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罗店镇:“举手制”党建项目赋能社区治理

2024年03月04日 15:40:0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刘蕾、郑新钰、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宝山区罗店镇慧苑居民区开展“美好社区先锋行动”活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变革的不断发展,社区治理的难度、广度、复杂度进一步凸显,新的挑战和问题接踵而至。新形势需要新发展,一成不变的社区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塑造良好的社区形象,推动社区建设和发展,创新党领导下的社区治理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近年来,上海市宝山区罗店镇党委坚持健全基层党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在工作中紧贴群众需求,践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做主”,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开展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举手制”党建项目,激活自治动力、聚合区域资源、推动数字赋能。

坚持全过程民主逐步完善“民提民评”的闭环机制

罗店镇党委始终把居民需求放在第一,不断健全“意见征集—举手立项—全程公开—监督评议”的工作机制,居民参与数逾11万人次,充分彰显居民主体地位。

议题征求更多渠道。进一步健全“网格长+楼栋长+党员中心户+N”组织体系,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倾听民声,汇集民智,依托楼道留言板、楼组议事角、党群服务站“人民意见箱”、社区会客厅等公共议事空间,从居民、楼组、微网格征集梳理居民需求,打通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共形成各类议题894个,在社区党组织引导下居民有序议事,确定可以立项的共同话题,充分凝聚共识。

过程监督更加透明。细化“群众点单—党组织举手—多元共治—居民全过程参与”的项目运行流程,完善“举手制”党建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优化项目的实施操作细则,推动党建项目品牌从“社区改造1.0—交流共享2.0—过程民主3.0”进阶升级。围绕具有代表性、迫切性的社区热点难点问题,由居民区党组织书记TED推介、申报立项,共形成转化项目862个。通过社区通、居民群、公告栏等途径及时向居民群众通报项目进展、资金使用情况、实际效果等,接受居民群众的全过程监督,让社区党组织在居民监督下多做好事、善做好事。

评估激励更重实效。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建立健全项目考评标准,设定审核、评估和审计等环节,设定了针对立项的初审、终审环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定中期评估,末期评估和审计环节,通过居民群众评议会、电话满意度调查、现场抽查访谈相结合的形式优化评估方式,对于中期评估满意度较低的项目,令其限期整改;对于中期评估满意度较高的项目,或可追加补贴,进一步提升居民对项目的满意度和参与感,充分发挥居民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使用的最大效益。

坚持全人群参与不断激发“自治共治”的内生动力

罗店镇党委以“头雁计划”“社工成长计划”“社区能人计划”为抓手,大力提升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质量,不断强化社区治理战斗力。

增能提升居村干部“主力军”。持续深化班长工程,通过“老带新”“外引才”等方式逐步拉平书记能力的断层,以“头雁”计划为抓手,打造美罗书记工作室2.0,深化“六字工作法”和“六项工作制”,遴选梳理优秀社区干部“三级人才库”,聚焦议事协商规则、社区提案介绍、微更新改造案例等内容,分批开展27个主题40场集中培训,推动社区干部更好掌握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路径,打造一支规范化、职业化、专业化队伍,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整体能力和水平。

组建赋能第二梯队“生力军”。结合党建网格工程,充分挖掘微网格内人的资源,鼓励微网格长、第二楼组长、党员骨干在微网格内发挥作用,实现微网格内组织和人力资源与社区的充分融合,实现社区的共融共治。比如,郡园居民区党组织结合“举手制”项目,织密2个党建“微网格”,设置15个网格点,组建由微网格长、第二楼组长、社区达人等组成的自治队伍,形成“1+2+15”微网格治理模式,配齐配强微网格工作力量,推动第三届业主委员会成功改选、党群阵地提标升级。

持续壮大达人能人“新力量”。坚持“识才之能,用人之长”,深入挖掘社区能人达人,从微项目中挖掘、转化治理达人,推动达人主理“达人工作坊”,吸引凝聚更多居民参与达人团队,形成自主治理,将服务对象转变为工作力量,形成社区治理的内生驱动。形成从“达人工作坊”能力提升到“达人服务配给清单”议事会再到“达人服务试点百人团”的达人长效供给机制,极大地鼓励了社区居民参与到解决社区难题、改善社区服务、深化社区治理等“举手制”党建服务项目中,起到了骨干带头作用。目前已挖掘培育达人121人,形成微项目70个,开展达人活动294场,吸引居民参与社区活动9882人次,让居民有意识、有意义地参与美好社区建设。

坚持全要素治理构建形成“共生共融”的美好社区

罗店镇党委聚焦人员流动大、构成复杂等问题,以“美好社区先锋行动”为契机,推动人与社区、人与人、人与资源的多维度融合,探索基层治理的新路径。

加强项目化治理,推动居民家园融合。聚焦民生微需求,54个居民区党支部举手,完成晾衣架安装、花园道路改造、充电桩安装等211个微改造项目,打通了群众和社区融合的“毛细血管”,让居民融入社区、信任社区。2022年以来,议题数量较上一年增加520余个,越来越多的居民成了社区治理的参与人、微改造项目的主理人、关爱项目的结对人,居民们更加愿意主动走出来参与社区事务。

加强属地化培养,推动社区干部融合。2022年成功“去筹”的31个居委会,通过选任制方式选聘了50名属地人员进入社工队伍,就地转化成为居委主任、居委委员,解决了31个居民区困扰多年的居委缺失问题。此外,“举手制”又为“两委”干部、社工队伍搭建了展示的舞台,在推动居民议事协商、项目全过程跟进的过程中,干部综合能力得到提升,真正实现社区干部与社区的融合。

加强区域化联动,推动社区资源融合。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以“举手制”项目为载体,链接一批学校、商铺、企事业单位、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等服务资源向居民区延展,不断释放各类党组织融通的化学效应。先后实施、完成凉亭改造、文明养宠、低碳科技、社区田园等一批治理项目,真正把为民办实事项目好事办好、实事做实,让居民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04日  第19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党组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