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友谊县:四剂“良方”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2025年04月07日 17:03:3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百兴社区组织召开“五方共议”联席会议。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友谊镇组织召开“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席会议。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友谊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部署要求,全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以务实之举、有效之策,为居民群众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精品化服务。

坚持“三个强化”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友谊县充分发挥县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做好顶层设计,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基层治理的方向正确、目标明晰。

强化高位推进,精心谋篇布局。严格落实县委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以组织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全体会议、县委书记专题办公会议等形式,加压推进工作落实,成立由县委组织部和县委社会工作部共同牵头,县委编办、县营商局、县住建局等8家成员单位共同推进的组织机构,责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领题召开“小马拉大车”部署会议、座谈会议4次,有效解决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建立、基层组织“滥挂牌”清理、规范乡镇借调工作人员等问题13个。

强化县场联动,织密管理网络。严格落实“三级四长”包联机制,建立健全由县委书记、县长、友谊农场党委书记、友谊分公司总经理担任总网格长,包保处级领导任一级网格长,乡镇、管理区书记任二级网格长,村、社区书记任三级网格长的“自上而下”的网格管理体系,以200—300户为单位,统一划分网格230个,实行赋码管理,配备专职网格员230名,建立党小组230个、党员之家145个。建立县、乡、村三级网格协调指挥中心、网格服务站80个,实现网格无缝隙、服务站点全覆盖。

强化资源配置,充实乡镇力量。以“减上补下”为工作路径,通过整合乡镇机构设置,优化编制资源配置,在11个乡镇统一组建了党建办、综合办和综合行政执法办等内设机构,成立了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和经济发展服务中心5个事业机构,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综合配置工作力量,使乡镇行政和事业编制总量平均不少于50个。

坚持“三个聚焦”

延伸基层治理末梢

友谊县进一步减少行政事务干扰,规范社区工作流程,优化办事环节,有效提高居民幸福感、满意度。

聚焦明晰责任,划清权力界限。制发《友谊县乡镇法定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完善乡镇站点或子栏目服务功能。严格执行向基层下派任务审核机制,制定《友谊县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指导目录》,严格要求分岗明责,厘清社区工作任务清单,明确规定不属于社区工作的事项坚决退出,促进基层将主责主业回归到抓党建、强治理、优服务上来。同时,加强“三项清单”业务指导,及时总结“观察点”经验做法,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

聚焦务实合理,严格规范清理。开展“滥挂牌”清理工作,会同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深入辖区46个行政村、5个社区开展集中调研,全覆盖督导、规范室内外挂牌,做到应减尽减、应摘尽摘,精准研判,不搞“一刀切”,累计清理不合规标牌124块。制发《友谊县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确认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14项,有效减少“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力戒“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累计解散使用频率较低的各类工作群26个。

聚焦补下赋能,做好资金保障。不断完善乡镇街道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村级运转补助资金达274万元。强化动态管理,全年统筹使用财政资金、福彩体彩公益金、专项基金等各类资金129万元,为基层有序运转提供资金保障。健全完善社区工作者管理考核机制,落实岗位等级序列薪酬待遇,完善细化“三岗若干级”,推动社区工作者职业津贴起薪执行,全部按照友谊县最低工资2.5倍标准落实,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积极性。

坚持“三个细化”

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友谊县强化党组织引领作用,规范业委会、居民议事会等运行机制,确保党的领导延伸到基层。

细化共治机制,变“多条线”为“一股绳”。全面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广泛发动各种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持续用好“五方共议”联动服务机制,推行“有事社区议”,把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住建局等11家驻区单位纳入网格之中,选派41名党员担任兼职网格员,累计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爱老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641次;全覆盖吸收退休党员、居民代表、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多元力量1200余人参与到基层治理,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人相助”的高效治理模式。

细化自治模式,变“谁来抓”为“我来管”。深入探索无物业小区居民自治模式,制定《无物业小区自治管理方案》,创新探索轮值、雇佣、单位介入、聘请物业等自治模式,推动83个小区初步形成自治规模,104个小区(独体楼)成立业主委员会,推动基层治理服务更加自觉、精细、高效。打造“@家服务”平台,制定“@家服务实操手册”,激发社区居民主人翁意识,初步形成居民诉求有人听、小区环境有人管、小区事务共同议的良好局面,同时深耕邻里党建,依托“友谊、友情、友爱、友善、友好”五大元素,构建“网格化+邻里圈”互助模式,推行“三长制”,配备楼长377人、单元长1697人。

细化为民举措,变“抓不实”为“抓到位”。深化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双报到”机制,统筹54家机关党组织、125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爱老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2140余次,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严格落实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召开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4次,研究探讨民生实事办理,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3个。

坚持“三个完善”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友谊县探索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法,着力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

完善社区调解,修复邻里关系。完善基层物业信访投诉渠道,设置信访接待室5个,持续深化“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动机制,整合各方优势,努力做到小事情不出社区,加强社区与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相关部门联合协作,形成共同预防化解基层矛盾工作合力,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挺在前,极大提高调解效率,防止矛盾纠纷转化升级,从源头上减少纠纷总量;召开“四所一庭一中心”联席会议2次,现场办公并解决纠纷36个。

完善社会调解,维护公共秩序。强化提升引导联动机制服务水平,推进“五方共议”联动机制,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能力,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将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和社区警务力量有机整合,将治理需求与权责主体精准对接,变“单向治理”为“多向治理”,改“一方处事”为“多方议事”,实现互助共赢的共建新格局。继续发挥“友谊大妈团”“大姐说事议事办事厅”调解作用,通过共商共议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闹心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完善制度保障,保持社会稳定。凝聚合力发挥联动机制实效解决问题,推进“街岗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围绕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点、堵点问题,以“社区召集,部门回应”的形式,调动辖区各部门、各单位力量,从“单兵对垒”向“握指成拳”转变,建立健全“四单”机制,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方式,累计开展政策宣传246次、健康科普41次、安全检查81次、扶贫帮困53次、文艺汇演20次。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07日第2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功能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