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春柳街道泰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志愿中医师为辖区老人义诊。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星海湾街道新希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开设“放心菜进社区”超市。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春柳街道泰安社区党群连心口袋小广场上,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党建共建单位沙河口区第十七幼儿园教师带领孩子们开展户外游戏。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围绕服务“一老一小一特”,着力打造“党群连心、环境宜居、邻里和谐、治理精细、服务完善”的幸福新社区,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坚持统筹指导
科学绘制社区幸福图景
沙河口区直面社区场所老旧、供需矛盾突出、资金保障有限的实际困难,坚持小改造解决大问题、小切口改善大民生、小投入推动大提升,科学规划“幸福新社区”建设蓝图。
聚焦突出矛盾,一线“问诊开方”。对全区社区开展全覆盖调研,针对基层反映集中的物业、养老、托幼、老旧小区改造等问题,组织街道党工委、区直相关单位、社区干部、居民代表开展座谈研讨,现场定方向、谋思路、提举措,找准攻坚目标。在李家街道绿香社区,居民反映周边公交线路稀少,居民出行极为不便。街道、社区了解情况后立即联系市区两级近十个职能部门单位,实地考察、拟订方案,共同推动增设公交站线路3条。
精准设计载体,打造“一社一品”。围绕“党建引领有力、服务群众有为、社会治理有效”三大核心任务,结合不同社区的区位特点、历史沿革及居民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品牌载体,推动党建品牌与治理需要有效融合。西安路街道兴新社区87栋居民楼中有55栋房龄老、环境差且无物业管理,社区党委组织楼院党员居民代表创建“红色合伙人”品牌,链接辖区企事业单位、商户、社会组织、志愿队伍等资源,推广“党建引领+居民自治”治理模式,有效调动居民参与治理、争当先锋的热情,以前的破旧小区如今已变身居民纷纷点赞的幸福大院。
织密组织体系,赋能“红色引擎”。立足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作用,建立健全“区委—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五级组织体系,以坚实的网格党组织为纽带,串联起基层“大治理、大服务”的生动局面。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搭建人口数据库,通过丰富数字治理场景应用、协同推进数据应用等实践,快速识别高龄老人、独居老人、重点帮扶对象等群体,实现网格服务精准化,让社区居民切实感受到党组织关怀的温度与速度。
坚持试点引路
大力培树社区典型标杆
沙河口区按照全面部署、突出重点的原则,在每个街道选取一个试点社区先行先试,及时总结经验做法,常态化开展交流研讨,以点带面推动先进经验在全区复制推广。
强化引领示范,建强重点试点。在试点社区的基础上,打造两个重点试点社区。春柳街道泰安社区立足辖区老年人口较多、拥有“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冰山慧谷等特点,将“一老一小一新”作为服务重点,通过场景创新与资源整合,打造智慧养老社区基地、创意儿童友好空间、网约车司机之家、幸福长者食堂、共享办公空间、动静文化活动区等十余个服务场景,构筑起满足辖区群众多元需求的全周期服务生态。星海湾街道新希望社区聚焦楼宇、商圈、新就业群体等,创建“158”党建服务体系,即通过建设“全龄享·幸福长”这一党建品牌,串联起商圈党建、楼宇党建、网格党建、社区“大党委”、新就业群体党建等五大区域化党建场景,打造幸福誓言、幸福养老、幸福育幼、幸福驿站、幸福大厅、幸福会议、幸福矩阵、幸福家园等八大服务功能。同时,创新“文化+志愿”融合模式,成立专业社工队伍6支、志愿服务队伍26支,提供为老为小为特为困的专业服务。
强化问题导向,突出特色建设。根据社区治理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小切口、特色化品牌建设提升治理精准性。锦云社区老小抚养比高达83.47%,中青年“顾老又顾小”问题突出。为此,社区联合大连理工大学,组织学生担任片区长,与网格员、楼长一起实施“一院一队一策”机制,每周为独居老人代购药品、代办医保。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设“星期三讲堂”“四点半课堂”,为孩子们讲解科学实验、国学诵读等课程。同时,社区积极探索服务置换来平衡“一老一小”需求,组织低龄老人与年轻家庭结对,工作日老人帮忙照看孩子、指导功课,周末年轻人带老人就医、帮老人采买生活物品,建立起“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循环。马栏街道西山社区通过搭建“邻家邻工作坊”议事平台,打造“和为贵”调解室,串起楼院“睦邻亭”,长效推进老旧楼院微治理。星海湾街道碧海社区将智能化养老服务设施融入社区办公情景当中,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打造融合式养老社区。
强化阵地建设,聚合新兴力量。以金融商务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等三个区级新兴领域党建阵地建设为抓手,不断丰富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功能,持续构建覆盖广、服务全的阵地体系,将关爱服务和思想引领有机结合,在把新兴力量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的同时,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兴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目前,全区近百名新就业群体人员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通过认领责任区、推选示范岗、与辖区老人结对等形式,开展“早看窗帘晚看灯”、反电诈宣传、矛盾纠纷排查等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新就业群体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各类社会组织累计设立公益创投项目42个,开展公益活动1000余场次,服务居民5万余人次,实现公益服务常态化、精准化和制度化。
坚持机制创新
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沙河口区以机制创新为抓手,持续优化“三呼三应”网格治理体系,拓展基层干部培养模式,健全多方参与的共治机制,全面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高效运转。
“三呼三应”提升网格管理精细化水平。迭代升级“三呼三应”网格治理体系,通过数字赋能推动网格化平台和12345政务平台在“三呼三应”网格治理体系框架内同向发力,利用12345政务平台开展诉求数据分析,预判季节性、周期性问题,实现从“有呼必应”“一呼百应”到“未呼先应”。今年6月,李家街道网格员在巡查中发现某小区精神障碍老人在楼道堆物的隐患,街道“有呼必应”迅速发起响应,人大代表、联建医院“一呼百应”精准施策,通过“医疗评估+费用兜底”将老人及时送医治疗,根治问题源头。街道社区同步开启楼道堆物清理整治工作,实现了特殊群体关怀直抵根源与环境顽疾根本解决的双赢。
三种模式锻造基层治理先锋力量。以区街两级党校为主阵地,结合试点社区建设,打造各具特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研学活动矩阵,通过“理论+实训”“课堂+现场”“线上+线下”的形式,全面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能力素质。黑石礁街道党校整合9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资源,建设功能互补的分课堂矩阵,设立“党建赋能邻里互助”“党建引领幸福新社区”“红色基因传承”“社会组织共建”4个主题现场教学点,通过沉浸式、体验式教学有效提升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和能力水平。
多元共治回应基层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党建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健全“三项制度”,建立资源清单577个、需求清单502个,完成共驻共建项目356个。联合市农渔产业集团,全力推动“放心菜进社区”工作,目前5个点位已投入运营。建立健全机关社区结对共建机制,2024年以来,通过开展“微心愿”“菜单式”志愿服务,帮助解决问题1640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围绕“校园餐”、殡葬、养老、社会救助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领域,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重点攻坚,整改办结涉及物业、执法、消费、燃气、教育、医疗等群众身边具体实事88件,以务实举措解决群众关切,真正让百姓对“幸福新社区”建设成果可感可知。
《中国城市报》(2025年09月22日第21版)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