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甲状腺“危机”来袭?中医妙招有效应对

2025年08月18日 11:04:2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甲状腺疾病是近年来高发的内分泌疾病,大致可分为甲亢、甲减、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四类。根据《中国老年人甲状腺疾病诊疗专家共识(2021)》,我国甲状腺疾病的总体患病率已超50%,这一数据凸显了甲状腺疾病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在此背景下,中医凭借独特的“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念,为甲状腺疾病在预防、治疗及康复等阶段开辟了差异化路径。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专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下简称“北医三院”)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北京市海淀医院中医科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叙事医学中心特聘研究员王春勇,深入了解中医在预防和治疗甲状腺疾病方面的思路。

中西医结合助力

甲亢、甲减治疗更有效

甲亢、甲减是中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的两类甲状腺疾病。王春勇通常会记录一些甲亢、甲减患者疾病病例。在他的笔记中,一位79岁老年甲减患者的案例被放在显著位置。这位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典型,她长期乏力、怕冷,还存在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的情况。此前她在老家做了甲状腺B超检查,结果显示甲状腺体积缩小或结构异常,服用一段时间药物后效果不佳。

该患者到北医三院就诊时,王春勇发现她基础代谢率较低,还伴有黏液性水肿(非凹陷性水肿),尤其眼睑和下肢水肿较为严重。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王春勇为她制定了调肝健脾、温阳益气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和针灸治疗,患者的甲状腺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惧寒、身体臃肿等症状明显改善。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初期进行干预。王春勇鼓励公众提高自我觉察能力,比如通过观察颈部是否肿大、有无憋胀感及身体不适症状进行初步自查。一般而言,甲亢患者常表现为多汗、饥饿、消瘦、心慌等症状,而甲减患者则可能出现反应迟钝、怕冷、身体臃肿等体征。这些症状辨识为中医的早期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

关于治疗,王春勇介绍道,甲亢患者多属心肝火旺型,治疗以清肝泻火、安神定志为主。常用方剂如小柴胡汤加味、龙胆泻肝汤加味等,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多汗、心慌、失眠等症状。同时,结合针灸疗法,针刺内关、神门等穴位,进一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安神定志的效果。与甲亢相反,甲减患者多属肝郁脾虚型,治疗以调肝健脾、温阳益气为主。可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真武汤加味等方剂,以改善患者的怕冷、身体臃肿、皮肤干燥等症状。针灸疗法方面,针灸大椎、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运行和代谢功能,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状态。

中西医结合是当前甲状腺疾病较为主流的医治方式,中国城市报记者注意到,王春勇在对患者作初期诊断时,除了使用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法外,还会开检查单让患者通过抽血化验T3、T4等甲状腺激素水平,结合B超检查甲状腺的形态结构,以判断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态及结构是否存在异常。“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方式,既保留了中医的整体观,又弥补了其在量化指标上的不足,为甲状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他解释道,“此外,诊治过程中,需定期复查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和B超结果,及时调整方剂和针灸穴位,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患者康复后,还要加强运动锻炼与自我生活管理,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防止病情复发。”

低风险甲状腺癌患者

或可选择保守疗法

甲状腺癌是甲状腺疾病中病情较为严重的一类,其危害不容小觑。近年来,甲状腺癌检出率升高,成为威胁公众健康的新挑战。据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康集团”)联合新京报发布的《2025版北京市体检人群抽样健康报告》显示,仅去年一年,在北京市近150万体检人群中,爱康集团随访到的甲状腺癌患者数高居TOP1,检出率超48%。

“对于甲状腺癌这类重大疾病,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故医生在临床诊断过程中,会借助包括B超在内的现代医学技术,对患者甲状腺形态作观察,通过检查囊肿或肿瘤的大小、是否存在钙化现象、纵横比等关键指标,来判定病变属于哪一类,以及评估其癌变的可能性。”王春勇说。

诊断出甲状腺癌后,中医的治疗手段一般有哪些?王春勇介绍说:“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规范的中医气功锻炼等方法。中医认为肿瘤的核心病机是气滞血瘀,因此,可以通过中药、针灸、康复锻炼来理气活血,消散肿物。此前我医治的一位甲状腺癌患者,并未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而是通过中医保守治疗。一段时间后,他的病情不仅没有发展,肿瘤还变小了,并且转化成良性的结节,关键是他的甲状腺功能也得以保留。目前,我们和患者都在共同探索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案。”

王春勇表示,在充分评估个体风险后,部分低风险甲状腺癌患者,或许存在更保守温和的治疗选择空间。”

规范生活作息可有效

预防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长期积累而成的慢性病症,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当锻炼身体,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帮助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王春勇认为,甲状腺疾病的本质是人体与自然环境失衡的体现。中医强调“天人合一”,人体需顺应四季昼夜节律。人们长期处于空调房,或是有熬夜、久坐等不良行为,违背了“生气通天”的自然规律。比如甲减患者代谢低下,疾病本质是阳气不足,却经常贪凉饮冷,继续损失身体阳气;而甲亢患者代谢亢进,实为心肝火旺,却常常熬夜焦虑,继续给焦躁的身体火上浇油。《黄帝内经》讲,“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临床发现,70%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存在长期作息紊乱史,这直接导致“天地之气”无法正常滋养脏腑。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甲状腺疾病正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有年轻患者担忧,是否与遗传因素有关。对此,王春勇分析道,遗传因素会有一定比率的存在,但在中医看来,一个家庭中,老人和子女陆续患甲状腺疾病的深层次原因,与其家庭整体的生活习气紧密相连。一家人长期共同生活,生活方式往往趋同,饮食习惯大致相似,起居规律也基本保持同一节奏。这种共同的不良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从临床角度看,甚至比遗传因素更为重要。但生活方式具有可塑性,与难以改变的遗传因素不同,个人完全可以通过意志力和外部引导改变生活方式。

故此,王春勇推荐了一种“时序养生”的预防方式。在运动方面,建议每日辰时(7—9点)户外运动15分钟,可以练习八段锦等有氧健身运动,以促进阳气升发;饮食方面,每日早餐可多饮用姜枣茶,午餐以温补食材为主,忌食生冷食物;睡眠方面,要严格遵循“子午觉”原则,23点前入睡;情绪调节方面,可每日静坐15分钟,并配合“嘘”字诀来疏肝理气。

围绕预防养生,王春勇强调一个观点,现在还在末伏炎热天气,当下许多年轻人尤其喜欢喝冷饮、吹空调。古人有道“夏天无厌于日”,就是说要遵循自然规律,让身体适当出汗。因为人体皮肤不仅是主要的排汗器官,也具备调节人体代谢的重要功能。天气炎热时,皮肤汗腺应充分打开,将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此外,中国养生常提到“冬吃萝卜夏吃姜”,意思也是为了促使身体通过出汗来保持恒温状态,维持甲状腺整体的健康平衡。

王春勇建议,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逐渐转凉,人体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节奏应当适应秋季的气候特点,如“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顺应天时,不仅让人在秋高气爽的季节有着愉悦的心情,更让甲状腺得到良好的综合调养。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8日第15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中医
  • 甲状腺
  • 健康
  • 养生
  • 甲亢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