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政策东风劲吹,药食同源产业如何乘势“高飞”

2025年09月01日 11:04:25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王 楠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药博园内,工人们正在播种药食花类种子。

安国市委宣传部供图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全民健康意识的觉醒,药食同源产业蓬勃发展。2025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超过2万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近年来不断扩容药食同源目录、细化监管标准。一系列政策举措如同强劲的东风,掀开了药食同源产业蓬勃发展的新篇章。多地纷纷依托自身特色资源,积极布局药食产业链。

在此背景下,政府和企业该如何把握机遇,将传统养生理念切实转化为推动城市产业经济腾飞的力量?中国城市报记者对此展开采访报道。

政策领航加速产业腾飞

如今,养生正在融入日常饮食,“药食同源”的市场越来越火热。

随着“减肥管理年”的推进,政策端对药食同源呈现持续放宽趋势。国家卫健委近年加速《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党参、肉苁蓉、铁皮石斛等经典药材完成“食品化”转身,目录已涵盖106种食药物质,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有专家表示,相较于功能声称管控严格的保健品,药食同源物质兼具食品与中药材属性,按普通食品管理具有显著便利性。同时,许多中药材的功效已深入人心。这是决定药食同源产业会有很大发展的重要因素。

今年初,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25—2030年)》(以下简称《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扩大食药同源品种范围,强化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鼓励道地原料生产加工。开发保健食品,加强食养服务,发展中医药膳产业等。

《发展纲要》发布后,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药食同源系列标准工作组执行组长谭杰凯,就马不停蹄地走访各地的药食生产和研发机构。“一是为了结合好政策推动新标准制定工作;二是完善机构过去已经出台的相关标准。”谭杰凯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说,此前,该工作组已发布《药食同源及药膳配方食品通用要求》《药食同源及药膳配方食品生产加工技术规范》《药食同源产品质量管理规范》三项团体标准,从原料、生产、质量到评价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技术支撑,帮助企业实现从简单添加走向精准研发。“目前我们还在研制多项标准,此后将以《发展纲要》为基础,配合地方政府发展规划,推动标准示范与应用,助力构建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全面支撑药食同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说。

政策推动药食同源产业发展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7月3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的《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560号(商贸监管类20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回应了“关于加快推动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提案”的相关建议。其中提到将认真贯彻落实“大食物观”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会同市场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做好食药物质目录动态修订工作,大力推进食药物质“健康声称”和标准化建设。

谭杰凯分析称,答复函释放了诸多利好信息,但地方有关部门在推进中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传统企业技术基础薄弱,尤其在功效成分辨识、工艺稳定性控制和全程质量追溯方面存在明显短板,难以快速适应严格规范;二是市场认知存在错配,消费者对产品健康属性期待高,而企业仍多沿用普通食品的开发与营销逻辑,导致产品价值传递不足、市场信任难以建立;三是跨区域资源协同效率低,原料品质不一、工艺标准各异,制约产业集约化和品牌化发展。

资源赋能催生多点繁荣

当下,全国各地的药食同源产业呈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凭借先进的科技、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多元的文化融合,药食产业与高端餐饮、健康养生、生物医药等领域深度结合,创新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二线及以下城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挖掘传统药食产业文化,探索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

甘肃省定西市素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近年来,定西市从产业融合持续探索“中医药+”跨界发展模式,打造“药养、食养”等八养体系,并推动中医药与马铃薯、草牧业等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据定西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定西市中医药全产业链规模达227亿元,同比增长17.3%。

衢州市是浙江省药食产业发展的重要城市,药膳作为药食产业的重要体现,是衢州菜系的组成部分之一,在首届“衢州市十大药膳”活动中,更是评选出“十大药膳”和“十大药膳糕点”。衢州药食产业广泛分布于多个领域,有着“柑橘之乡”称谓的衢州市龙游县,正恢复性扩种药食两用玳玳果2000余亩,同时推动传统柑橘品种的“生理落果”转化为“中药枳实”。

河北省保定市安国市是中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安国药膳”区域公用品牌享誉业内。今年上半年,安国市通过举办活动、制定标准等举措,进一步提升“安国药膳”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安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路瑶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安国市发展药食产业有着独特优势,主要在于拥有从种植、研发、制造到销售的产业链优势和绵延千年的中医药文化底蕴。除了卖原材料,还通过科技和文化,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现代健康产品、餐饮服务和全球品牌,走出一条“全产业链赋能”的安国路径。

据悉,安国市推动药食同源的创新举措还体现在四方面:一是科技赋能,让传统药膳标准化、现代化;二是产业融合,打造“药食同源+”的新模式;三是品牌引领,构建“安国药膳”的金字招牌;四是国际视野,推动安国药膳走向世界。

各地基于自身条件积极探索药食产业发展路径的现象,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欧阳竞锋看来,正深刻影响着药食产业的未来走向。究其深层动因,主要是区域间资源禀赋与政策落地力度的区别。

欧阳竞锋表示,资源禀赋方面,中西部地区优势显著,像甘肃的党参、云南的三七和石斛等道地药材资源丰富,产业发展初期多聚焦种植与初级加工;而东部地区虽原料不足,但消费市场庞大、研发能力强、品牌营销成熟且产业链配套完善,更易发展高附加值功能性食品。政策落地力度方面,东部地区在资金扶持、市场准入创新及产学研协同上效率更高、更灵活;中西部地区虽获政策支持,但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链规划及品牌打造上仍有提升空间。

欧阳竞锋认为,未来三年能实现“弯道超车”的地区,通常会具有资源优势突出、政策支持有力、技术赋能显著、产业融合创新等特征。

机遇滋养孕育前行新机

虽然市场高歌猛进,但药食同源产业痛点同样尖锐。

华夏药食同源供应链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喜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该公司药食同源产业孵化平台的销售数据、用户意见反馈,当前市场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消费者对药食类产品与传统保健品的概念界定模糊,二是部分企业虚假宣传引发消费者信任危机。“传统保健品通常依赖‘蓝帽子’批文,强调单一成分量化功效,用于疾病预防或营养补充。”张喜梅解释道,“而药食同源产品以日常饮食机能调节为目标,强调复方协同,遵循中医药理论,按食品标准管理。”此外,在破解行业信誉困局方面,张喜梅建议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完善检测和评价体系,把好产品安全关;要推行透明溯源,通过区块链实现从产地到终端的全链条追踪;绝不可虚假或扩大产品功效。

在技术层面,欧阳竞锋指出,传统提取方法存在效率低下、成分破坏严重、溶剂消耗大等局限。他建议药食机构采用动态逆流提取、酶法提取、超声辅助提取、低温萃取等现代化技术。同时,重点关注成分的稳定性与生物利用度,并通过标准化和制度化手段,构建从原料、生产过程到最终产品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一批产品活性成分含量稳定、功效一致。

在跨区域整合上,谭杰凯认为产业存在三大阻碍:道地原料供应分散、品质控制体系不统一;区域间技术参数与工艺输出无互认机制;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缺乏信任基础。针对这些痛点,他建议组建“道地原料标准化生产联合体”,把控源头、统一品质;以团体标准为技术协作“通用语”,推动参数互认、降低成本;借助行业协会等平台,促进企业联合研发与资源共享。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1日第12版)

责任编辑:越玥
  • 药膳养生
  • 产业链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