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行业或迎来新一轮洗牌。
近日,申通快递发布公告,拟以3.62亿元现金全资收购浙江丹鸟物流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丹鸟物流”),剑指高端快递市场。此举不仅是申通突破“通达系”同质化竞争的关键布局,更是行业从价格战转向价值竞争的重要信号。
收购完成后,申通市占率将跃升至13.5%,取代韵达跻身行业前三,快递业“4+3”七雄争霸格局正式成型。不过,直营与加盟“两张网”的深度整合、丹鸟物流2.3亿元的亏损困局,都考验着申通的运营智慧。这场被资本市场看好的收购,能否真正助力申通实现“三年内体验第一”的战略目标?行业又将如何重构竞争规则?
接盘丹鸟物流
剑指高端快递市场
从申通发布的公告看,这场收购主要是由申通快递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申通快递有限公司收购从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所持有丹鸟物流的100%股权,交易对价为3.62亿元。交易完成后,丹鸟物流将成为申通快递全资子公司并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
公开资料显示,丹鸟物流由菜鸟于2019年宣布成立,是菜鸟旗下业务之一的菜鸟速递运营主体,通过全国自营网络为天猫、天猫超市、淘宝等电商平台及消费者提供上门揽收、中转配送、逆向退货等服务。目前,公司已在全国约300个城市提供服务,2024年度及2025年1至4月,公司日均业务量均在400万单以上。
针对收购丹鸟物流的原因,申通管理层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称,一是响应政策导向,推动快递行业供给侧改革;二是通过本次交易,公司战略性地切入高端市场,抓住在区域配送、即时零售等新兴商业场景的机会,丰富公司业务产品矩阵;三是通过收购标的公司,公司有望加快推进品质快递网络体系的铺设和优化升级,并提升业务和收入规模;四是本次交易完成后,双方可在多个环节开展资源整合,逐步优化成本费用,释放协同价值,进一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盈利。
“申通此次收购是快递行业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型的标志性事件。”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分析,丹鸟物流主打高品质、高时效服务,其单票收入远高于申通的经济型快递。通过收购,申通直接获得了一个成熟的、定位高端的直营网络,快速切入即时零售、区域配送等新兴蓝海市场,为其“三年内体验第一”的战略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这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战略卡位,旨在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摆脱‘通达系’长期以来的同质化低价竞争泥潭。”柏文喜说。
政策驱动快递业整合潮
面临“两张网”融合大考
近年来,国家邮政局持续鼓励快递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推动企业强强联合、加强核心资源整合。在此导向下,行业内整合动作频现。此前,京东物流完成了对德邦控股的控制权交割,极兔速递以约68亿元收购百世集团旗下的百世快递中国区业务,顺丰控股收购了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嘉里物流51.5%的股权。
不过,尽管申通收购丹鸟物流后为其步入高端市场及谋取协同价值奠定了基础,但仍旧面临多重挑战。
这种运营模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直接关系到用户体验与品牌价值的重塑。业内人士分析,申通若想真正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必须在组织架构、运营标准和服务体系上进行深度整合,而这一过程远比简单的股权交割复杂得多。
“最大挑战是‘两张网’能否融成‘一张网’。”广州眺远营销咨询公司总监高承飞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丹鸟的“仓储+配送”是直营,而申通则是加盟制,结算规则、定价体系、客服标准都不一样。因此,未来,系统接口、路由规划、干支线班车时刻表全部要重写,IT改造至少要耗费6—9个月。同时,品牌端更敏感,丹鸟在阿里体系里是“天猫超市专配”,口碑偏高端,而申通主品牌仍带“低价”标签,如何区隔而不稀释,是高层必须做的选择题。
运营模式和品牌定位的深层次差异,使得资源整合成为申通收购后面临的首要课题。除了要解决“两张网”融合的技术难题,如何快速实现业务协同并扭转丹鸟当前的亏损局面,更是考验申通管理智慧的关键所在。
在柏文喜看来,资源整合与扭亏为盈是收购丹鸟物流后申通首要应当注意的问题。
丹鸟物流目前尚未实现盈利。申通快递在公告中指出,虽然丹鸟物流已初步建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包括59个分拨中心和2600多个网点,但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业务规模仍处于扩张期,前期投入成本较高,规模效应尚未显现。加之今年1—4月行业淡季影响及市场价格竞争加剧,公司录得2.3亿元的净亏损。
柏文喜认为,丹鸟物流单票运营成本甚至高于顺丰。申通面临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快速优化丹鸟的成本结构,将其纳入自身体系并实现盈利,避免其亏损拖累整体业绩。
快递业“七雄”格局成型
服务价值战升级
当前快递行业竞争呈现“白热化、差异化、政策驱动”的复杂态势。一方面,头部企业如顺丰、京东物流通过航空网络和智能技术巩固高端时效市场,而“通达系”与极兔则围绕电商件展开激烈份额争夺,单票收入持续承压,部分地区甚至出现“8毛发全国”的极端低价;另一方面,国家邮政局近期强力推行“反内卷”政策,广东、浙江等地将快递底价强制上调至1.4元以上,试图终结恶性价格战。
同时,行业加速技术升级,无人配送、AI分拣等应用规模扩大。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快递物流无人配送车规模化应用已累计超过6000台,推动成本重构与服务差异化。
因此,此次申通对丹鸟物流的全资收购,亦是行业加速整合的明确信号。柏文喜称,在监管层面,国家邮政局鼓励快递企业兼并重组,推动强强联合;在市场层面,头部企业通过并购补齐短板、强化优势,以应对从规模效应到服务品质的竞争法则转变,预示着未来行业内的整合与洗牌将持续发生。
这一轮并购浪潮正在深刻重塑行业格局——随着头部玩家纷纷落子布局,快递江湖的“战国时代”已初现端倪。中信建投证券的最新研报显示,收购后申通市占率达13.5%,取代韵达成为行业季军。快递行业正式形成“4+3”的七雄格局——中通、圆通、申通、韵达与顺丰、京东物流、极兔。
此外,资本市场的反应最为敏锐,宣布交易消息当日,申通快递股价迅速涨停,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公司市值达到231.76亿元,印证了这场收购的战略价值。
“对‘通达系’内部座次影响有限,却可能把二线快递逼到墙角。”高承飞认为,申通收购丹鸟物流后,淘系订单占比将逼近韵达,日均件量差距缩小至2000万票以内,价格战有望阶段性降温。真正被挤压的是京东众邮、丰网速运这类腰部玩家,它们既无电商靠山,也缺末端密度,接下来,要么“卖身”,要么退出。
柏文喜也认为,此次申通收购丹鸟物流打破了快递业现有竞争态势,直接冲击了“通达系”内部的排名。申通通过补强高端市场,业务量有望快速逼近甚至超越目前排名第三的韵达,从而改变“通达系”内部的座次。此次收购也将快递行业的竞争焦点从单纯的“价格战”推向了“服务价值战”,迫使其他竞争对手(无论是通达系还是顺丰、京东)必须重新审视自身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加速了行业从效率竞争向体验竞争的整体跃迁。
《中国城市报》(2025年08月18日第08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