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图为观众在中兴展台了解大型无人直升机应急救援平台。
炎炎夏日,中外企业再次组“链”成群,续写合作共赢新篇章。
7月16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开幕。超百项首发首秀陆续亮相、首次设置“创新链专区”、多家知名跨国公司首次亮相……超高的“含新量”彰显出链博会的创新底色,也显现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活力。
促进上中下游衔接、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深化中外企业互动,链博会以其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示范作用,推动数智供应链正成为智慧流动、韧性共生的未来城市核心竞争力和形象表达载体,向世界昭示着开放合作这一时代主题的永恒价值。
数智赋能
构建供应链新生态
近距离观看湖南视比特机器人有限公司展示的“AI+3D” 视觉融合技术,惊叹汽车漆面上难以察觉的毫微瑕疵都被精准捕捉;戴上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发的VR眼镜,“穿越”到古代农业社会去体验中华文明……链博会现场,科技感扑面而来。
此次链博会上,“创新”“智能”“绿色”成为高频热词,各参展商纷纷带来最新技术,展示应用场景,一个个创新实践不断印证着在全球化深度融合与数字技术革命的浪潮中,供应链已成为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贸促会在链博会上发布了《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和全球供应链指数矩阵,为全球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提供了“中国方案”。
“技术创新对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中国贸促会研究院院长赵萍举例说明,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推动全球供应链进入到数智化、绿色化发展新阶段。
“从人工交单到无纸化再到现在的人工智能,我们见证中国外贸的升级,也跟着完成了蜕变。”作为供应链企业服务企业代表,广东卓志供应链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岩在链博会主宾省活动的广东省国际供应链合作大会上介绍,公司耗时3年研发的数贸通平台,核心是解决传统外贸22个环节的数据割裂问题,业务流程重构提效40%,供应链成本降低15%—20%,利用DeepSeek和AI Agent技术,平台实现了全链路信息的无缝贯通。
从选择确定原材料、加工厂,到采购、仓储,再到销售发货、客户收货、售后回单……这些都是供应链的活,而链博会的参展商,正是这些“链”上的各个环节。
“智能仓储环节,是企业供应链的必备环节。”作为全系列物流机器人智能制造商和全流程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兰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链博会,公司通过现场展台布置,实地还原了“蜘蛛侠:Sky-shuttle”料箱智能系统的业务场景。该系统集多功能于一身,机器人能够在货架中自由穿梭,完成横向、纵向、垂直向的三维立体运行。
对一家链主企业而言,其带动的不仅是当地GDP的增长,更通过供应链推动了各个产业领域的发展,第3次参加链博会的华润集团就是如此。
“华润集团希望通过链博会的合作交流,与全球伙伴共享技术革新成果,推动供应链创新合作和绿色转型,将‘供应链’升级为‘共赢链’,打造更加富有活力和效率的全球产供链。”华润集团董事长王祥明表示,集团创新提出“法治化保障、上市公司载体、行业特性导向”三位一体的供应链管理创新思路,通过统筹11个行业22家上市公司的资源禀赋与行业差异,构建了规范性与灵活性并重的供应链管理体系。
组团聚链
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
40余家江苏企业组团出征、35家浙江企业组团亮相、29家四川企业组团参展……本届链博会,许多“链属”企业同台展示,凸显重要产业集聚地创新供应链的强大实力。
“面对全球贸易环境变化、技术革新加速等挑战,以及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实需求,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在推动供应链转型升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观察链博会上国内重要产业集聚地的企业组团参展细节,不难发现各地正积极做好支撑一个供应链创新为核心的城市战略的各种准备与酝酿。
作为本届链博会的主宾省之一,山东省的展览展示面积达到2600平方米,包含主宾省主题展区、“六链一区”独立展示、清洁能源链“齐鲁新动力”专区三个部分,集中展示了山东省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标志性产业链特色,推动山东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化交流合作。
“企业来参加链博会,主要聚焦于价值链的创造。”在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奉利看来,山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双节点,港口在保障连通性上非常重要。山东港口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港口区,要把连通性搞起来,扮演好枢纽的角色,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显著,科教资源富集,创新生态完善,开放活力强劲。近年来,湖北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从智能制造到核心零部件研发,从场景应用到产业生态构建,均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本届链博会上,湖北省搭建了人形机器人展台,武汉格蓝若、湖北荆楚人形机器人、武汉光谷华汇等22 家鄂企携 80 多件展品亮相,其中包含 20 个整机人形机器人,集中展示了完整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生态。”中国贸促会副会长于健龙表示,中国贸促会将持续织密服务企业网,扩大国际朋友圈,为中外企业搭建高质量合作平台,助力湖北省人形机器人产业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亮眼“IP”。
“供应链创新本质是一场包含技术革命、制度变迁与组织形态演进的全维度竞赛。”曾刚表示,衡量一座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除了工业、贸易、科技等硬核指标外,更重要的是城市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弱,它决定了在全球竞争中的抗压能力、话语权和主动权。
从“世界工厂”到“供应链之都”,广东省深圳市正是产业链和供应链优势一体的代表。作为全球供应链的关键节点城市,深圳市以“区位枢纽+政策优势+科技创新”三大优势,成为链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纽带。依托前海“全球中心仓”模式、盐田港世界级集装箱码头及72小时全球可达的多式联运网络,深圳2024年凭借进出口总额4.50万亿元拿下中国“外贸第一城”称号。
“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组织企业参展,能够持续强化深圳供应链韧性,帮助深圳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格局中寻找更多确定性,为全球供应链稳定畅通贡献更多‘深圳方案’。”深圳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届链博会不仅为深圳企业提供了展示“深圳智造”创新成果的国际大舞台,更有助于深化深圳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
合作共赢
打造创新开放大平台
在链博会开幕式上,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介绍,从参展商规模来看,本届链博会共有75个国家和地区、651家企业和机构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比超过65%;境外参展商占比从上届的32%上升到本届的35%;连通参展商带来的5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实际参展商达到1200家、170多个境外团组前来观展洽谈。
全球人工智能(AI)芯片巨头、美国英伟达公司创始人黄仁勋在开幕式上感叹:“中国的供应链是奇迹。”
奇迹,主要源于中国产业发展的全链路整合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及全球影响力。链博会不仅是展品展示平台,更是链接全球产业伙伴的合作平台。回顾前两届链博会,多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达成合作,实现了“找朋友、促协同”的效果。
“独木不成林。”第3次参加链博会的国际商会秘书长约翰·丹顿引用了这句中国成语。他表示,链博会不仅是一个博览会,还可以联结经济、商业和人民,同时能够塑造全球供应链的伙伴关系,助力世界经济的复苏和共同繁荣。“我们必须强化各国合作的信念,只有合作才能重振全球贸易。”
值得关注的是,在本届链博会现场,中国贸促会同与会工商界代表共同发布了《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北京倡议》,呼吁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数智供应链发展,打造绿色可持续供应链,深化全球工商界合作。
“本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链式逻辑更加清晰、创新引领更加突出,欢迎更多工商界朋友携手同行,以积极的态度和建设性的行动,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任鸿斌表示。
“在全球产业格局加速重构的关键节点,链博会正日益成为推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交融的重要枢纽,也为中国企业绿色‘出海’搭建起直通世界的康庄大道。”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表示,“我们将充分发挥‘链主’的引领作用和全球资源优势,以数字化和低碳化技术赋能中国企业升级先进制造核心能力,塑造面向全球的绿色竞争力,携手共建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
“链博会不是促进商品的展销,而是重点促进产业的合作;链博会也不追求短期的现场交易成交额,更注重推动长期互利合作的‘链接度’。”中国贸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展会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优化企业对接,努力打造链博会“找朋友”模式的3.0版本,让大家的链接越来越紧,把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
《中国城市报》(2025年07月21日第10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