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引金融活水润科创之树 央地密集施策

2025年05月13日 15:22:25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 灿

科技创新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举措加速落地。

不断健全的科技金融政策框架、更多适应科创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充沛的长期资金支撑……在金融活水浇灌下,科技创新正结出越来越多的产业“硕果”。

债市“科技板”呼之欲出

超3000亿元科创债在路上

债券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长期以来,债券市场天然适配优质的、成熟的大型企业,对中小科创企业的兼容度相对较低,导致中小科创企业难以通过债券市场融资。

随着债券市场“科技板”的到来,上述情况将得以改变。

4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的“科技板”。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债券市场“科技板”相关政策和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

中国城市报记者了解到,债券市场“科技板”将聚焦国家科技战略需要,加大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产业和科技型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其中,重点支持的科技产业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

“目前看,市场各方响应非常积极,各类型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积极与人民银行、证监会沟通,对接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意愿。”潘功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初步统计,目前有近百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过3000亿元的科技创新债券,预计后续还会有更多机构参与。

5月7日这一天,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等方面,对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提出多项重要举措。

为落实上述公告要求,当日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明确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9条具体内容。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表示,科技初创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债要求发行人定期支付利息、偿还本金,这对现金流不稳定、经营风险较高的科技初创企业而言,压力较大。因此,过去科技初创企业往往选择股权融资。当前,相关政策鼓励科技企业从债市融资,旨在扩大科技公司融资渠道。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张琦评价,这一创新工具是我国债券制度上的一次结构性突破,尤其是允许私募股权和创投机构发行债券,同时推出的风险分担工具的措施,可有效破除股权投资机构风险高、信用低等问题所带来的债券融资障碍,有助于增强投资机构对“早、小、硬”科技项目的抗风险能力和资本耐力。

在张琦看来,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推出,将引导债券市场和股权投资形成互补机制,通过债券市场打通科技金融的中长期资金渠道,推动科技投资机制从“股权驱动”向“股债融合”型发展,也是对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强化。

多地设立专项基金

精准滴灌科创产业

在中央和国家层面政策频出的同时,地方也在持续发力。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多地设立专项基金,以“滴灌”的形式用金融活水助力当地重点产业和科创项目。

4月8日,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2亿元的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在当地完成注册落地。

该基金将以“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核心投资策略,通过直接投资方式,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算力芯片、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重点发展赛道,加速颠覆性技术应用场景培育进程。

3月31日,河北省邯郸市先进制造科技创业投资基金获批成立。该基金由河北省科技投资引导基金联合邯郸市政府、北京基石创业投资管理中心等共同设立,总规模3亿元。

该基金将依托邯郸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优势,重点支持天使期和早中期科技企业的技术研发,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促进当地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更早前,广东省深圳市红土种子一号创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登记。该基金由深创投联合深圳市天使母基金、宝安区引导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总规模为3亿元。

该基金将锚定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终端、智能机器人等前沿领域,致力于“更早更小更前沿”创新技术概念的投资与孵化,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种子项目。

在受访专家看来,地方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科创企业,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率。设立相关专项基金,不能照搬其他地区模式,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自身产业特色优势。

盘和林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醒,金融支持科技,应从科技企业的本质属性和内在价值出发,不要盲目为发展科技而给予融资,而是要根据科技企业所处行业、所研发产品的实际风险出发,做好风控。

多方合力

优化科技金融生态圈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目前已初步建成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葛海蛟提到,科技金融不是银行的“独角戏”,而是多方共奏的“交响乐”,必须搭建生态平台,让资本、技术、市场高效对接。

对此,工商银行北京顺义支行公司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韩文明也深有感触:“有些初创企业不了解投资机构,投资机构也不了解这些企业,我们在其中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

在长期跟科技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韩文明发现,企业的需求是多元的,并会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这就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提供综合式服务。

在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看来,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应围绕科技型企业的全方位需求,整合金融机构、政府部门、资本市场、科技园区、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形成协同发展、资源共享的服务体系。

张琦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科创项目推进往往需要政府、金融、产业协同发力,但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协同效率不足的问题。对此,应加强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间的协同,例如建立地方科技金融协调机制,发挥财政政策和金融工具的协同创新效应。

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当前,各类金融机构间已逐步展开合作,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例如,中国银行积极培育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制定科创生态伙伴计划实施方案,在加强集团内行司协同的基础上,发挥客户基础优势,引入外部资源,汇聚政府单位、投资机构、产业龙头、行业协会、高校院所等科创生态各方力量。

由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与浦发银行编写的《长三角银行业科技金融发展报告(2025)》显示,长三角区域内58%的银行建立了包含政府、核心企业、创投机构、园区、保险公司、私募股权基金、券商等主体的科技金融生态圈;58.16%的银行已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其中,78.05%的银行通过与外部投资机构合作开展该项业务,63.41%的银行通过与本集团内具有投资功能的子公司合作开展该项业务。

《中国城市报》(2025年05月12日第02版)

责任编辑:越玥
  • 金融
  • 债券市场
  • 科技
  • 投资
  • 风投
  • 金融科技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