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融合驱动赋活力 党群服务上台阶

2025年04月21日 15:08:2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

自启动改建到2023年7月完成升级以来,上海市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需求导向”为引领,以“四个融合”为路径,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创新服务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四个中心”融合为一体,实现了从传统型社区平台向多功能社区中心的华丽转身,逐步构建起一个“让老百姓走得进来,坐得下来,来了还想来”的党群综合服务新地标。

创新理念引领

打造高效化服务空间

老旧的党群服务中心,曾经是许多居民眼中“有场地却没功能、有资源却没活力”的地方。面对底层短板问题,长白新村街道在改建伊始,就着眼于从“顾客导向”理念创新破题,围绕“把最好资源留给人民,用最优服务造福群众”的目标,多次组织专题调研,召开十余场党员群众座谈会,倾听民意、把握民需、汇集民智,重新定义党群服务中心功能与角色,确保改建过程和服务设计真正契合群众的实际需求。

改建后,中心内部按照复合型设计统筹设置相近功能空间分区,将办公空间由原有的20%压缩至13%,显著改善受理大厅整体环境,科学规划办事动线,扩容设置通办“快”平台、信念汇“聚”馆、新时代“长”廊、开卷“长”书馆、永“青”践行馆五大主阵地。此外,全楼设置了公共无线网络,创设“众创工位”,为青年创客和办公人员提供便利;在图书馆内馆增设了“童乐小书苑”和“电子阅览区”,升级公共健身房,添置多种健身器材,以满足各年龄段人群的个性化文娱健身需求;联合上海理工大学共同开展“1906社区公益咖啡馆”勤工俭学项目,为社区居民带来轻松氛围和别致体验。此外,沿街开门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窗口”等服务共享空间,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环卫工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停歇休息和补给充能的温馨场所。

现如今,中心从单一党建服务阵地,拓展为集党群服务、社区事务、文化教育、公共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空间,服务范围覆盖老年人、青少年、新兴领域从业者、白领创客等全龄段、各行业人群。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心累计服务党员群众53.6万人次,接待参观团体1500余个,举办各类党群活动4900场次,连续13个月在杨浦区12个街道党群阵地发展力考核评估中稳居首位,实现了从“冷清无人问”到“往来人气佳”的转变。

多维融合驱动

激活一体化运营效能

从“硬”实力的空间设置和设施升级,到“软”服务的机制优化和模式创新,长白新村街道党工委以“四个融合”为突破口,通过空间、功能、组织、队伍的全方位融合,打破了传统部门界限,实现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功能共用的高效运营体系。改建后的中心,不再是单一部门的服务平台,而是街道党工委统筹协调下的全域性公共服务空间,为破解“服务资源分散、群众需求多样”的治理难题提供了新的互动场域。

在空间融合方面,中心彻底摒弃传统的场所固定和功能分割的设计,实现上墙制度动态化与标识标牌的减量化、电子化、可移动化设置,将展览、活动、休憩等功能空间有机整合,按需适时灵活调整、动态转化和交互融合使用,最大化提升空间利用效率。

在功能融合方面,通过优化服务流程,探索建立“科室点单—运维接单—现场晒单—受众评单”的“闭环式”活动管理机制,常态化制作“一图两表三单”(即一张党建地图,一张每月党群活动安排表及一张中心活动空间使用率分配表,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多渠道定期整合发布,确保党群阵地日日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主题。

在组织融合方面,成立运维部统一归口管理,依托“商议—决策—执行”三层架构,搭建起“三会”平台(即每月召开工作“头脑风暴会”,每季度召开发展力评估体系研讨会,年终召开运维管理总结会),推进运营一体化,提升运维长效化。

在队伍融合方面,组建“全岗通”服务团队,推进党群工作与社区服务深度结合,让工作人员既能接待引导、办理业务,又能策划活动、协调资源,实现全链条服务能力提升。

功能延展深化

赋能多元化治理服务

长白新村街道始终坚持以政治引领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以创新治理为抓手,在改建过程中不断丰富党群服务的内涵,扩大自身影响力与延展受众覆盖面。

在政治功能上,结合新兴领域党建全覆盖工作,常态化推出“微心愿认领”“白领沙龙”“党建百宝箱”等特色活动;探索数字化党建路径,借助“互联网+”与VR全景展览,让辖区党建情况得以可视化呈现、来访群众参观得以沉浸式体验;开展“相约星期二·书记沙龙”、初心放映厅、党群直通车等党建联建新项目,更好地强化了党群阵地的政治势能、联系功能和教育效能。

在服务功能上,以“小切口”实现“大服务”,通过创新活动设计,将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热点与群众切身需求紧密结合。例如,推出全天候开放的“HUI新屋”,提供涵盖健康监测、理发修眉、爱心缝补等在内的“送‘服’到家”公益便民服务项目;持续塑造拇指课堂、公益光影秀、“舒心屋”心理讲座等激昂主旋律和充盈正能量的服务品牌,更好地满足群众对优质文娱活动的需求。

在治理功能上,依托“三环”党建资源,积极探索与高校、企业、医院、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搭建好“书记话治理”“社情议事会”平台,讨论社区治理难点,形成基层智慧的有效汇聚、基层力量的充分动员。例如,通过中心所搭建的平台,推进协商共建8个党建微花园,有效提升街道人居环境质量;联合杨浦区中心医院培育“长治久安”公益医疗,缓解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21日第28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上海
  • 杨浦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