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线上任务’、报表任务、各种会议都减少了,基层工作者能够轻装上阵,我们干事更有底气了。”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环北街道两板桥社区党支部书记易金娥在2024年全省社区党组织书记视频培训班座谈会上由衷感叹。
2024年以来,碧江区环北街道持续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针对社区人少事多、事务繁杂、治理效率低等问题,打出减负、赋能、增效“组合拳”,推动基层减负和治理增效“双向奔赴”,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
“净墙摘牌减证”
真正为基层减负
“今年我们社区申报样板关工委,原本担心阵地建设费钱又占地,后来街道明确不搞制度上墙、不挂牌,主要看组织运行和工作开展情况,这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减负的好处。”环北街道南岳社区党支部书记蒋欢对基层减负工作的感受很深刻。
走进南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室外悬挂着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社区集体经济公司6块标牌,既醒目又规范;门口阵地导视图详细清晰,社区活动计划、活动信息一目了然;室内装修风格统一,服务群众窗口、办公区、矛盾纠纷调解室等功能区域合理布局,墙面干净清爽,服务热情周到,让前来办事的居民群众感觉很舒适很亲切。
为打造清朗社区阵地,环北街道持续开展“净墙摘牌减证”行动,重点对不属于社区职责范围内、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在挂牌目录等进行排查整治,摘除已失效标识、功能不符标志、无实质内容等标牌18块,“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内的证明一律不予出具,不仅让“墙上的负担”减少了,也让干部“肩上的压力”减轻了。
用好“三个妙招”
持续为基层赋能
为进一步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优化队伍结构,碧江区2024年面向社会共计招聘了95名社区工作者,分配至环北街道22名,均为大学本科学历,目前环北街道已有社区工作者83人,平均年龄34岁,本科以上学历53人,占比达62.3%,数量和年龄实现“一升一降”,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明显提升。
社区工作者既要招得来,更要留得下、干得好。为增强社区工作者队伍稳定性,激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热情,环北街道持续用好待遇“保障包”、考核“指挥棒”和培训“大课堂”三个妙招,让社区工作者愿干、能干、持续干。
碧江区聚焦基层基础“强双基”政策措施,自2024年7月以来,环北街道社区工作者每月基本工资增加400—500元,社保、医保、公积金、学历津贴、职业资格津贴一应落实;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与薪酬等级挂钩,10名半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的社区工作者薪酬级别额外晋升1档,人均月工资3922元,社区党组织书记人均月工资5327元;聚焦能力提升,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区级以上培训170人次,参加街道兜底培训224人次,1人赴印江县跟岗锻炼,4人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2人实现学历提升,社区工作者的获得感、归属感不断增强。
细化网格治理
切实让治理增效
随着社区工作者队伍不断充实,基层治理精细化也有了更强的保障。近年来,环北街道统筹街道干部、社区工作者、城管、民警等力量,调整优化细化社区网格,网格数量从2023年的71个增加到了93个,治理力量与治理对象更加匹配,基本实现了基层社会治理服务事项“一网打尽”。
“我们社区的班子成员团结和谐,队伍年轻有朝气。”“社区工作者服务态度好,网格员随喊随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得既及时又到位。”社区工作者年度考核谈话中,谈到社区工作者的履职表现时,环北街道曹家园社区居民代表们纷纷称赞。
为确保网格高效运行,实现基层善治,环北街道建立了“问题采集、线索反馈、分析受理、分流交办、问题处理、跟踪访问”的闭环运行机制,明确专兼职网格员工作职责,常态化开展巡查走访,做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解决。2024年,环北街道各网格共排查处理矛盾纠纷625起,处置率达99.6%以上,刑事案发总数同比下降22.17%,网格化治理效能明显提升。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10日第18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