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江苏省南京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作用,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统筹推动“为车减负”和“为马赋能”,减轻基层负担,提升治理效能。
理清权责
减负在基层
基层减负,先要解决“角色超载”。曾有网格员坦言:“我们是档案员、联络员、表格员、材料员,没太多时间做好群众的服务员。”针对这些问题,南京市从建立职责清单、梳理准入事项、整治牌子乱象三方面着手,为基层干部卸下不必要的包袱。
以清单定责,在街镇层面,鼓楼区、六合区、溧水区等地区率先开展试点,逐步建立街道(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明确基层各条线各岗位工作内容、职能范围;在社区(村)层面,进一步加强社区(村)主体责任、协办事项、履职负面事项“三张清单”的落实力度,全面梳理挂牌、机制、事务、考核等规范,为社区工作者编印一册可供随时翻阅的减负规范汇编;在网格层面,建立完善综合网格、专属网格、微网格管理服务清单,构建“街道(镇)—社区(村)—网格”系统职责清单体系。
严准入把关,明确社区(村)不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环境整治等工作事项的责任主体,只负责协助办理,参与协调联络、宣传教育、诉求反映等辅助性工作。对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要求社区(村)出具的56个不合理证明事项进行统一清理,市、区两级面向基层的政务应用程序压减率达57.6%。
为牌子正源,持续巩固“牌子乱象”整治清理成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督促仍在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挂牌的市级单位认真履行挂牌规范、意识形态管理等责任,加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宁小蜂”驿站、网格微家等阵地的运营管理,防止有名无实、建而不用。
资源下沉
赋能在基层
南京市持续推动各类资源向一线汇聚,强壮基层“肌体与力量”。
充实编制为基层“壮骨”。将市级层面精减收回的348个行政编制下沉用于各街道(镇),侧重补充地域面积大、服务人口多、管理任务重的区域,首批4个试点区、38个街道涉及综合执法、安全生产等132名事业编制人员招录工作已全部完成。
下沉力量为基层“强肌”。将全市1.6万名政法机关党员干部、“三官一律”(法官、检察官、警官和律师)、法学会会员等法治力量编入1.2万个基层网格,做到“一格一员”全覆盖。扎实推动“社区民警在社区”,实现全市派出所警力占公安分局警力、社区民警占派出所警力两项指标均超过40%,涌现出“兜底警察”蔡文君等先进典型。此外,整治违规借调人员清退做到“应清尽清”,让原本属于基层的人“不悬空”“落下来”。
保障经费为基层“添力”。健全基层党组织经费投入保障及自然增长机制,市级按党委3万元、党总支2.4万元、党支部2.1万元的标准,设立社区党组织工作补助经费;按平均每个社区(村)每年30万元的标准,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2024年累计拨付1.6亿元,为基层提供坚实支撑。
融合共建
聚力在基层
南京市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打破层级壁垒,把各类型、多层次的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直通基层、协同联办。
部门单位与街镇同心共治。组织全市638家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3417个基层党组织,与101个街镇党(工)委、1269个社区(村)开展“双结对、双促进”行动,推进“共办一件基层治理实事项目”等“五个一”活动,全市共梳理形成130个共建攻坚项目,涉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为基层协调争取各类资金近1.06亿元。针对向阳雅居小区排水涵闸老化渗漏问题,市公建中心与雨花台区板桥街道将其作为年度结对攻坚项目,共同进行维修改造,并建立常态化安全监测和巡查检查机制,保障汛期排水顺畅。市委组织部携手浦口区永宁街道,打造“1+1+11”农文旅融合发展党建共同体,举办各类推介活动13场,吸引游客7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6700万元。
街镇与驻地单位“同台共舞”。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机制,推动基层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共驻共建、互联互动。鼓楼区依托“大工委”机制,对接水务、供电、燃气、电信等公共服务部门,成立13个“水电气讯”联盟管家行动党支部,梳理形成8类43项供需清单,明确“开门接桩”、燃气管道改造、智能门禁更换等合作项目153个,推动各类服务进网入格,增强“家门口”的便民惠民效能。江宁区吸纳党政机关、开发园区、高校院所等单位党组织,建立10个街道片区“大党委”,由区委常委挂包负责各片区治理的牵头统筹、组织协调、督导落实,协调解决物业管理、拆迁安置、社会治安等治理难题。
行业协会与社区(村)携手共赢。在全省率先启动行业协会商会“牵手‘第一书记’、助推乡村振兴”专项行动,推动35家协会商会与63个社区(村)签约共建,实施8个社会治理行动项目,发动参与志愿活动2000余人次,助推乡村振兴。南京稻米产业协会与溧水区金湖社区合作,既帮助解决了水稻销路问题,还组织专业志愿者开展邻里纠纷调解。市民营女企业家联合会在高淳区穆家庄村茶园投入改造资金200余万元,带动村民就业100余人,赢得村民一致赞誉。
《中国城市报》(2025年03月10日第22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