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湖北省:丰水区这样念好“节水经”

2025年08月18日 11:05:23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永超

湖北省襄阳市引丹灌区风光鸟瞰。

襄阳市引丹工程管理局供图

今年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一年前,在第二个全国生态日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湖北十堰丹江口库区的环保志愿者回信,勉励他们继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带动更多人自觉守水护水节水,携手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贡献力量。

素有“千湖之省”之称的湖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是国家水安全战略保障区,水资源总量丰沛。但省内降雨分布不均,“水袋子”“旱包子”问题并存,保水护水节水责任重大。

近年来,湖北省坚持把保水护水节水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在节水制度执行、重点领域节约用水、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护水节水

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作为丰水地区,广义节水理念更适合湖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浩解释道,广义节水强调科学用水和系统治理,通过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优化配置,实现系统性的流域治理,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问题,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浩荡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出发,持续润泽京津冀豫的广袤大地。一年来,十堰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强烈的使命担当积极投身保水护水节水事业,以实际行动守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

“我们有的队员早上5点起,有的晚上7点出发,错峰巡河,为的就是切实保障这段长约3公里的河道水清岸秀。”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放马坪老兵犟河志愿服务队指导员杨志金坚定地说,“我们一定牢记使命,看护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上游支流犟河,保护好水源地水质安全。”

为碧水“站岗”,为生态“护航”。41名犟河护河队成员,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年过六旬。曾经他们都有一段光荣的军旅生涯,将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在各自岗位上保家卫国。退伍返乡后,他们把守护犟河当作新的任务。日常巡河细致入微,引导宣讲坚守使命,他们脚板子踏遍了河畔土地,眼珠子看尽了河道方寸。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感染,纷纷加入到护河行动中来。

目前,十堰市已有2000多支志愿服务队、33万名志愿者,常年行走在库区的山水间。今年4月17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丹江口市的“小水滴”志愿者袁慧作为受邀代表之一,分享了十堰市“守护绿水青山 共建美丽中国”的做法。袁慧深刻感悟道,“一滴水”虽然很小,但汇聚起来就有无穷的力量,“我们用丹心化作双手,守护着一库碧水。”

值得一提的是,7月28日至8月1日,来自北京、湖北等16支环保志愿服务队从北京市团城湖出发,经过京、津、冀、豫、鄂五省市,与沿线40余个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共同开展志愿活动。

同饮一江水,共做“守井人”。近年来,京堰环保志愿联盟已开展“饮水思源 感恩十堰”等活动200余场次,十堰保水护水节水“朋友圈”越来越大。今年以来,十堰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达标率、优良率均为100%。

用水节水打开“三把锁”

“节水是一把钥匙,能同时打开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损害‘三把锁’。”王浩表示。

对此,湖北省推进现代化灌区节水改造,通过水网工程优化配置,贯彻“优化配置就是节水”理念。

“湖广熟,天下足。”作为产粮大省、淡水养殖大省,湖北历来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用水超过全省用水总量的一半。

眼下,正值水稻拔节孕穗关键期,稻田又迎用水高峰期。“比往年人工灌溉节水超过30%。”近日,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水稻技术集成示范区的水稻田间,水光粼粼,稻秆挺拔,种粮大户白建锋介绍用上智能水阀实现精准灌溉后的变化。

“水省下来了,田也被灌溉得更及时、更到位了。”

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正通过“工程调水+科技节水+人工增雨”组合拳,全力守好鄂北“粮仓”墒情底线。

近年来,湖北省加快实施一批骨干引调水工程,努力形成“东西互补、南北互济、调配自如”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同时,科学谋划编制《湖北省农田灌溉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大中型灌区新建扩建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建设。“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新增恢复灌溉面积42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354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3亿立方米。

湖北省加大再生水循环利用,通过源头减污降低水资源消耗,推行“控污减排就是节水”理念。

企业节水是节约用水领域的“重头戏”。作为北京、十堰对口协作南水北调中线核心水源地配套项目,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2019年建成投产。该公司将神定河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输送到厂区,用于全厂发热设备冷却,实现“变废为宝”再利用。

“我们进行循环冷却水生化处理试验研究应用,目前实现了全厂废水零排放。”京能十堰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飞说,现在公司取用中水约5560万吨,平均年用中水水量约900万吨,通过节水设备升级改造与科技应用,每年节水230万吨,降低排污160万吨,节电107万千瓦。

在湖北,节水型企业还有很多。一批批企业和园区通过开展节水技术改造及再生水回用改造,节水增效减排成效显著。

“节水是每个企业都应该主动承担的责任。”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铸造工厂党委书记、厂长杨杰表示。该工厂将水资源循环纳入绿色发展核心战略,构建“分质回收、梯级利用、近零排放”节水体系,通过建立雨水收集池、污水处理站、冷却塔智能循环系统,实现从单一节水向系统性水循环转型。

湖北省通过生态补水恢复河湖功能,践行“保护生态就是节水”理念。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冷水河流域,相关部门通过整治入河排污口、规范河道采砂、打击非法捕捞等行动,使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天门市积极开展重点河湖综合治理工作,张家湖、华严湖逐步重焕生机,水生生物多样性呈现恢复态势,曾经离去的白鹭、水鸟等重新归来,构建起充满生机的生态群落……

近年来,湖北省还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流域为单元,统筹推进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积极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和休养生息,全力维护河湖生命健康。

智慧节水

优化水资源集约利用

走进丹江口市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张湾区分中心操控大厅,一面巨幅LED显示屏十分醒目,辖区内河道各项关键数据实时更新,同步在电子屏清晰展示。工作人员可以远程控制无人机,使其沿库区消落带上空飞行,实时传回拍摄画面。

该中心主任刘子祯介绍,近年来,张湾区搭建起水库断面水质监测、卫星遥感监测、重点排污企业在线监管、环库岸线监控、环库公路移动污染源电子监控、国省控监测站点防入侵监测等6个智慧监管系统,全方位守护境内主要河流水质安全。

“‘天空地’三维联动,让水资源流动与变化能够被精准感知,推动管理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让每滴水都充分发挥价值。”刘子祯表示,节水就是不浪费每滴干净水,护水就是不放过每滴污染水。“正是由于理念与科技的结合,我们才能实现对水资源的科学调配与管理,从而保证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标准。”

近年来,湖北省不断加快推动智慧水利建设,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加强水资源的精准调度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高各灌区节水成效,实现了从“治水”到“智水”的转变。

漳河灌区位于湖北省江汉平原西北部,地跨荆门、荆州、宜昌三市,是荆楚重要“粮仓”之一。作为全国首批、湖北唯一数字孪生先行先试大型灌区试点,漳河灌区近年来通过不断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补充建设了1441处监测监控站,逐步形成覆盖全灌区、全过程的用水计量监测体系,采用“源头控制、过程监管、结果公开”的闭环管理模式,切实提升水资源使用的公平性、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有效化解供需矛盾,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

“如今,通过数字化管理,漳河灌区实现了由‘经验主导’向‘智能决策’的转变。”湖北省漳河工程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漳河水库供水计划编制时间也由原来的1天缩短至如今的10分钟以内,从进口到尾端输水时间由原来的7天缩短为如今的3天。在效率提升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蒸渗和信息错配造成的水损。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8日第13版)

责任编辑:越玥
  • 中国水资源
  • 环境保护
  • 水污染
  • 环境污染
  • 时政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