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新安街道组织各网格内的楼长、单元长清扫积雪。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七彩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包饺子。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山区结合区情实际,致力于用党建“小网格”下好基层治理“大棋局”,深入实施治理精细化、队伍专业化、服务优质化“三大提升行动”,积极探索城市基层治理有效路径和载体,不断为网格注入能量,推动党组织在引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实践中发挥作用,实现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宝山区基层治理质效。
因“格”施策
推动治理精细落实
宝山区着力优化城市基层党建治理体系,实施“党建引领·网格赋能”工程,通过优化治理模式、创新治理载体,推动网格管理服务精确到位、精细落实,实现“一网兜起大小事”,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以精细化治理为切入点,构建治理新格局。推行“党建引领+网格管理+精准服务”的治理模式,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力构建精准网格体系。全区28个社区按照标准划分为119个网格,成立119个网格党小组,建立“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红色楼栋长—党员中心户”六级组织架构,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服务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全面覆盖每个网格,构建群众小事党员办、难事组织办的机制保障。全区组建36个志愿服务“微队伍”,整合辖区内驻地资源,形成“微力量”工作网。聚焦居民实际需求推行开放式授课,组建48个网格讲师团,授课教师谋划形成“微课堂”,现已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120余次,有力提升居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信息化载体为支撑点,优化模式提速度。结合人口状况、地理位置、社区布局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建立党建引领治理机制,以夯实居民信息数据为抓手,落实落细日常网格巡查、数据完善,不断为社区治理赋能提效。社区网格员采取错时入户和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小区住户信息实时采集,详细做好一户一表登记和电子系统录入,并向居民发放社区联系卡,掌握居民日常生活的急难愁盼和社情民意,做到居民信息数据底数清、情况明,有效提升服务群众的实效性。同时,打造多元数字化“微代理”平台,建立线上“网格微群”,为居民提供日常事务告知、居民事项咨询、网格实时在线等服务,累计为辖区群众提供各类需求服务事项2690余人次,实现“微网多跑腿、群众少跑路”,让居民的烦心事化解在“微网格”内,以网格智能化管理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格局。
先锋队伍
凝聚网格治理合力
宝山区全面推进资源向基层网格化管理下沉,建立网格化基层组织体系,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强化网格配置要素,打造出一支能力素质优、群众工作出色、统筹能力强的先锋队伍,为基层网格治理赋能增效。
以专业化建设为着力点,协作联动促发展。推行“专兼结合”模式,组建以党员为带头人的“专职网格员+专业网格员+兼职网格员+N个联络员”的网格队伍,充分发挥人在网格治理中的作用。由社区工作者担任专职网格员,公安、司法、供暖、住建等9个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担任专业网格员,社区大学生、下沉社区党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热心居民、志愿者等N个联络员,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统一开展网格化服务工作。开展系统化、专业化培训4次,培训内容涵盖政策法规、矛盾调解、应急处理、心理疏导等,提升网格员服务能力。针对网格员知识短板、能力弱项和经验盲区,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业务大讲堂、“头雁帮带”,为网格员“蓄能充电”,确保网格员成为多面手,不断提升网格员在一线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以品牌化塑造为关键点,打造服务新亮点。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为民服务为主线、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法治化为核心,以网格化基层治理为重要抓手,结合各街道(社区)实际,充分激发社区党组织活力,因地制宜探索创建城市社区党建品牌,推动城市基层治理取得新成效。以矿区国企退休党员为主体,打造“七彩志愿服务”党建品牌,以象征红色先锋、橙色平安、黄色创业、绿色环保、青色希望、蓝色文明、紫色文艺七种颜色,划分出不同的“七彩”公益服务岗,让老党员根据自身特长、专业和爱好认领服务岗位,展现榜样力量,铸牢先锋旗帜。以我为群众解决所需所盼所想为出发点,打造“五心”党建品牌,用“红心”打造理论学习矩阵、“耐心”为群众答疑解惑、“连心”凝聚多元共建合力、“爱心”提升服务居民温度、“开心”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积极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展党组织建设、教育培训、志愿公益等16类50余项活动共计320余次,为矿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2500余个,实实在在打通城市党建和基层治理服务“神经末梢”。
人民至上
做实网格党群服务
宝山区各街道社区通过多种渠道不断了解群众诉求,优化资源配置,形成服务需求清单,履行“吹哨人”职责,通过网格实现与居民群众的精准对接,解决居民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实现网格治理精准化服务。
以一体化实施为契合点,用心用情解民忧。积极探索“微党建+服务”模式,整合网格资源,聚力打造便民化、精细化、一站式基层治理服务体系。创新推行“四个一”常态化上门走访机制,即一名微网格长、一本工作笔记、一个微信群、一张连心卡,架起社区工作者与居民的连心桥。组建由260余名党员组成的“微关怀”服务队,入户走访,与居民进行亲切沟通交流,广泛收集居民的意愿、诉求以及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烦心事、愁心事,依据事件性质建立三级民情档案,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每一件群众反映的事情都能得到及时回应,有效提升全区网格化管理的精细度和实效性,用“微小网格”撑起全区“大民生”的坚实屏障。以新安街道为试点,打造“15分钟人社便民服务圈”,以满足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行动指南,在网格内积极推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就近办”“网上办”以及“延伸办”等服务模式,为创业人员和零工人员提供温馨、便捷的服务60余次,极大地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
以亲民化服务为落脚点,提升居民幸福感。充分发挥微网格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按照权限范围内的立即办、涉及上级部门的帮助办、群众困难的上门办、时间紧急的加快办、跟踪服务的主动办的“五办”标准,梳理出代办服务事项清单30余项,充分利用网格资源,有效帮助实现“微心愿”1200余个。每个网格常态化开展每周四“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为辖区困难人群、弱势群体送去温暖,切实做到“让身边人服务身边人”。依托“微心意”存折开启暖心服务,以失孤家庭、重残家庭、困难人群为重点,主动上门将需要帮助的事项填写在存折中,提供精准帮扶,并将解决各类问题的暖心服务过程,通过拍照留念的方式记录在“微心意”暖心存折,真正做到由“你来找我”转变为“我去找你”,为居民排忧解难,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07日第21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