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市中心驱车前往怀柔区道德坑村,近3个小时的车程里,道德坑村党支部书记高国民兴致勃勃地向中国城市报记者讲述村史中的红色故事。在他眼中,道德坑村作为解放战争时期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不仅是战火纷飞年代里的红色堡垒,更是和平岁月中传承红色精神的重要阵地。
为了把道德坑村的红色历史文化与精神传承下去,高国民曾和村里其他党员干部想了很多“招”,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故此,他时常坐在村里的革命遗址前静静思考对策,或前往怀柔区相关部门、场馆寻求合作发展的法子。
后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道德坑村对红色教育与文旅的软硬件设施进行了全面提升,村子环境更加优美、配套设备更加齐全、服务功能更加丰富,为塑造特色思政教育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首都师范大学是第一所将思政课堂搬进道德坑村的院校,其围绕青年学生开展了“沉浸式红色教育”。对此,高国民感慨道:“就应该从大学生群体入手开展相关工作,彰显道德坑村的红色魅力。大学生有文化、有情怀,更有传播革命志士精神的担当。”
3年来,道德坑村已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戏曲学院等多所高校建立紧密合作。“这些合作不仅是‘到此一游’式的参观游览,更是高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助力道德坑村进行红色文化传播的切实措施。”高国民说,如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在道德坑村了解“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后,通过打造思政课等方式,扩大了当地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播范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则发挥学科优势,为道德坑村量身定制红色基地等特色空间规划方案;北京舞蹈学院和中国戏曲学院通过编排文艺作品深度参与,让道德坑村的红色文化从“静态展示”走向“动态演绎”……
据介绍,今年以来,道德坑村通过以下措施强化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大力推进中组部“红色试点村”及北京市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建设工作,区、镇两级邀请专业公司对道德坑村发展进行路径规划,已形成初步设计方案;进一步深化与各大高校的合作,通过“平台共筑”行动,深度打造“村校联”工作机制(入选“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五大行动首批落地项目)。
今年上半年,道德坑村的客流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同比增长约45%,红色研学已成为该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遗址、革命烈士陵园、‘一园两址一馆’红色体验基地、后方医院展馆,都是必去景点。”北京游客周先生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我经常来道德坑村,所以对这里的红色主题参观点了如指掌。最近一年我都是带孩子一起来,一同听大学生志愿者讲述红色故事。在这个过程里,不仅孩子受了教育,我对红色精神的体会也更深了。”
家住道德坑村的大学生小雷最近时常回村参与志愿讲解。在后方医院展馆,一群十几岁的青少年围在小雷身边,听他讲述红色故事。“1946年,道德坑村成为了冀热察军区后方医院所在地。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这里共收治了3万余名伤员,3000多名战士长眠于此……”小雷一边讲故事,一边模仿起当年小小护理员的工作状态。“要知道,当年这些战士、护士,许多都跟大家年纪相仿,甚至更小。”在小雷的动情讲述中,一些青少年默默抹去了眼角的泪水。
“在道德坑村,像小雷这样专注于讲述红色故事的大学生志愿者有很多。他们可以说是‘村校联’工作机制的生动缩影。”高国民说,“依托该模式,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为村子发展提供有力支持;而村子则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助力他们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目前,我们正在与多个高校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高校师生走进道德坑村,共同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现立德树人与乡村振兴协同并进。”
《中国城市报》(2025年06月30日第15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