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北京蒙镶”传承人吴中凤:用尽五十载,丰盈多民族金属镶錾技艺

2021年09月02日 15:23:18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张永超 张阿嫱 黄铃茗(实习)

15公斤黄金、2134颗宝石祖母绿、月光石等天然宝石镶嵌在长1.065米,宽0.125米,高0.265米的金属薄片上,最高处也仅有0.025米。鹿角、牛头、虾眼、蛇腹、鱼鳞、鹰爪...136条蛟龙相互环绕,飞腾于云海翻涌内,游离在山河巍峨间。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蒙镶”传承人吴中凤的代表作《錾金镶宝九龙壁》。

白发高卷、衣袖挽起、眼睛不能忍受强烈光线刺激,这是记者见到吴中凤的第一印象。从16岁进入工厂学艺到如今年过花甲,五十年间,吴中凤为传承北京蒙镶制作工艺,付出了毕生心血,造就了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宝。她的眼睛由于长期在焊枪高温的炙烤下、明亮灯光的刺激中、金银光泽的闪耀内,对光线及其敏感,甚至一点光亮都让她非常不适。

工作中的吴中凤.jpeg

工作中的吴中凤(受访者供图)

蒙镶技艺的百年传承

“蒙镶工艺是一种以金、银等贵金属为主要原料,嵌以珍珠、珊瑚、青金、松石等各类天然宝石,制作宫庭生活用品、佛教法器等器物的金属工艺。”吴中凤介绍。

蒙镶金属錾雕源于喜马拉雅区域的尼泊尔、印度文明。经元、明、清三代民族文化融合而发展成熟,是蒙、藏、满、维等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结合而成的特有北京金银器。因清顺治九年(1652)起北京、承德等地大量建造喇嘛庙而兴盛,作品多为皇室贵族或宗教礼仪祭祀所使用,成为皇家工艺。清中后期逐渐传入民间,先后在北京安定门、雍和宫一带,形成面向蒙藏人群的铜器产销区域。

刚接触蒙镶技艺时,枯燥、劳累、伤神这是吴中凤最初的直观感受。上世纪六十年代,吴中凤遇到了三位技艺高超的师傅并跟随他们学习蒙镶技艺。

蒙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先用锤子等工具加工成形状多样的器物,再用数十个錾子錾出多种凹凸不平的花纹,然后镶嵌上多种珠宝玉石,高贵典雅,光彩夺目。其制作过程分为打胎、錾雕、攒活、焊活、抛光、鎏金、做旧、镶宝石等十几道工序,一件蒙镶作品至少需要三个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1992年,吴中凤开始制作九龙壁。从一开始的20多个人,到最后的8人,她带领她的徒弟,一遍一遍的修改,积劳成疾,最难时她神情恍惚,几乎放弃。“蒙镶中最难的是焊活。当时我做的九龙壁上面最薄的地儿可以达到拿针一扎即破的程度,要想与下面厚度完全不同的部件在一千七八百度的高温下焊接在一起,没有一定技术是无法实现的。”吴中凤说。

历时六年,作品终于问世,许多业内专家惊叹无比。在1毫米的金版,最高处仅有25毫米,这样的极致工艺,很多人不相信这是手工制作出来的。吴中凤的另一件代表作《银鎏金镶百宝佛塔》,在2011年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上,更成为当天拍价最高的作品。

蒙镶博物馆馆藏品.jpg

蒙镶博物馆馆藏作品

技法自然,大道至简

温榆河畔,绿柳成荫,鸟飞虫鸣,吴中凤伫立河岸,轻抚鲜花,仔细把玩其样式纹路,好不自在惬意。

据介绍,2015年,吴中凤在温榆河畔“御码头”策划筹建了蒙镶金银器博物馆,并创建了自己的蒙镶工作室。

当记者问及为什么会选择在北京北五环建立工作室时,吴中凤说:“我觉得做蒙镶这门手艺需要人能静下来,品味文化,回归自然。在一个不受世俗纷扰的环境下,调节好宇宙间阴阳之气,才能做出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

蒙镶之精华不仅在于其贵重的原材料,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吴中凤在西安法门寺地宫看到了蒙镶的前身。她当时为法门寺地宫金银器做复制品,其中一件作品为鎏金伎乐纹调达子,器具上所有鐕刻的手法,并非来源中原。套眼上的鱼子纹来源于意大利,鎏金伎乐纹调达子下方凸出来的部分如同裙子一般,这来自拜占庭,表面伎乐人物的造型来自敦煌壁画,如此多元、深厚的内涵让蒙镶之“精髓”超越其华丽外表,更深入到文化内核当中。

为了弄清楚蒙镶的文化基因,吴中凤近年来遍游各地,寻根溯源,她拜访西藏萨迦寺、游历尼泊尔,旅行欧洲、印度,将蒙镶的历史一直追寻到了汉唐。

“历史上的蒙镶与丝绸之路上古代欧亚大陆之间发展主轴密切相关,它以中国、印度、波斯-阿拉伯、希腊-罗马以及中亚和中古时代诸多文明联系在一起,沟通了欧亚大陆草原游牧民族的交流。一千年前的唐代是中国金银器迅猛的时代,与当时吸收外来文化有密切关系,西方的捶揲技术、半浮雕嵌贴技术等都有启发中国的工匠学习的做法,所以不仅有外国的输入品,还有中土仿制品胡汉交流非常明显。”吴中凤说。

现在,吴中凤过起了“隐居”生活,她把主要工作都分给了徒弟们,闲暇之余带着学生逛逛庙会,看看市场都卖些什么。周末也会去附近的走一走,在自己租住的土地上和农民一起聊聊家常,回归到艺术生活的自然本质状态。

吴中凤老师作品:铜深龙出海盘.jpg

蒙镶作品(铜深龙出海盘)

蒙镶艺术的灵与魂

“我不是固守传统技艺的匠人,我只是蒙镶非遗文化的传承人。”吴中凤说,非遗传承人门派各异,各家有各家所长。在工美行业中,工匠人要自尊自爱,有着自己独立的人格与尊严,这样你的作品才能以独特的品格流传于世。

传承和发展北京蒙镶的文化精髓是吴中凤的毕生追求,出于对蒙镶文化的挚诚热爱,才造就了今天的她。吴中凤讲:“手艺人的传承本就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这也让我相信蒙镶是一种有精神、有灵魂的东西。想要制作蒙镶,一些精神上的事物如果不给它捋顺,我是进入不了艺术创作状态的。所以我觉得制作蒙镶能给你带来一种关于自我的感觉,它能给你指明人生的走向。让你在与他人分享蒙镶独特魅力的同时,自己也活得更纯粹。”

如今,吴中凤已经66岁了,在蒙镶文化传播上,她一直在努力,希望通过传授蒙镶这门古老技艺带更多年轻人长大,让他们具备一些机器所不能替代的技能和价值。

在温榆河御码头,吴中凤开设了蒙镶学习班,按照初级、中级、进阶划分,学习时间可根据学生个人时间安排和需求自由选择。年轻人在学习或工作之余,可以暂时离开城市喧嚣,潜心学习蒙镶这门传统技艺,静静品味艺术的人文魅力。

“蒙镶的学习是内修的过程。我希望能在传承一门手艺的同时,帮助年轻人沉静下来,让他们像我当年一样,通过体验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在这个点上不断地去挖掘、去修炼。毕竟人这一生真的一晃就过去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在体验蒙镶艺术的同时,感悟到关于人生的一切。”吴中凤说。

责任编辑:张永超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蒙镶工艺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