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突出抓好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聚焦机制、基础、服务、转化“四要素”,探索完善“3333”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质效,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健全“三项机制”强责任
理顺管理机制。以成立党委社会工作部为契机,设立“两企三新”党建工作办公室,构建起组织部门统筹协同、社会工作部门指导推动、行业部门各负其责、乡镇(街道、园区)属地管理的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格局。
畅通运行机制。完善两新工委运行规则,优化工委成员单位及工作职责,调整充实工委委员及成员单位。规范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设立园区非公企业党委,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并配备专职党务工作力量。
完善考评机制。将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纳入党建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新兴领域党建工作要点,明确两新工委、行业主管部门、属地园区责任清单。2024年来召开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推进会3次、述职评议会2次。
实施“三大行动”强规范
铸魂行动固根本。通过“带头示范学、指导辅助学、集中研讨学”等方式,用好“三会一课”、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全面引导新兴领域党员提升政治素养。2024年来组织开展集中学习1056次,开展宣讲70余场次,覆盖党员360人次。
强基行动筑堡垒。常态化摸排新兴领域职工党员,采取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方式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组建党组织条件的,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组建群团组织等方式有效实现“两个覆盖”。目前,全县新兴领域建有行业党委3个、党组织87个,工青妇组织52个。
赋能行动强队伍。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引导不是出资人、负责人的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按法定程序担任工会主席、副主席,推选党员出资人、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注重把两新组织出资人、关键岗位人员培养成党员。目前,已推选78名党员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2024年发展党员11名。
用好“三种方式”强服务
强化帮扶指导。建立工委成员、党建指导员联系指导新兴领域党组织制度,用好组团式党建帮扶政策,指导工委委员、党建指导员定期深入企业帮助解决难题。2024年工委委员、党建指导员深入联系指导1100余次,帮助推动工业企业协调贷款政策资金1.86亿元。
强化关心关爱。扎实开展关心关爱行动,整合资源打造“司机之家”“工会驿站”等服务站点,及时帮助新就业群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在城区建成工会驿站13 个、“司机之家”2个,2024年为280余名新就业群体提供健康体检、送温暖服务。
强化诉求解决。建立“群体诉求、党员牵头、行业入账、部门领办”诉求表达直通机制,用好12345、12328投诉平台、行业微信公众号评论留言等载体,多方收集新就业群体问题诉求,帮助解决充电难、管理难、吃饭难、休息难等问题诉求10余件。
做实“三大融合”强转化
“党建+业务”促双赢。以推进“双强六好”“排队抓尾、双整双创”行动等为重要抓手,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党员责任区”,坚持把先锋党员安排在生产经营一线和关键岗位,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目前,已设立“党员先锋岗”81个,组建“党员突击队”27个,贵州东原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红色物业”。
“党建+产业”促发展。发挥党建对产业发展的引导、助推、规范和保障作用,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如打火机扶贫产业园企业将党建融入公司章程,全面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业进出口总额常年位居全州前列。
“党建+公益”惠民生。引导新兴领域群体参与社会服务,通过“爱心助学”等形式为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贡献力量。2024年引导两新组织资助困难学生896人次,引导新兴领域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基层治理250余次,4家非公企业被评为“岑巩县防洪救灾抢险先进集体”。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21日第30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