松,另一方面说明民营企业的现金流压力在逐步增大。”周善红分析称,问题在于普惠性贷款发放面不够,民营企业融资成本高,偿债压力大。

周善红表示,究其原因:一是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多为银行贷款、行业担保借贷和民间借贷,利用债券市场融资占比较小,民营企业更多依赖短期借款融资,无法满足企业长期的资金需求,在资金结构上出现失衡。

二是民营企业债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企业信息失真和缺乏统一监管,使债务风险判断预警难以保证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在金融风险化解方面,法律、法规没有明确政府、银行、企业的权利责任,在法律制度层面缺乏风险防控化解的操作依据。同时,有的地方党委政府缺乏化解金融风险的法律保障和有效手段。

为此,他建议:一要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规避现金流风险。比如,扩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小微企业的覆盖面、政策性贷款或者财政贴息;政府出面牵头帮助中小企业缩短应收账款账期;银行贷款要以抵押、信用为主,限制担保贷款的发放规模,避免形成并逐步化解恶性担保圈、担保链的金融风险。

二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大型民营企业联合监管机制,对达到一定标准的重点民营企业实行风险分级监管。利用大数据信息技术,实现企业、银行、税务、政府部门间信息互联共享,构建债务风险预警的数字防控体系,并定期向地方政府、金融监管部门、评估机构和债权金融机构提供经营信息、财务信息、债务信息,提早作出风险提示。

三是国家要迅速启动金融风险化解的立法工作,明确地方政府、银行、企业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金融风险处置的程序、方式和过渡期保护措施,让金融风险处置纳入法治化轨道。

《 中国城市报 》( 2023年03月06日  第05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经济风险
  • 金融
  • 金融风险
  • 债务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