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为抓手,构建以群众诉求为驱动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8月在高平举办了全省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培训暨现场推进会。
强化党建引领整合条块资源
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
针对从前各部门在推动基层治理中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高平市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推进,有效破解群众诉求调度不权威、反映不集中、派单不精准、办理不高效等问题。
理顺机制。高平市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
整合职能。2024年5月,高平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将原由政法委承担的接诉即办改革任务划入社会工作部。“为进一步优化工作体系,我们成立正科级事业单位社会工作保障中心,一正两副,16个编制,具体推进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切实提升了诉求响应速度和办理质量。”高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毕海霞介绍。
做实平台。高平市聚焦基层治理,利用数字赋能,构建起城乡融合、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实现一个中心整合数字资源、一个中心处置群众诉求、一个中心综合指挥调度,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高效化迈进。
破除数据壁垒畅通诉求渠道
实现一个入口听民意
近日,高平市某小区居民王女士在新钱柜南门入口南侧15米处发现一根斜拉在地面的黑色粗铁丝,该处既无警示标志,也无反光标识,夜间存在安全隐患。王女士立即通过高效办APP的“随手拍”板块提交至接诉即办平台。当晚,市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抵达现场核查,次日就给拉线包裹上了防撞警示套,同时增设荧光警示牌,并及时向王女士反馈了整改结果,王女士对“接诉即办”给出了“非常满意”的评价。
“超级入口”畅通民意诉求“快车道”。针对群众诉求渠道分散、基层多头回复、工单办理质效不高等问题,高平市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高效办”、网格渠道、“街乡吹哨”等十个诉求渠道,打造一个“超级入口”,通过接诉即办平台实现诉求集中受理、统一分派、快速处置,构建起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的群众诉求响应体系。同时线上在“高效办”中增设了“人民建议征集”版块,线下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政务平台,把建议征集工作延伸到了基层“最后一公里”。
“网格联动”打通基层治理“微单元”。“我们通过网格渠道接到居民反映烧烤店夜间噪音扰民问题后,立即启动诉求‘双派’机制,调度城管、公安等部门开展联动柔性执法,帮助商家进行有效降噪,既解决了扰民问题,又保障了商户正常经营。”高平市社会工作保障中心主任常俪珉说。为打破数据壁垒,高平市将接诉即办平台与1750个基层网格深度融合,建立“网格自循环、村社小循环、乡街中循环、市级大循环”四级处置机制。今年上半年,上报市级接诉即办平台处置网格大循环事件331件。
“信访前置”推动基层矛盾早解决。市接诉即办平台与信访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对接,建立“信访+接诉即办”诉求互转机制,对未形成信访事件诉求及时转办、群众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今年以来,依托诉求互转机制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3件,实现把纠纷解决在前端、矛盾化解在萌芽。
快速响应处置一单直派到底
确保有呼必应解民忧
7月28日,有群众反映人行道垃圾桶异味,接诉即办平台仅用25分钟就完成了登记和分派,次日上午城市管理局即对沿线的垃圾桶进行了统一的清洗、消杀,并第一时间向群众反馈。有诉必接,马上就办,高平实行365天、7×24小时接收群众诉求,实现复杂疑难诉求7日处置,一般诉求5日解决,基本生活类需求24小时解决,突发事件2小时反馈。
三级响应,分级处置。着力打造“市—乡—村”三级指挥平台体系,横向联动全市所有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纵向指挥15个乡镇(街道)二级平台和334个村(社区)三级平台,形成左右联通、上下贯通的一体化联动指挥体系,分级处置群众诉求。
逐级“吹哨”,快速处置。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市级平台”三级吹哨体系,基层对事件研判后逐级“吹哨”,精准转办。完善“受理—派单—处置—反馈—评价—归档”“六步闭环”运行模式,推动诉求高效办结。
多元整合,协同处置。在接收群众诉求后,指挥中心依据“派单目录”,将诉求派发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属于村(社区)管辖事项,二级平台转派至三级平台,村(社区)调动十支队伍处置。
“我们的电动自行车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康乐社区唐丝楼小区居民李女士欣喜地说。在市纪委监委在职党员帮助下,唐丝楼小区居民期盼已久的车棚问题得到解决。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充实社区治理力量,高平市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吸纳在职党员、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等十支队伍下沉网格,加入社区治理合伙人,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服务。目前,通过“公益+低偿”服务机制,凝聚3.3万名合伙人参与“微治理”,累计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一万余件,打造了“红色微心愿”“单元红管家”“致和调解”等志愿品牌。
补齐机制短板高效规范运行
深化未诉先办暖民心
接诉即办运行有效,事件高效处置,靠的不是人,而是机制。高平市接诉即办平台通过建立健全精准派单、三级会商、分析研判和考核评价等十项工作机制,实现从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升级。
精准派单,明确责任边界。根据部门职责,编制“派单目录”40类1946项,由编办负责部门职责争议认定,司法局明确执法主体争议,实现诉求精准分派。如针对噪音问题细化12类情形,逐一明确承办部门,确保责任落实无盲区。
三级会商,破解治理难题。从诉求难易程度、涉及部门、社会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诉求启动三级会商,对街乡吹哨不灵、部门权责不清、群众诉求难办的诉求启动二级会商,对重大民生事项、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涉及体制机制改革的复杂诉求启动一级会商。今年3月通过一级会商机制,市委书记督办幸福花园小区搬迁居民落户及孩子入学问题,推动28个新建小区落户问题系统解决,同步出台新建社区(小区)党群服务阵地二十条措施解决居民服务用房问题,通过“一件事”办好了“一类事”。
分析研判,强化源头治理。实行“周研判、月分析”制度,建立预警处置机制。接诉即办平台对332件冬季供暖诉求进行专题研判后,开展“冬病夏治”专项行动,调度市住建局、热力公司派出11支专业队伍,对151个老旧小区、16个城中村进行全面检查,协调解决堵塞、集气、保养、改造等9类3036个潜在问题,实现苗头性问题源头化解。
考核评价,激发干事活力。构建“响应率、解决率、满意率”三维考评体系,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考得好的用得好。2024年评选5名“担当作为干部”、6名考核优秀人员,3名干部优先晋升职务职级,2个乡镇获评基层治理先进集体,形成鲜明激励创优争先导向。
两年来,高平市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中,奔着问题去,围着问题转,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来提升每一位市民的获得感。截至目前,接诉即办共处置群众诉求17677件,解决率达到了93.47%,回访满意率达到了92.75%。2024年度信访批次和信访人次同比下降43.8%和61.5%。
未来,高平市将继续坚守“为民”初心,保持“赶考”心态、增强“破题”意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接诉即办运行体系,将“民呼我为”的治理成效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08日第22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