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调查

南谯区:盘活社区资源要素 建强党群服务阵地

2025年02月24日 16:09:5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图为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龙蟠街道中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厅内景。

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天逸华府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2024年以来,为推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强化社区服务资源要素保障,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党群驿站),深化“八有八建”建设,围绕开展阵地提档升级、资源优化整合、服务提质增效三项行动,建强、做优、用活党群服务阵地,挖掘、盘活、整合资源要素,做实、做细、做深党群服务,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利、优质的服务。

服务阵地建到“家门口”

南谯区坚持“办公空间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按照“八有八建”标准,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合理划分为学习教育区、为民办事区、协商议事区、公共服务区、文化宣传区5个基本功能区,并结合实际拓展未成年人活动区等多个功能区,有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放、共享,不断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功能。

“我们每天可以在这里休息、热饭。冬季在室外打扫卫生很寒冷,一进来我们就感到很温暖。”在南谯区银花街道红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休息的环卫工人谢女士说。为破解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吃饭难、休息难、充电难等问题,红庙社区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配备了饮水机、微波炉、免费网络、充电器等基础设施,为广大户外劳动者营造温馨舒适的休息和服务环境,让城市充满温情、更有温度。

同时,南谯区还结合“皖美红色物业”建设,通过鼓励支持物业服务企业与社区党组织联建一批,用活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增设一批,盘活小区闲置用房、废弃场所改扩建一批等“三个一批”方式,精准布局小区党群服务站,将党群服务阵地向居民小区延伸,构建立体式、全方位服务矩阵。此外,各个小区党群服务站还结合自身实际,配备了桌椅板凳、雨伞、书籍等便民服务设施,让小区党支部开展活动有了场所,让群众也有了歇脚的去处,社区每天安排小区党支部书记或党员志愿者在小区党群服务站为群众提供服务,真正让群众下楼就能找得到组织、看得见党员。截至目前,全区已打造小区党群服务站52个,覆盖率超过60%。

资源力量聚到“家门口”

南谯区坚持把组织向基层延伸、资源向基层集聚、力量向基层下沉,让基层党组织快速响应、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有了这个冰箱贴,我们有什么事可以随时联系到社区和小区的工作人员,真的很方便、很贴心。”家住南谯区同乐街道阳明社区发能凤凰城小区的居民夏芝秀表示。为及时回应群众所期所盼,阳明社区制作了一批印有社区党组织书记、小区党支部书记以及物业负责人联系方式的冰箱贴,免费发放给辖区居民群众,让群众寻求帮助、反映问题有对象、有渠道、有路径。

为精准服务居民群众,南谯区推行“一个小区(网格)一个支部”,组建小区(网格)党支部84个,划分楼栋党小组366个,选配党员中心户1137户,全面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四级组织架构,切实将党组织的服务触角延伸到楼栋、覆盖到每家每户;同时,通过小区信息公开栏、楼栋便民服务栏、便民联系卡等形式,将小区党支部书记、楼栋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的姓名及联系方式向群众公开,确保群众有事找得到党员、联系得上支部。

“这里的菜品丰富,咸淡适宜,非常符合我们老年人的口味,我们吃得很满意。”家住南谯区龙蟠街道天逸华府社区的朱光说,“平时子女不在家,来社区食堂吃饭既方便又省钱,还安全卫生。吃完还能和‘饭搭子’们一起闲话家常,惬意得很。”为破解辖区内老年人就餐难问题,南谯区部分社区利用民政部门“老年助餐”资源,建设社区老年食堂,引入第三方公司合作供餐,让辖区内老年人不仅能够就近就餐,还能够吃得起、吃得好,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幸福“食”光。

为更好地匹配群众需求,南谯区充分挖掘区直部门资源禀赋和职能优势,对可下沉社区小区的资源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区级资源项目和人员力量“两个清单”,供各社区小区匹配“需求清单”,实现区级资源与属地有效对接,切实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

此外,南谯区还充分整合在职党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深入社区小区常态化开展便民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将工作力量汇聚到一线、把优质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以来,我们社区积极引导报到党员争当楼栋党小组长、党员中心户,还探索开展党员联岗联户,让报到党员积极参与群众意见诉求收集、配合小区党组织开展工作等,目前他们已成为我们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南谯区龙蟠街道永乐社区党总支书记刘成静说。

据了解,南谯区目前已接收4599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累计组织报到党员开展便民义诊、困难救助、政策宣传、协商议事等志愿服务活动1000余次,惠及群众1.5万人次。

优质服务送到“家门口”

南谯区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实际工作导向,创新服务模式,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深度、热度、温度、广度,让党群服务阵地真正成为党员群众想来、爱来、盼来、常来的“家门口”好去处。

“前几天我才说了自己的需求,没想到社区这么快就把东西送到了,让我感到很温暖!”日前,南谯区同乐街道东坡社区90岁高龄的残疾老人韩惠芳在收到暖水袋等爱心物品后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感动地说。

为发挥下沉工作力量作用,精准服务居民群众,南谯区结合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全面推行订单式服务,由社区党组织牵头按照群众点单、党组织派单、党员接单工作模式,采取“线上问询+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居民意见,精准编制需求项目,定期在小区在职党员微信群发布,鼓励报到党员依据个人实际、自身特长、岗位优势参与认领,将群众“需求清单”转化为报到党员的“工作订单”,切实把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截至目前,社区党组织已牵头发布需求项目300余个,近千名党员参与认领“微心愿”100余个。

“我一直对书法很感兴趣,但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系统学习。现在社区开展延时服务,把书法班开到了‘家门口’,还邀请了专业的老师进行授课,让我们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学习,真是圆了我的书法梦。”家住南谯区银花街道银西社区的李玮对社区的“延时服务”赞不绝口。

聚焦“上班族”上下班时间和社区工作时间重叠、“业务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功能室上班去不了、下班不开放”等难题,南谯区在部分社区小区探索开展全天候便民服务,通过合理安排社区工作者调休的方式,在常规工作日服务时间基础上开启延时、错时服务模式,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服务事项办理、各类惠民活动,真正实现办事时间无“断档”、办理事项无“空档”、优质服务无“阻挡”,为党员群众的工作生活提供支撑和保障。

在此基础上,南谯区还组织社区小区充分利用各类党群服务阵地和自身优势资源,根据不同群体需求,打造多元化活动载体,定期通过公开栏、微信群等向群众发布,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同时,区级每月择优选取一批高质量的社区、小区活动项目,统一发布预告,引导居民根据兴趣爱好选择性参与。2024年以来,各社区小区已累计开展红色领航、宣传宣讲、移风易俗、平安建设、文明实践等系列活动2700余场次,惠及群众5.12万人次。

“八有八建”

“八有”是有统一标识牌、有固定阵地场所、有建设管理主体、有规范运行制度、有协商议事平台、有宣传教育媒介、有凝聚群众载体、有便民服务设施;“八建”是建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点、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微站点、建成惠民惠企政策宣传点、建成城市文旅形象展示点、建成便民公共服务窗口点、建成社会志愿服务公益点、建成劳动群体综合服务点、建成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站点。

《中国城市报》(2025年02月24日第2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功能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