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近邻党建铸魂 城市更新塑形

2025年03月10日 11:15:02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共南平市延平区委组织部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四鹤街道杨东社区党委组织辖区业委会及居民代表,在改造后的“吃茶话事”点共同商讨小区治理问题。

近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四鹤街道马坑社区的“吃茶话事”点,社区党委书记郑烽泡开一壶茶,茶香氤氲中,参加话事的小区党支部书记、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网格党员楼栋长、商店负责人等你一言我一语,细数小区最近的变化,共商居民群众的“微心愿”,气氛既热烈又和谐。

延平区多年来持续深化近邻党建,聚焦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推动社区、小区党群活动阵地优化提升、服务功能提档升级;深化拓展“吃茶话事”活动,多元力量下沉网格,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实现“塑形”和“铸魂”两翼齐飞,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新空间

阵地共建功能升级

长期以来,延平区老城区没有足够的公共空间,居民缺少休闲娱乐的去处,社区、小区党员也缺乏开展教育管理活动的场所。延平区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规划之初,就将公共空间建设作为重要指标,通过深入开展“城市体检”,摸清基层实际需求,科学制定和实施城市更新规划,一批新创设的公共服务空间涌现并被赋予新时代文化内涵,成为提升社区、小区治理效能的重要载体。

四鹤街道创世纪社区是闽北知名的商业步行街,历经20多年岁月洗礼,街区设施开始老化,社区治理问题凸显。在推动群众“微心愿”办理过程中,创世纪社区党组织在延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重点更新了街区的公共文化空间,将商业街改建为集中展现郑成功文化的“成功街”。社区物业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创世纪社区改造完成后,商铺和居民的满意度大幅提高,物业服务被越来越多的群众认可,小区物业费缴纳率从每月的60%上升至现在的95%,成功破解了曾经困扰社区和谐的一大难题。”

南平市八四五一厂是一个有着数十年历史的国有企业,改制后转产转业工人都聚居在八四五一小区,融入了梅山街道自强社区。“改造前小区垃圾投放点规划不合理,一到夏天,小区里蚊蝇滋扰,臭味熏天,小区居民怨声载道。”八四五一小区党支部书记朱秀英说。自强社区党委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契机,邀请八四五一厂的工程师和城市管理局工作人员开展科学规划,按照服务半径,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建成2栋垃圾分类房及7个垃圾分类亭,规范转运时间,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居民多年的治理“堵点”。如今的八四五一小区面貌焕然一新,闲置的柴火间改造成了文明公共晾晒区,荒芜的菜地改造成了居民健身娱乐区,有安全隐患的半幢红砖楼被拆除后改造成了孝廉文化广场,充电乱象整改后设立了电动车公共充电桩专区,小区环境自内而外品质提升、活力重现。改造后的这些“微空间”“微广场”“微课堂”成为开展邻里互动活动的有效载体,极大提升了小区服务功能实效。

延平区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累计新建了40个“家门口”的“小微公园”“百姓剧场”,更新了93个邻里活动空间、“吃茶话事”点,整合提升了42个党群服务中心(站);按照“有主题、有架构、有制度、有场所、有队伍、有氛围的“六有”标准,在党群服务阵地设置教育服务、体育健身、关心关爱、就业指导、调解纠纷等十大功能,打造出“一站式”联系服务群众综合体,成为党群连心桥梁、邻里交流场所、纠纷化解载体、精准服务平台和幸福共享空间。去年以来,各基层党组织依托党群新空间举办各类活动1220场,组织群众参与3.8万人次,老旧小区再造重塑,既聚人气,也聚人心。

新力量

党群共治服务提质

城市更新补齐了社区、小区硬件建设短板,各种基层治理要素下沉,在治理网格的末梢集聚,打开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格局。

水东街道黄丛岭社区太阳名郡小区曾长期存在乱停车、乱堆放、乱拉电线、高空抛物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为改变小区乱象,太阳名郡小区党支部书记、退休老党员赵榕生主动站了出来,召集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各方党员力量组成“红色管家”队伍,成功引入“智慧社区”系统,通过科技手段有效防治高空抛物,实现车辆进出、停车规范管理,小区生活井然有序。水东街道黄丛岭社区党委书记陈军粮表示:“通过社区党委引领,激活了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和居民志愿者、网格员等多元治理的‘神经末梢’,构筑起小区治理的‘红色矩阵’,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亮丽风景。”

在黄墩街道五里亭社区,最活跃的基层末梢——网格员队伍被有效激活,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基层网格员管理系统,让一批熟悉社区生活的老党员走上前台,成为街坊邻里的积极舆论引领者、最新政策宣导者、社区治理执行者。五里亭社区曾是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局”驻地,因为年代久远,基础设施破损严重,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达36%,是一个典型的老龄化社区。社区党支部组织原企业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成立“银发”志愿服务队,充实到治理网格系统中,主动到居民家中收集问题、做思想工作,保障老旧小区改造顺利实施。同时,引领老党员发挥“传帮带”作用,开展书写春联、爱心理发、爱心课堂、广场舞比赛等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大大丰富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延平区有很多住房都是小高层,上下楼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通过深入推行‘1+N’溯源治理体系,机关、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顺利推进电梯加装工作,居民享受到‘一键直达’的幸福生活。”紫云街道三元社区党委书记谢俊涛说。此前,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过程中,居民之间也有过一些矛盾纠纷,导致项目搁置。延平区司法局机关干部下沉项目一线,联合“两代表一委员”组成矛盾联调队伍,针对协议中电梯费用分担比例等问题,多次邀请业主代表到社区“吃茶话事”点进行面对面调解,剖析症结所在,耐心地为业主代表计算费用明细,终于让双方达成了一致,项目如期完工运行。

为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延平区积极推动机关单位、公益组织、商会企业等多维度力量下沉一线,与街道、社区党员干部和网格员共同组建多元化的“红色管家”队伍,全面覆盖社区。“红色管家”队伍积极参与城市更新,成为社区和小区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通过进一步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明确各单位治理职能和下沉服务要求,定期联席会商,协调解决城市社区小区建设、服务优化等问题,推动解决了飞线充电、管网陈旧、路灯缺失等群众急难愁盼事项1513个,有效破解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的瓶颈问题。

新活力

邻里共享幸福家园

“过去,许多物业服务企业与小区业委会、居民互动联动不足,因服务质量问题与居民的矛盾纠纷不断。去年以来,我们推动党建联建,管理也有了抓手,物业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延平区城管局物业服务中心主任郑昌东介绍。

为更好回应群众诉求,在街道党委的指导下,负责服务水东街道南铝社区的和美绿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了党支部。社区和物业公司党员主动作为,逐户收集居民兴趣爱好,统筹各年龄段群体的需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立起“社区+小区+物业”的多方联席会议制度,协商整合意见建议,形成社区改造方案,有效破解改造进度缓慢、基层治理合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此外,根据居民需求,在社区内配套的口袋公园、游泳馆、体育馆、图书馆等多个文化健身活动场所实施适老化改造,居民对社区及物业的贴心服务纷纷点赞肯定。

延平区以城市更新为契机,强化物业服务行业党建,成立区级物业行业党委,因企制宜推进党组织建设,全区43家物业服务企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发挥物业行业党委统筹作用,收集各企业党支部意见,制定全区物业服务行业标准,将物业企业党建质量和居民评价纳入物业公司评级体系,建立了“物业服务清单”38项,依托居民“打分、评级”,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推动诚信经营。

同时,延平区推行常态化的群众“微心愿”征集活动,建立“吃茶话事”活动规范,每日常态化开展,线上设立“延城通”智慧社区小程序,畅通居民意见诉求表达渠道。通过“群众心愿早发现、急难愁盼大家谈、简单事项快速办、难办事项分期干、办理成效群众评”等五步闭环机制,区、街、社三级联动,精准有效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去年以来,全区共收集并帮助居民实现“微心愿”3944个。

改当下,更要利长远。延平区还腾笼换鸟为社区基层治理提供“造血”功能,为改造后的社区治理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和力量支撑。杨东社区百福小区在实施改造的过程中,规划了停车位并设立车辆识别系统,通过定点停车、计时收费的方式对小区停车进行管理,有效解决了车辆违停乱放、堵塞消防通道的问题。同时,还将老旧的库房改建为可供出租的铺面,收取的停车费、租金则用于小区内设施维护、公共设施电费等开支,实现“自给自足”。

延平区坚持深化近邻党建内涵,通过党建铸魂,为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塑形,实现了各种社区治理要素的良性循环,逐渐探索出一条党组织统一领导、各类组织积极协同、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图片由南平市延平区委组织部提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10日第30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功能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