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自媒体

织就健康“身心双密码” 拓展健康城市滨州路

2025年04月21日 17:31:27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董希国

近年来,山东省滨州市积极响应“健康中国”战略,树牢“大健康”理念,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统筹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多元协同共治,聚力打造“健康城市”,创新性提出建设“心安城市”,“身心”健康齐推进,持续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入选“2024年健康中国实践案例”。

完善健康体系

织就健康“身密码”

滨州市聚焦“预防、医疗、保障”三个关键领域,实施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服务,聚力提升医养服务水平、医疗保障水平和全民健身水平,为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聚力提升医养服务水平,让群众看得好病。滨州市作为医疗、中医、公卫应急救援“三大省级区域中心”汇集落户的三个城市之一,近年来坚持丰富医疗资源供给,全市投资36.7亿元新建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保院,达到每万人拥有合格全科医生5.63名,每千人口床位数7.5张,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夯实基层服务能力,深入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出药政管理的“滨州模式”,全国基层药品联动管理现场交流会在滨州举办,在2025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国家基本公卫服务绩效评价,连续2年列全省前3位。推动传承创新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医保支持中医药政策,先后获评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中医药文化传承等工作,获“7个全省第一”。深化医养融合发展,承办全国2024年“好家风·健康行”家庭健康主题推进活动,“家健康”服务品牌建设成为全国品牌。老年医学科设置比例和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占比均达100%,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实施地区。

聚力提升医疗保障水平,让群众看得起病。滨州市不断提高医保待遇,深入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使医保水平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全市737种集采药品和30类集采耗材中选结果落地,累计减轻群众负担32亿元。创新资金监管,在全国率先开发市级医保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医保资金全流程监管,有效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深化惠民举措,全市119家公立医院全部实现就医“免押金”,累计减免9.19亿元、惠及150万人次。在全省率先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康复器具租赁,累计减轻群众负担2.01亿元,单人最高减负45万元。全市职工和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实现全覆盖,成功承办全国高质量推进建立长护险制度会议。

聚力提升全民健身水平,让群众少得病、晚得病。抓实健康宣讲,开展“党旗飘扬 健康护航”“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等健康促进行动1.2万场次,打造群众身边的沉浸式健康教育基地54处,家庭健康服务基地67处,受益群众近20万人次。抓实场地建设,近3年累计优化提升“10分钟健身圈”1652处,建设国家标准体育公园11处、口袋体育公园104处,形成“环河、环路、环湖、环绿、环居”的体育公园城市体系,在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作了推介。抓实运动健身,举办“安康”体育大集13场、全民健身赛事8000余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24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占比达43.6%,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创建名单。抓实品牌赛事,成功举办九九黄河·体育文化大会,自主培育滨州黄河风情带马拉松赛、环滨州黄河风情带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两大赛事,组织“沿着黄河去码头”万人骑行赛、全国自行车精英赛等赛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培育向善心态

织就健康“心密码”

滨州市聚焦“网络、机制、共建”三个关键环节,秉持“平安是基、心安是魂”理念,发布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颁布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为群众心理健康纾困解忧。

织就“心”网络,打造“四网协同”工作平台。筑牢“阵地网”,打通“市县乡村”四级服务阵地,实现部门单位心理健康服务科、市县心理服务中心、公立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卫生院心理咨询室“四个全覆盖”。打造“人才网”,在现有人才梯队基础上,对全市3186名乡村医生和4513名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培训,提升心理问题早期识别和干预疏导能力。完善“服务网”,建立健全组织、政法、工会、卫健、教育、民政、企业、群团8张社会心理服务网络,开展“心安学校”“心安机关”“心安医院”等“心安细胞”创建活动。织密“宣教网”,开展“六进”活动323场次,论坛、讲座530场次,发布科普信息和政策解读4600多件。作为5个地市之一,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中作主题宣讲;作为全国唯一地级市,在2025年全国医政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持续叫响滨州社会心理服务品牌。

周到“心”关爱,实施“分类施策”工作机制。完善心理援助机制,第一时间完成12356全国心理援助热线接入,为群众提供全天候心理健康服务。围绕心理科普、心理测试、心理体检、危机预警、心理诊疗、心理培训等六大功能,打造“滨州心语”基地。完善免费救助机制,投入9600余万元,建立救治范围、定点医院、服务管理、救治标准、支付流程、随访服务“六个统一”的免费救助模式,实现全市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免费在院救治和居家服药“全覆盖”。完善康养服务机制,医疗机构延伸服务链条,开展“精康融合”服务行动,探索打造“无忧之家”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模式,工作案例被评为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有关工作在部级工作刊物上专题推广。

协同“心”合力,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实施机关共建,面向党员干部开展“向阳花”行动,依托职工心理关爱中心,开展公益性心理训练、培训等活动。实施校地共建,成立山东省心安社会工作学院、“心安城市”研究中心,搭建理论研究体系和实践应用体。实施企业共建,成立全省首家民营企业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心理健康进企业系列活动212场次,服务企业职工8万余人次。实施学校共建,全国首创中小学全员心理健康测评机制,一旦发现心理问题提前介入,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成效显著。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健康中国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愿望和责任。滨州市将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持续推动部门协同联动,全面完善政策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优质的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滨州力量。(作者系山东省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二级巡视员)

《中国城市报》(2025年04月21日第1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心理健康
  • 山东滨州市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