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高度重视医药健康产业,将其作为创新发展的“双发动机”之一,滚动实施了3个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了医药健康统筹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整体规模达到1.06万亿元,同比增长8.7%,成为全国首个医药健康产业突破万亿元的城市。
为进一步加速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创新,4月7日,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推出了《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5年)》(以下简称“32条”措施2.0版),提出将临床试验项目启动整体用时进一步压缩至20周以内、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部署“AI+病理”和“AI+制药”等场景模型开发等32条举措,将“1.0版”迭代升级为“2.0版”。
诺诚健华负责人表示,最新发布的“32条”措施2.0版精准覆盖了创新药从研发、审批、生产到临床应用的全链条,既借鉴了国际先进经验,又充分结合了本土需求。无论是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直接纳入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药品目录,还是医保基金与药企直接结算,以及通过真实世界研究支持创新药临床价值验证等创新机制的部署,都将有助于形成“加速研发—快速上市—资金回血—反哺创新”的良性循环,对激发企业活力、优化产业生态具有深远意义。
雅客智慧创始人王利峰认为,“32条”措施2.0版明确提出打造手术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搭建高值医疗设备租赁平台,并设立500亿元规模的产业基金和100亿元专项并购基金等一系列举措,精准破解了创新药械研发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市场准入难等核心痛点。设备租赁模式加速了手术机器人临床落地,绩效监测机制激励了公立医院应用创新产品,而多层级基金体系则为企业提供了从研发到市场化的全周期资本保障。这种“技术+资本+场景”三位一体的设计措施,不仅在行业树立了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更让企业坚定了扎根北京、服务全球医疗创新的信心。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14日第12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