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打造首都乡村全面振兴的文旅样板

传统村落“长”出致富新空间

2025年08月12日 10:53:1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叶中华

夏季傍晚,在北京市延庆区井庄镇柳沟村的夜市活动中,游客购买品尝特色美食柳沟豆腐。

井庄镇政府供图

当溽暑笼罩着北京市,京郊延庆区的青山绿水、人文田园,成了中心城区居民消夏纳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而在延庆区的群山环抱中,有着“延庆东南山 九沟十八湾”之称的井庄镇,正以一场深刻的乡村变革,书写着首都乡村全面振兴的鲜活答卷。

从三司村的民宿院落到箭杆岭村的山野营地,从柳沟村的火盆锅香气到窑湾村的森林疗愈空间,这个曾以农耕为主的小镇,通过挖掘特色文化、美化生态环境、深耕文旅融合,让31个行政村各展其长、联动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文塑旅、以旅兴农”的特色振兴之路。

目前,井庄镇已经建成国家3A级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北京市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2024年共接待游客63.5万人次,收入达5350万元,农民人均劳动所得达到3.3万元。

民宿带动城乡融合

清晨的三司村,“原乡里”民宿的木格窗棂透出微光,民宿主理人正带着城里游客磨豆浆,石磨转动的声响里,藏着城乡交融的密码。2016年国家注册建筑师曹一勇来到这里时,闲置农宅年租金仅为 1万元,多数房屋已近坍塌。“乡村的全面振兴与转型发展不应模仿城市,而是应在保留‘烟火气’的同时注入现代理念。”曹一勇坚持“修旧如旧”,保留乡村建筑弯曲木梁、夯土墙等传统元素,在改造时则加入地暖、智能家居等现代生活设施,让老房子既存古韵又具舒适度。

通过 “村集体合作制”模式,曹一勇团队统一租赁闲置农宅,改造后由项目公司运营,村民每年房屋租金和分红可获2万元收益,20年后还能收回翻新房屋;同时,还有一部分房主能够直接在民宿就业,年收入达5万元。如今,有10余户新村民在三司村经营民宿等业态,单院年租金最高达 8万元,是最初的8倍。更重要的是,民宿成为城乡资源的 “连接器”:城市游客产生消费需求,村民的土鸡蛋、手工艺品通过民宿渠道走向更大市场;设计师从老木匠的榫卯工艺中获得灵感,开发出 “原乡木作”文创产品,形成“租金+就业+文创”的多元增收链。2024年“原乡里三司” 获批国家甲级民宿,成为城乡融合民宿业态发展的样板之一。

除三司村外,柳沟、窑湾等村的民宿也蓬勃发展,井庄镇民宿产业形成了“一村一特色”的集群效应。其中,窑湾村2015年固定资产仅为600余万元,后通过发展民宿集群、“乐语森林疗愈”IP项目,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掐丝珐琅画、剪纸等手工艺产业,如今资产已达4200万元,2024年人均年收入达3.4万元。

据介绍,井庄镇打造出64家规范民宿,其中北京市以上等级民宿41家,居北京市各乡镇之首。镇域层面,民宿产业已突破 “住宿功能”,转向 “情绪价值创造”。通过建设文化广场、观景平台等公共空间,全镇23个村实现“村民活动场”“游客体验点”的双重功能。依托 “节庆活动+短视频传播”,井庄镇民宿保持稳健运营,验证了“民宿作为城乡文化纽带”的可持续性。

“资源活化”赋能文旅产业

“拉弓如满月,箭出似流星。” 箭杆岭村的原野射箭场上,村民与游客同场竞技,身后有着521年历史的古榆树见证着这个村庄的蜕变。

2021年,村支书王国丽返乡时,这里还是个常住人口仅50人、集体负债14万元的 “软弱涣散村”。2024年,箭杆岭村集体收入约6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百万元,秘诀就在于其将“弓箭文化”与 “山水资源” 拧成了发展合力。

箭杆岭村深挖明代戍边文化,收回9600亩山域使用权,建设“弓立方”接待中心、打造“弓坊”弓箭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亲手制作弓箭、体验射箭,感受“弯弓射天狼”般的豪情。村委会办公场所被改造成集旅游接待、文化展示、党群服务于一体的 “三心合一”中心,屋顶被设计成弓箭造型,成为网红打卡点。

这种“文化+生态”的模式正在井庄镇全域铺开。该镇以箭杆岭村为核心,联动曹碾、孟家窑、莲花滩三村,打造“星猎南山塞外风情湾”,形成“弯弓射箭、牧马田园、农事体验、康养研学” 的特色集群。截至2024年底,该区域社会投资超千万元,有机农副产品销售额超50万元,预计2025年村庄接待游客将超10万人次。

全镇范围内,历史文化资源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窑湾村挖掘玉女峰文化故事,结合森林资源打造“音乐疗愈” 基地;南老君堂村以葫芦为媒,形成“种植+手作+民宿”的产业链;三司村依托长城遗址,开发长城脚下“非遗村”……通过“一村一品”的文化挖掘,井庄镇让沉睡的古树、古建、传说都成为“可触摸的乡愁”,2024 年获评“北京市森林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生态价值与文化价值实现双重变现。

“联动共赢”激活全域旅游

“老板,再来一份三色豆腐!”“这个手工艺品真好看!”夜幕下的柳沟村,“乡村奥莱”商业街人声鼎沸。凤凰书苑里“撸串+微醺”的混搭体验,城墙根下“豆腐娃娃”文创店的热闹景象,还有火盆锅里翻腾的三色豆腐等,共同勾勒出这个古村落的现代新场景。

22年前,柳沟人将明代戍边将士留下的火盆锅习俗与本地豆腐结合,创出“凤凰城—火盆锅—农家三色豆腐宴”品牌。如今该品牌已带动10家升级版民宿蓬勃发展,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150万元。

“一桌豆腐宴撑不起全域旅游,必须做‘美食+’文章。” 井庄镇镇长郑爱娟说。借助入选首批北京市“百千工程”示范村创建名单的机遇,柳沟村修复了瓮城、城隍庙等遗址,开发沉浸式剧本杀,让游客能够穿汉服、走城墙、解密“戍边故事”。“白天玩穿越、晚上逛夜市”的业态组合,使游客的停留时间显著延长。此外,在村东的艾草堂里采摘艾草制作香囊,在村西的亲子农场中体验磨豆浆、摘草莓……多重体验谱出“交响曲”,深受游客欢迎。

柳沟村的“破圈”是井庄镇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缩影。该镇构建“一轴(乡村振兴示范轴)、两组团(柳沟美食、窑湾生态)、多节点(特色文旅村)”的布局,推动资源整合与业态联动——春季举办燕羽山越野赛,夏季推出宝林寺消夏晚会,秋季打造丰收美食节,冬季上演民俗年俗秀,形成“四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的格局。

“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是‘联动共赢’。”郑爱娟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井庄镇“北以文旅、南以康养”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创新“四元一体”模式(村集体+运营商+物业管理公司+村民),在柳沟成立村级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商户、分配收益;通过“四村联动”整合箭杆岭村周边资源,实现游客共享、业态互补;在全区率先开展以工代赈,2024年通过项目建设创造就业岗位264个,发放劳务报酬312.9万元。如今,31个行政村均为“充分就业村”,深山集市、海底捞等60余家商户入驻,“乡村奥莱”等新业态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分享旅游红利。

从民宿院落的一盏灯到山野营地的一顶帐篷,从火盆锅的香气到古村落的故事,井庄镇以“点上突破、线上联动、面上开花”的思路,让乡村振兴既有“颜值” 更有“内涵”。这个京郊小镇用实践为首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旅样板,并且证明:只要扎根土地、激活资源、凝聚人心,乡村就能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家园。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1日第1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传统村落
  • 民宿设计
  • 三农
  • 农村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