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高新区:书写“又高又新”基层治理答卷

2025年09月22日 16:03:55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辽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龙王塘街道龙王塘中心社区为社区少年儿童举办“四点半课堂”。

辽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凌水街道大有文园社区开展扎染技艺体验活动。

辽宁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下简称“大连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下辖3个街道、57个社区,常住人口超30万人。近年来,大连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新区就是又要高又要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幸福新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总抓手,突出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多元共治,着力构建组织引领、网格支撑、物业管理、服务供给、民主协商、接诉办理等一体协同的“幸福共同体”,以“党建红”引领“幸福蓝”,书写新时代基层治理“高新答卷”。

擘画蓝图

开展幸福工程“总动员”

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幸福社区的蓝图既要接“天线”,更要接“地气”。大连高新区坚持把“幸福新社区”建设作为区党工委民生工程、基础工程,构建起系统完备的推进体系。区党工委主要领导挂帅,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幸福新社区”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党建引领有力、服务群众有为、社会治理有效”三大核心任务,细化“红、和、乐、安、美”五大建设标准,形成“1+11”政策体系。

在品牌打造上,大连高新区创新提出“高新幸福+”总品牌,指导各街道培育特色子品牌。凌水街道“青春党建”聚焦青年人才服务,龙王塘街道“安心居”突出平安社区建设,七贤岭街道“科创邻里”强化企业联动,形成“一社一品”的生动局面。同时,建立“部门包社、干部蹲点”机制,23个区直部门与57个社区结对共建,推动政策、项目、服务直达基层。

资金保障方面,大连高新区统筹整合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城市建设等各类资金1.2亿元,向试点社区倾斜。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对获评“幸福新社区”的给予最高50万元补助,充分激发基层创新活力。

组织筑基

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

支部建在楼栋里,服务送到“家门口”。大连高新区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创新构建五级组织体系,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在楼栋里”。目前全区设立网格党支部286个,推选党员中心户1200余名,打造出“组织全覆盖、服务零距离”的治理新格局。

“红色物业”破解“老大难”。建立“红色物业”联盟,推动社区“两委”与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成功化解物业纠纷200余件。丰顺社区创新“物管议事厅”机制,停车规划、绿化维护等难题迎刃而解,居民满意度达98.6%。制定《“红色物业”星级评定办法》,首批评定五星级物业5家,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智慧治理按下“加速键”。整合“城市大脑”与基层治理平台,开发以“一中心”(信息与知识资源中心)“三体系”(大数据支撑体系、业务应用支撑体系、数字基础支撑体系)构成的数字高新平台,成为数字化管理、智慧化服务的有效手段。首批建成的三大应用(“多格合一”城市精细化治理应用、“智慧视频”应用、应急管理与安全生产应用),在基层治理、治安防控和安全生产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年以来,布设的100余套智能感知设备,自动预警并安全处置独居老人家中水电气异常等紧急情况10余起。

专业服务温暖特殊群体。创新“网格员+专业社工”双联动模式,大连理工大学社工团队常态化开展心理疏导等服务。龙王塘街道“时间银行”吸纳志愿者500余名,形成“服务—积分—激励”的爱心服务循环。“医路同行”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36场,惠及居民5000余人次。

倾心为民

托起“一老一幼一特”幸福梦

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幸福答卷。大连高新区聚焦“一老一幼一特”,推动服务从“有没有”向“优不优”跨越升级。

基础建设治“死角”。实施好房子建设工程,2024年全区维修10个老旧小区62栋楼宇,对38条道路雨水管线全面升级改造,改造老旧简陋垃圾收集点位114处,建设高标准规模化压缩处理站1座,新建网红打卡地标、口袋公园15座,持续整治80条背街小巷,集中打造2处美丽街区,更加亮丽“大美高新”品牌。

阵地建设有温度。完成3个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新增“银发驿站”“童心乐园”等特色空间。大有文园“幸福里”老年食堂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青春公社“青年夜校”开设职业技能课程,惠及新就业群体1500余人。去年以来,开展“幸福新社区”示范点公卫服务,实施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为示范社区内50%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增设头部CT、肺部CT及血尿酸检测项目,开展老年人认知功能初筛服务,目前第一批4000余名老年人体检已完成。

文化浸润显特色。举办“高新邻里节”“社区艺术季”等活动80余场,培育群众文艺团体50余个。与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共建“社区美育课堂”,开设公益课程90余期。挖掘辖区高校资源,打造“校地共建”文化品牌,让“陌邻”变“睦邻”。

多元供给可持续。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益补充”模式,成立21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东软集团新建50张养老床位,推进雯君庭养老大楼地产医养结合项目建设。采取“医办养”“养办医”模式,建设医养结合机构4家。采取“政府买单,机构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模式,为35位困难老年人提供“一户一策”居家养老服务。与华润万家等企业合作,建立“公益+低偿”可持续服务模式。

多元共治

奏响共建共享“协奏曲”

众人拾柴火焰高,共建共治幸福来。大连高新区创新多元共治机制,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

部门联动解难题。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累计解决私搭乱建等问题320个。制定“跨部门协同处置办法”,明确12类事项的“137”处置时限(1小时响应、3天处置、7天反馈)。

社会参与聚合力。引入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团队,完成社区微改造方案设计15个。企业捐建口袋公园8处,万科、华润等房企落地公益项目13个。“IT党员先锋队”开发智慧应用12个,推动科技赋能基层治理。

居民自治增活力。创新“十九点议事亭”“蓝帐篷议事会”等辖区居民民主协商形式,推动加装电梯等民生项目落地。鼓励新就业群体担任“移动网格员”,通过“随手拍”上报基层治理问题200余件。建立居民满意度指数体系,实现“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未来已来

锚定“幸福高新”新坐标

幸福不是一阵风,而要四季常青。站在新起点,地处“腾飞园区核心CBD”的大连高新区,正以“二次腾飞”的劲头推进三项工程。

全域提升工程。2026年前实现57个社区建设全覆盖,打造10个市级示范点。投入2.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30个,建设社区综合体18处。制定“幸福社区星级标准”,争创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数字赋能工程。投资5000万元建设智慧社区升级版,推广“AI网格员”应用。开发社区元宇宙平台,实现治理“一图统管”。建立社区大数据中心,推动数据跨层级、跨部门共享。

长效机制工程。设立首期3000万元社区发展基金,培育本土社会组织20家。构建“五社联动”机制,确保服务“常暖常新”。建立“需求—服务—评价—改进”闭环管理体系,让幸福可持续。

从“试点探路”到“全域开花”,大连高新区正以党建“一根针”穿起治理“千条线”,让“幸福新社区”成为“两先区”建设的最美注脚。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科技创新的高度与民生幸福的温度相得益彰,基层治理的精度与共建共享的广度交相辉映,奏响新时代“更高更幸福”的“幸福交响曲”。(记者杜英姿、郭文治、孟航、李彤彤、李静雯综合报道)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22日第29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服务创新
  • 社区功能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