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杭州供电有限公司打造的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化巡检系统。
在全球能源结构与电力系统转型的浪潮中,人工智能(AI)技术的加入,让能源系统迎来前所未有的“数字觉醒”。
人工智能积极融入
新型电力系统
“当前,我们同时处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关键阶段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窗口期。电力行业具有广泛的战略性高价值应用场景需求,迫切需要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技术在规划建设、电网运行、设备管理、安全管控、客户服务、经营管理等关键业务上深度融合赋能,支撑破解能源转型过程中电力可靠供应、新能源高效利用、企业高质量发展等难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所谓新型电力系统,是以承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基本前提、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电力需求为首要目标、以最大化消纳新能源为主要任务,以坚强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以源网荷储互动与多能互补为支撑,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基本特征的电力系统。
所以,新型电力系统不只是输电通道的升级,而是一种具备智能感知、实时协同、自动决策的系统性重构方案,是连接零碳能源供给侧与绿色负荷侧之间的重要能源枢纽。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饶宏看来,新型电力系统是“电从远方来”与“电从身边取”相结合,通过“大电网+数以万计的分布式配电网(+微网)”的结构,打造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更高、更新能源友好的电力系统。”
饶宏解释说:“‘电从身边取’改变了传统能源时代大电站+远距离传输的模式,是一种更符合新能源发电特点的应用模式。”
AI技术的加入能为新型电力系统带来什么变化?
其实,在电力系统中,AI技术贯穿于发电、输电、配电和用电等各个环节,通过优化运行参数、调度策略和用电设备控制,显著减少了能源浪费和损耗,提高了整个能源链路的效率。
“在发电侧,AI可以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参数,提高发电效率;在电网侧,可以优化电力调度,减少线路损耗;在用户侧,则可以通过智能控制实现节能降耗。”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说。
AI或将成为
能源效率的革新者
近年来,风、光等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如何保障间歇性、波动性电源的稳定接入和消纳,是电网实现从传统单一功能型电网向智能化、绿色化的现代电网蜕变的关键。
如何驯服不稳定的新能源,是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核心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立浧认为,新能源不可预测是因为人类对气候气象和新能源出力特性的耦合机理没有完全认识,现有系统调节能力和市场机制,无法完全适应大规模新能源带来的电力电量实时平衡问题。
让变幻莫测的新能源可靠起来,人工智能技术尤其重要。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人工智能在新能源接入、电网运行调度、设备运维、能源综合管理以及电力市场发展等多个关键环节,都展现出了对电网绿色低碳转型的强大助力作用,是推动电网实现绿色低碳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施耐德电气电网行业高级架构师王照看来,AI不仅仅是能源的消耗者,更将成为能源效率的革新者。“AI正与能源系统进行深度融合,并成为能源企业实现数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王照说。
在用电端,AI能够深度挖掘工业等场景的节能潜力,加速消费端的低碳转型。对于用能企业而言,在数字化、电气化加速推进的时代,AI将成为构建可持续未来的核心驱动力。
AI与能源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将在AI的全面“浸润”下,能源系统在技术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层面都面临着革新与进化。而这样的变化,正推动着崭新的业态和增长点随之诞生。
“当前电力系统的数据量、更新速率和关系复杂性正呈爆炸式增长,而AI恰恰能够凭借实时的决策洞察精准识别资源浪费,并以智能化的方式优化资源管理策略,提升能源系统的柔性。例如,在源网互动方面,由AI赋能的预测性调度可以减少弃风弃光,有力提升光伏、储能等分布式能源与大电网的协同性。”王照说。
电网的高质量发展在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安全、可靠、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加快电网生产从依赖人工经验的固定周期检修向常态检修转变。全面实现巡检机器人、无人机普遍覆盖,彻底取代传统人力巡检跋山涉水的旧模式。同时,在高耗能算力产业大发展的当下,创新电算协同,推动“东数西算”工程落地实施,以西部地区的“清洁瓦特”催生“绿色比特”,服务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杭州打造AI+配电网的
创新实践
配电网是城市能源的毛细血管,关系着千家万户用电“最后一米”,配电网自动化对提升电力保障供应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意义重大。所以,AI在配电网的发展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浙江省杭州市作为国内数字经济的先锋城市,正全力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在此过程中,杭州的电网规模已位居国网系统省会城市第一,发展与挑战随之而来。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朱炯说:“近年来,杭州电网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超大城市电网稳定的挑战;二是海量电力设备可靠运行也面临新挑战;三是用电营商环境的挑战;四是电力现场安全面临很多考验。”
如何能让AI在电网发展中贡献自己力量?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国网杭州供电公司积极贯彻数字中国战略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在数字电网、数字经济、数字低碳、数字产业建设方面持续发力,以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构筑坚强电网和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赋能。
日前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上,国家电网杭州供电公司的展位前人头攒动,参观者时不时地提问由国网打造的人工智能光明电力大模型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国网杭州供电公司配电网自动化专职工作人员刘兴业介绍:“这款配电网在融合终端硬件上采用小尺寸芯片,具备即插即用的便捷性,每小时功耗仅7瓦,却拥有每秒7万亿次的超强算力。它以‘国网光明大模型’和‘DeepSeek’为技术底座,融合自然语言识别模型,打造出具备语音自动转换、知识图谱指引、模型推理分析等功能的分析引擎模块,能实现配电网终端自主检测、智能诊断,还可自动生成处置方案并引导操作。”
中国城市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2019年起,杭州市配电网终端数量已突破10万套,它们如同一个个“随身健康监测仪”,承担着实时感知配电网运行水平、及时诊断处置故障问题等重要功能。当前,杭州市全域供电可靠性已达99.99886%的世界领先水平,自动化覆盖率达100%。
刘兴业介绍:“想实现进一步突破,必须从电网感知末端发力。若10万套终端全部用上这款配电网融合终端硬件,10万套AI终端将像神经元一样遍布整个城市,杭州配电网也将真正拥有‘思考能力’。”
在杭州,全国首个“无人车+机器狗”一体巡检机器人自主进行远距离、跨区域巡检;具身智能走进变电站,实现在复杂检修场景下,应用具身人形机器人远程技术指导;“光擎”智脑的大模型被训练成熟后上线,为杭州电网提供智能推理、主配网拓扑解析、重过载分析等应用……根据规划,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将推进数字孪生电网建设,深化具身智能应用,联合清华大学等机构打造电力AI生态圈。到2030年,力争实现电网生产、经营管理、客户服务全环节智能化。
《中国城市报》(2025年06月30日第07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