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以钢琴展演为契机,进一步做大钢琴产业、做优钢琴文化,并主办了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长江钢琴第四届全国钢琴展演活动。图为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长江钢琴第四届全国钢琴展演开幕式音乐会上,钢琴家们现场弹奏,带领观众一起感受音乐的力量与美好。
严晓冬摄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江畔的柏斯音乐集团宜昌钢琴生产基地是世界三大钢琴生产基地之一,年产钢琴7万多架。
柏斯音乐集团供图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在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柏斯音乐集团三角钢琴生产基地的生产车间里,早已响起木材切割的精准节奏与琴弦调试的清脆声响。在这里,每1分钟就能生产出1架钢琴,全球每7架钢琴中就有1架“宜昌造”。
回顾宜昌市钢琴产业的发展历程,宛如聆听一曲婉转动听的交响乐,既有激昂奋进的旋律,也有细腻动人的音符。从寂寂无名到惊艳世界,宜昌这座长江之畔的城市,究竟如何用一架琴,在全球乐器版图上奏出属于自己的强音?
产业扎根
沃土间蓬勃生长
宜昌市的钢琴产业崛起于一次成功的招商引资,故事要从20多年前说起。
1999年至2001年,经过12次接触洽谈,香港柏斯音乐集团总裁吴天延、吴雅玲被宜昌的城市魅力和发展潜力所吸引,决定在此设厂,建立内地规模最大的钢琴生产基地。这一决策犹如在宜昌这片土地上播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开启了钢琴产业蓬勃发展的序幕。
吴天延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宜昌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钢琴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地处中部地区的优越地理位置,又让材料和产品运输十分便利。此外,宜昌市就业人口相对稳定,人们做事踏实认真的特质与钢琴产业对工人素养的要求非常吻合。”
二十余年间,宜昌市的钢琴产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如今,这里建起了三角钢琴生产基地、立式钢琴生产基地、钢琴零部件生产基地、钢琴弦列板精铸基地等多个专业生产基地,厂房总面积达20万平方米。钢琴产品线也已形成包含三角钢琴、立式钢琴等多种型号,能够满足音乐会、教学、家庭等各种演奏需求的庞大产品体系。
宜昌金宝乐器制造有限公司作为柏斯音乐集团旗下的核心企业,在宜昌市钢琴产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数据显示,该公司年产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7万—8万台,占全球钢琴产量的1/7,市场占有率更是达到全国钢琴销售市场的1/5;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最高日产量可超500架,平均1分钟就能生产1架钢琴。
除了产量庞大,柏斯音乐集团的钢琴销售网络更是覆盖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还在国际舞台上赢得了广泛认可,已然成为中国钢琴产业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品质为基
铸造民族品牌
2009年对于宜昌市的钢琴产业而言,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全球首个以汉字为钢琴注册商标的“长江”牌钢琴在宜昌市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
柏斯音乐集团生产的第一代九尺三角钢琴,代表着“长江”钢琴的正式诞生。“我们选择‘长江’为其命名,并临摹一代伟人毛泽东在长征时期所写的‘长’‘江’二字作为品牌标志,使‘长江’钢琴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征,这是中国钢琴生产企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长江’钢琴也是首个登上国际大型音乐赛事舞台的中国钢琴品牌。”吴天延回忆道。
为了打造世界一流品质的钢琴,柏斯音乐集团可谓煞费苦心。公司聘请了20多位外籍钢琴专家常驻宜昌,深度参与钢琴生产的全过程。这些专家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为提升宜昌钢琴的品质注入了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确保每一架钢琴都能达到国际顶尖品质。
在钢琴生产原材料的选择上,柏斯音乐集团也展现出非凡的决心和魄力。为确保原料的优质性,公司远渡重洋,在海外采购树龄200年至500年的木材,极大地保障了钢琴生产原料的优质度,也使柏斯音乐集团成为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原木及木材加工基地的钢琴生产厂家。
在生产工艺上,为保证钢琴的音色,“长江”钢琴采用传统的榫卯连接工艺,减少金属件的连接,避免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因金属介质导致音色受损;同时钢琴木构件榫卯紧密咬合,保证了弹奏时的音色稳定。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与现代钢琴制造产业“亲密接触”后发生了奇妙的蝶变效应,为“长江”钢琴烙上了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
“音色是一台钢琴的灵魂,整音是制作钢琴的核心技术之一。整音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整架钢琴的品质。”吴天延坦言。
因此,柏斯音乐集团在整音师的选拔聘任上极其严苛。对于新入职的整音师,公司会安排半年培训,培训完进入为期一年的实习期,合格的整音师还会被派往德国、奥地利、日本等钢琴制造强国学习深造。
吴天延介绍,目前,从事“长江”钢琴生产制造的整音师里,大部分工龄都超过十年。这些拥有丰富经验和精湛业务能力的“宝藏级”整音师成为“长江”钢琴高质量音色品质的保障,也成为“宜昌造”钢琴走向世界的底气。
正因有了高技术、严要求的制造生态,所以“长江”钢琴自诞生以来便不断闪耀在一个个国际舞台。2014年,“长江”钢琴入选“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钢琴协奏曲比赛”赛场用琴,一举打破了国际专业赛事用琴长期被国外品牌垄断的格局,成为中国首个登上国际赛事舞台的民族钢琴品牌。此后,“长江”钢琴更是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被指定为世界三大顶级古典音乐赛事之一“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的专业用琴。这也是这一赛事创立61年来,首次出现中国钢琴的身影。
“长江”钢琴凭借卓越的品质,通过一次次在重大演出和权威赛事中的出色表现,创下多个中国钢琴发展的里程碑事件,逐渐在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成为宜昌市钢琴产业的金字招牌和中国钢琴产业的骄傲,更为中国钢琴品牌走向世界贡献了“宜昌力量”。
文化赋能
聆听“长江”跃动声音
2024年,尽管受国际市场大环境影响,宜昌市的钢琴产量略有下降,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仍比上年增长8.2%。钢琴产业在宜昌市的工业经济中仍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宜昌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钢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还极大地促进了音乐文化的繁荣,实现了产业与文化、工业制造与城市品牌的深度融合。”
走进三峡国际机场、宜昌博物馆等公共场所,以及码头、游轮、商场、学校、社区等集散地,一架常设的“长江”钢琴触手可及,市民、游客指尖流动的音符,时刻彰显着这座城市的“音乐气质”。
近年来,宜昌市持续开展主题钢琴音乐会、高校钢琴教师交流、草坪音乐节、社区音乐会等音乐文化活动,让钢琴文化浸润城市肌理。
自2011年起,宜昌市连续举办9届的长江钢琴音乐节,成为中国钢琴界的一大盛事,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钢琴演奏家和音乐爱好者参与。李名强、石叔诚等国内外钢琴名家受邀走进宜昌,与音乐爱好者零距离交流,普及钢琴知识、传播音乐文化。
2024中国音乐小金钟——长江钢琴第四届全国钢琴展演花落宜昌,数十位钢琴名家、400余名专业选手在这里同台竞技、相互切磋、激烈角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带来十多场高水准钢琴音乐会,使宜昌市成为全国音乐爱好者交流盛地,音乐会也成为世界了解宜昌的重要窗口。
在“钢琴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中,钢琴公益课堂覆盖城区40多个社区,开设教学班102个,上千名社区居民完成16992课时公益教学,高雅艺术真正走进寻常百姓家。宜昌市各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也纷纷开设钢琴课,拥有专兼职老师3269人,钢琴琴童约3.5万人;市民拥有钢琴量近5万台,钢琴教育培训机构130余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目前,宜昌市“钢琴人口”已突破10万人,逐渐成为全国钢琴学习普及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钢琴文化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了宜昌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还带动宜昌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据统计,钢琴音乐节举办期间,宜昌市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显著增长,钢琴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效应日益凸显。
从木材加工、零部件制造,到钢琴销售、音乐教育培训,再到文旅融合、城市品牌塑造,宜昌用一架琴带动一个产业、激活一座城市。宜昌,这座长江之畔的璀璨明珠,正在方寸黑白琴键之上,弹奏出享誉世界的新时代“长江之歌”。
《中国城市报》(2025年06月30日第05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