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从中央顶层设计到地方探索落地,一系列推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直指终端市场,家电、汽车、手机换新热潮持续升温,绿色产品、智能设备、节能方案纷纷迎来政策窗口期。
近日,中国城市报记者走访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透过鲜活个案看消费群体得到了哪些实惠,深入了解各方消费新期盼。
“换新”热起来
——从消费终端看政策“触达力”
“只要把旧手机带过来,扫码、验机、换购后,新机能再减500元。”7月上旬,在北京市朝阳大悦城一家苹果直营店,市民葛广涛拎着刚刚“以旧换新”的iPhone 16 Pro,和家人一起走出门店,“前后不到十分钟,确实方便,主要是价格合适。”
葛广涛原本打算继续用旧机再熬一阵子,但听说近期“国补”政策覆盖门店,于是动了换新的念头。
“新机可以享受15%补贴,上限是500元。我们同政府补贴平台对接,核销成功后会通过平台回款。”上述苹果直营店导购员介绍,“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受消费者青睐。”
以旧换新政策力度加码还体现在汽车置换方面。
重庆市对新能源汽车置换给予的补贴高达1.5万元/辆,燃油车为1.3万元/辆,有效激发了消费者购车欲望。以两江新区一家比亚迪4S店为例,今年一季度该店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60%,其中近一半消费者表示是“看到补贴力度大”才决定换车。
“力度确实很大。”该门店销售经理杨正辉坦言,“3月份我们一天能卖出30台车,顾客几乎都冲着‘国补’来的。”为了赶上市场节奏,销售团队几乎每周都在调整报价与政策讲解脚本。
据重庆市商务委员会数据,仅2024年11月至12月的50天内,重庆市通过“国补”拉动销售额突破百亿元;而今年前5个月,重庆全市已申报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约48.5亿元,国债资金兑付进度达82.3%。
江苏省则更注重节奏调控与场景引导。
在南京市鼓楼区一家苏宁易购门店门口,“以旧换新·绿色节能补贴进行中”的标识非常醒目,在家电、手机展销区,记者发现不少柜台设有“补贴专区”服务台。“我们现在用的是‘分时段、分额度、线上线下联动’的补贴机制,每天早上10点放出新额度,先到先得。”该门店主管表示。
江苏省在家电类“国补”基础上,还叠加推出省级“地补”政策,补贴范围涵盖46类家电,不仅包括冰箱、洗衣机等一级能效产品,还囊括电火锅、除湿机、蓝牙耳机等小家电。
“我们在选择产品上考虑了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也匹配了江苏本地优势产业。”江苏省商务厅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以旧换新政策不仅拉动了当下消费,更是在鼓励推行绿色生活方式和加大优质商品供给。”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和净增额居全国前列。“我们不是单纯发钱,而是把补贴作为撬动市场结构升级的‘支点’。”上述负责人表示。
促进品质消费
——从产业结构看补贴“导向力”
在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创维总部展厅内,技术人员吴伟(化名)正在演示一款86英寸Mini LED电视的全色域调校功能。“这款产品刚推出时价格超过2万元,今年受‘国补’带动,销量快速增长。”他介绍,目前同配置产品市场售价已降至万元以内,价格下探得益于政策支持与规模效应的叠加释放。
创维市场部负责人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Mini LED电视相比传统液晶电视画质更佳,且均为一级能效产品,属于“国补”重点支持的高技术节能类商品。
“我们同步叠加实施了以旧换新补贴,销售结构正在从‘价低量大’加快转向‘质优价稳’。”创维市场部负责人预计,在政策推动下,今年Mini LED电视全行业销量将突破1000万台,远高于2022年全国不足百万台的水平。
另一家家电巨头海信同样在这波“结构优化”中尝到了甜头。“高端产品原本销量占比不到三成,现在已过半,平均售价也连续五个季度增长。”海信营销负责人表示,今年一季度,海信整体销售均价同比提升超过11%,中高端电视、冰箱、空调等品类“跑得最快”。
行业专家分析指出,此轮以旧换新,不再是简单的“清库存”或“促销潮”,而是对生产企业的产品结构和技术路径的一次有力牵引。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国补”政策对家电品类设置了严格的能效等级、产品标准和流通资质要求,这在鼓励产业升级的同时,也客观上提高了参与门槛。
“我们也有一些中小家电企业申请了‘国补’目录,但销量几乎没有起色。”浙江省宁波市家电行业协会副会长、慈溪市智能家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负责人徐少尉说。
一家主营空气净化器、电热水壶等小家电的“锦智”企业负责人也坦言:“我们也做一级能效的产品,功能上也有创新,但消费者还是更信大品牌。”
对此,有行业专家建议,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降低中小微企业的准入门槛,使更多优质中小微企业有机会纳入补贴范围。同时,中小企业也要更加注重提升自身产品的质量和特色,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目光。
作为“国补”承接主要平台之一,京东近年来在消费电子与家电品类上持续加大投入。据京东集团披露的财报数据,今年二季度,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类商品收入占集团整体收入的比重超50%,其中“以旧换新”贡献了重要增量。
“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个现象,补贴推动部分中低价产品销量快速上涨,尤其在冰箱、空调品类。”京东家电家居事业群一位运营负责人分析,从线上交易数据看,部分消费者在补贴诱导下转而选择更便宜的产品,“补贴后能效高但价格低的小家电爆单,反倒让原本走中高端路线的品牌压力加大。”
上述运营负责人坦言,如果不配合品牌分层引导机制,可能会在无意中强化“低价预期”,而非品质消费。
如何补得更准
——从政策机制看调控“精细化”
“早上10点开抢,5分钟就没了。”在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一家家电连锁门店内,门店经理赵丽每天最紧张的时刻就是“准点发券”,“补贴额度是分时段分批释放的,当天抢不上就得等第二天。”
在相关运营平台界面上,记者看到“已抢光”“排队中”字样。赵丽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这个节奏不是我们定的,是平台配合地方财政预算控制着节奏。因为补贴发得多,地方要垫资,企业也要回款。”
一家头部家电品牌的财务总监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公司主动对接各地政府“国补”项目,提前在销售端“贴现”补贴金额,后续申请拨付,“个别情况下,90天左右才能结清一笔款。”
在平台侧,京东、天猫、美团等也承担大量资金垫付责任。一位电商平台运营负责人透露:“平台模式适合大额集中交易,也能承担起平台背书与信用保障。但当补贴延迟到账,或者地方系统异常,企业、平台都会承压。”
“政策补贴要转向系统化、数字化管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团队指出,“这样补贴可以更精准些。”
该研究团队建议,未来可从三个方向完善“国补”机制:一是补贴机制优化,由定额补贴向“阶梯式补贴”转变,鼓励高性能产品消费,同时控制资金“洼地效应”;二是平台统一规范,构建国家级“消费品以旧换新”信息平台,实现用户、企业、政府三端协同,建立“实时预警、自动核销”系统;三是退税制试点探索,学习部分发达国家经验,尝试“年终退税”方式,以信用账户、电子税务替代“先补后退”,避免价格扭曲与套利空间。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1日第07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