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上好佳”父子:搭建中外友好交流的桥梁

2025年03月03日 15:20:08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余新江 吴 超

施恭旗(左)、施学理父子。(摄于2006年10月)

受访者供图

创立于菲律宾,扎根上海青浦近30年的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好佳)连续七年参加上海进口博览会,而且规模很大,内容非常丰富。这是笔者在上好佳走访时,频频被提及的话题。

2024年4月,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补授)仪式在北京举行。据悉,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专门为表彰对中国改革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来华工作外国专家设立的荣誉奖项。著名实业家、慈善家、旅菲闽籍侨领,上好佳集团董事长施恭旗获得该奖项。“这是一份崇高的殊荣,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施恭旗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如是说。

心系桑梓 实业报国

“近些年,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太大了。作为一名海外华人,我觉得很自豪。”每当与人谈起中国的发展,施恭旗从不掩饰内心的激动。

施恭旗出生和成长于菲律宾。1946年,他的父母施阁头、李梅芬在马尼拉建了一间小型的家庭手工作坊,以包装和咖啡为主。20年后,手工作坊扩转为晨光有限公司,主要代理销售咖啡、糖果等食品。

施恭旗说:“从小我就梦想去中国,小时候在华人区跟父母去看电影,那时候中国电影里都是上海的景色。我从电影里看到,上海是个很发达的城市,所以,我一直很向往。”上世纪80年代初期,掌管晨光公司的他多次来中国考察,尤其对上海情有独钟。他一直准备等待着机会,终于在1992年,中国开启了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施恭旗把握住了这个机遇。

1993年,施恭旗在上海创建了在菲律宾和中国都家喻户晓的休闲食品品牌“上好佳”。“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经过30多年的耕耘,上好佳已成为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业务发展到印尼、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南非等国。这主要感谢中国这片投资的福地。”施恭旗说,上好佳在中国取得今天的成就,凝聚了企业员工共同的智慧和汗水,“我和上好佳同仁很荣幸,能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和受益者。”他说。

由于对上海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施恭旗被评为“上海市荣誉市民”,获得了极其难得的“白玉兰纪念奖”“白玉兰荣誉奖”。

友谊搭桥 合作共赢

经商的同时,施恭旗还把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往作为自己事业的一部分,每年邀请菲律宾官员访问中国,同时邀请中国官员访菲。他认为,有必要让菲律宾人看看中国的发展。“数十年来,做好推动中外民间友好交往事业,已融入了我的血液里,现在我的孩子也传承了这份责任。”施恭旗表示。

让菲律宾朋友更好地领略中国的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施恭旗每年都要邀请并资助中国文艺团体到菲律宾演出。此举不仅使得在菲律宾的华人倍感亲切,也让受到外国文化影响的华裔孩子进一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2006年起,施恭旗先后被三任菲律宾总统委任为“菲律宾总统中国事务特使”。在他的推动下,菲律宾保和省与中国江西省、菲律宾加美地省与中国安徽省、菲律宾甲米地省与中国江苏省分别结为友好姐妹省。施恭旗还为上海市政府以及长宁区、黄浦区、浦东新区、青浦区政府先后5次在马尼拉组织招商活动和举办出口商品展览会,促成菲律宾其它企业在上海投资,每年邀请中菲两国官员互访,促进了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贸易交流和发展。

目前,作为上好佳创始人,施恭旗已经属于“半退休”状态,他把集团旗下的经营和管理业务交付给自己的儿子们管理。他现在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促进中菲友好以及公益慈善方面。施恭旗说:“尽管身在海外,但我们的根在中国。未来,我将继续为促进中外民间友好交流牵线搭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侨界力量。”

常怀善念 回报社会

施恭旗及家人不忘父辈教诲,牢记中华美德,一直践行“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信念,曾先后向上海慈善基金会、上海长宁区社会福利院、上海红十字会、中国外交部定点扶贫地区、云南贫困地区、新疆地震灾区等地捐款数千万元人民币。

在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施恭旗分别向上海市民政局、黄浦区防治“非典”办捐献善款;2007年,为上海举行的世界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捐款1000万元人民币;2008年初,中国南方遭受百年一遇的冰冻雪灾,第一时间通过国务院侨务办他向灾区捐赠100万元;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捐资超过千万元;2009年上好佳在河南省南宫市百年老校设立奖学金资助贫困学生。此外,公司每年都向上海市长宁区社会福利院捐赠上好佳产品,福利院老人们过年时都会收到一份熟悉的礼物。

施恭旗多次为妇女儿童事业慷慨捐资,在海外致力于慈爱老幼、扶贫义诊、关怀贫困家庭儿童、扶助灾民等工作,并将宋庆龄基金会推介到海外。“宋庆龄是我钦佩的中华女性代表之一。”1994年,他和海外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组建海外的宋庆龄基金会机构,30年来以“爱播人间,善行天下”为宗旨,在中外积极开展各项公益慈善活动,让越来越多的海外普通民众体会到中国人的慈爱精神。多年来,他以基金会为载体,为促进中菲文化交流竭尽全力。

多年来,施恭旗情系桑梓、热衷慈善事业,至今,已捐资超过9000多万元。中华慈善总会为了表彰施恭旗为中国慈善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特授予他“中华慈善奖”。

传承接续 聚力向前

施恭旗四子、华裔青年企业家、上好佳(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学理秉承上好佳创业初心,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2024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上海的实践”特别对话会在上海举行。会上,作为上海市荣誉市民的施学理分享了在上海的创业故事,并以视频的方式邀请父亲施恭旗“同框”对话。两代华裔企业家把握时代脉搏,发挥独特优势,共享中国机遇,为深度参与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力量。

施学理是在菲律宾出生和长大的第三代海外华人。施学理告诉笔者,28年来,他在中国学到很多,尤其是父亲对他影响很大:“他的眼光长远,许多想法对我很有启发,包括如何处理好义与利关系。父亲与商业伙伴交往,都是本着建立长远关系为出发点。这一点,也是上好佳在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父亲告诉我们,他刚来中国的时候不认识什么朋友,到后来结识了非常多的好朋友,这些是他‘最大的财富’。”施学理说,对此,他也深有体会,“这些年,我们切实享受到了中国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如今,施学理已经把家安在了上海,他喜欢与孩子们一起散步,一同感受这座城市的活力。“这些年,我不断学习中国文化,保持开放的思维,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希望用自己的热情融入上海这座创新之城。”他说。

这么多年的经历让施学理感到,对企业来说,中国不仅有广阔的市场,更有着稳定、长期发展的潜力,这离不开中国对外资的支持。目前,中国继续扩大、深化对外开放,给领航上好佳的施学理带来了更多的出彩机会。首届进博会,他认识了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带队的政府代表团,最终促成上好佳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投资。同时,通过上海这个关键的枢纽,加快布局海外市场。“即使在我们已经非常熟悉的东南亚地区,我们也是通过上海的华侨圈接触到柬埔寨的合作伙伴,从而成功在当地投资。”谈及参与进博会的初衷,施学理说,“进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全球化平台,为我们企业增加了很多信心。我们是抱着积极参与、认真投入、学习提高、不断创新的态度来参与的,进博会为上好佳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2005年,施恭旗被授予了上海“荣誉市民”称号;12年后的2017年,施学理也被授予了同样的称号。在施学理看来,父子俩能得到如此珍贵的荣誉,既是幸运,也是激励。“我希望上好佳的发展经历能够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关注中国。同时,我也非常愿意分享我们的故事,让海外华裔新生代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上海给了我很多机会,我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上海,关注中国。我要努力像我父亲那样成为中外民间友好交往的使者,这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义务。”施学理说。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03日第20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上好佳
  • 菲律宾总统
  • 慈善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