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龙港区:构建“服务有力”党建共同体

2025年07月15日 17:21:39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滨海街道商务区社区开展“书香润童心 阅读伴成长”主题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化身“阅读引路人”,带领孩子畅游书籍海洋。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滨海街道商务区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在社区食堂开展春节主题活动。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玉皇街道翡翠社区依托“烟火议事亭”开展议事协商,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力量,谱写有温度的幸福社区新篇章。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家园”重要指示精神,以“党建引领、区域联动、共建共享、服务民生”为目标,紧扣“幸福新社区”建设总体要求,通过“红色矩阵协同、汇聚多元合力、惠民末梢治理”三大路径,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切实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建设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市筑牢组织保障。

红色矩阵强基

凝聚党建引领“向心力”

立制筑基强体系。龙港区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搭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楼长”四级组织架构,形成“一竿子插到底”的联动体系,让党的领导和关怀融入社区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坚持“适度规模、便于管理、尊重历史、方便群众、促进发展”原则,完成社区优化调整和网格划分,全区基层治理末梢实现党组织架构全覆盖,为精准服务居民需求、化解基层矛盾提供组织支撑。推行“一联系三推动”制度,即区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社区、街道领导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联系活动,推动解决社区、网格在党建、治理、服务三大领域的实际问题,切实增强党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做到“联系有温度、推动见实效”。

头雁领航强队伍。创新开展城市党建“五个齐头并进”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头雁计划”,围绕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实务操作等领域开发系统性赋能培训课程,有力推动社区党组织书记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双提升”,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头雁”队伍正加速形成。持续充实基层骨干力量,构建“2+X”人员配置机制,按照社区网格化管理、职住兼顾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网格员,实现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专职网格员及若干兼职网格员,基层治理队伍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强化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专职网格员—‘两委’委员—专职副书记—党组织书记”阶梯式晋升体系,进一步畅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通道,11名社区党组织书记成功考取事业编制,基层骨干队伍干事创业热情更加高涨。

服务聚效强共治。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理念,深入实施党群服务中心“三个一批”建设工程,纵深推进服务阵地开放式改造、多功能集成,倾力打造“家门口”一站式服务综合体,为居民搭建起“愿来议事、爱来活动、常来办事”的温馨港湾。坚持以“红色物业”建设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物业企业党建联建工作,组建“红色物业”志愿服务队,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主动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免费为居民提供上门维修等便民服务。针对老旧小区、弃管小区等无物业小区环境卫生管理缺位问题,依托区属国有企业所属物业管理公司,以低收费标准承接无物业小区基础物业服务,全面实现全区无物业小区兜底管理,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多元协同聚力

把牢基层治理“方向舵”

破界联建强协同。龙港区针对传统基层治理“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痛点,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联席会议制度,深入推进组织联建,有效打破行业壁垒,推动辖区党组织从“各自为战”向“握指成拳”转变。将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区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党建引领城市智慧治理领导小组,建立包保领导、属事部门、属地乡街、群团组织四级协同联动机制,全面凝聚齐抓共管、共治共建的工作合力。创新“党建统领 网格智治”专项行动,实行县级党政班子成员月带班、科级干部周轮值、部门业务骨干集中办公模式,进一步缩短群众诉求响应时效,基层治理质效实现显著提升。

下沉资源强服务。搭建“驻区单位+社区+居民”三级需求响应机制,吸纳332家成员单位、5700余名核心成员加入联席联建,覆盖党员近5000人,形成“党委统筹、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队伍。破除传统“被动等待诉求”模式,建立“日常走访+线上反馈”双轨需求收集机制,街道、社区党组织牵头开展“拉网式”调研,引导辖区企事业单位融入基层治理,联动驻区单位开展精准服务,形成“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闭环。构建“需求+资源+项目”三级转化机制,以“清单化匹配、项目化推进”工作模式将居民需求与辖区资源转化为可落地民生服务,形成“需求有回应、资源有去向、服务有实效”的治理闭环。

精准施策强实效。围绕停车难、设施旧、活动少等居民关切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分析研判解决停车划线、器材更换、活动场地落实等治理难题300余件,实现组织联建、资源共享、活动联办有机融合一体贯通。组织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组建法律宣传、医疗义诊、环境整治等专项服务小组,针对垃圾分类、老年智能设备使用、困难学生辅导等民生需求开展精准服务。常态化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义务服务活动,全区2200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充分发挥岗位特点、兴趣特长为社区建设奉献力量,推动基层治理从“社区独唱”转变为“全域合唱”。

惠民末梢提质

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

暖治聚心强共鸣。龙港区开展“城市温暖”系列活动,聚焦群众“关键小事”,常态化推进入户走访“敲门行动”,充分发挥城市社区网格党组织服务作用,高效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构筑起“民呼我应、幸福直达”的“幸福N次方”暖心场景。健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精准开展志愿服务帮扶,依托老党员、老干部示范带动,培育以党员为骨干的矛盾调处、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红色志愿服务队”,做优做细“敲开家门、暖进民心”民生实事。打造深入人心的社区新文化,紧扣居民需求,通过红色教育、民俗节庆、邻里节等多元文体活动,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厚植家国情怀、传承文化根脉、滋养邻里真情。

提能拓链强主动。健全完善“能力提升+队伍建设”双轮驱动机制,培养全科全能型社工724人,统筹调配全科社工承担政策宣传、事项代办、矛盾调解等“一站式”服务,构建起“进一扇门、找一个人、办所有事”的服务新格局。推行“全科社工+流动哨兵”双线服务模式,组建“流动哨兵”队伍,常态化开展网格巡查、民意收集等工作,化“被动等问题”为“主动找问题”,切实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化解在萌芽。注重发展“新生力量”,依托外卖骑手等“三新”群体流动性强、熟门熟路优势,引导“三新”党员任兼职网格员,组建“移动探头”队伍,搭建问题线索平台,开展社区问题“随手拍”活动,推动治理触角从“固定网格”向“流动场景”延伸。

创景优治强共融。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会议协商+网络协商”双线工作法,协商解决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同步建设协商议事厅及议事角、长廊等特色平台,实现网格内需求发现、资源整合、问题解决,推动基层治理从“政府主导”向“居民共治共享”升级,让基层末梢成为“共治热土”。推广“社区积分存折”管理模式,通过“志愿服务兑积分、积分实现微心愿”等激励手段,增强居民共建和谐家园的主动性,“同一屋檐下、都是一家人”的幸福氛围更浓郁。注重“因人施策、靶向施治”,构建“五关十色”分级体系,将居民精准划分为五类群体,配套实施“54321”走访机制,绘制“十色民情图”标注特殊群体信息,推动问题早发现、早服务、早解决,切实让服务可感可及,群众满意度与幸福感显著提升。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14日第2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社区网格化管理
  • 社区功能
  • 时政
  • 党组织
  • 农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