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架好群众家门口的“连心桥”

——浙江法院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纪实(上)

2021年10月21日 09:56:49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余建华

原标题:架好群众家门口的“连心桥”

人民法庭处在司法为民最前沿,是人民法院联系基层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被称为是群众“家门口的法院”。近年来,浙江法院坚持强基导向,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加强人民法庭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民法庭工作机制,不断提升人民法庭建设水平和基层司法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正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架起了一座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优化布局,打通司法“末梢神经”

9月15日,在江山市人民法院石门人民法庭法官的见证下,石门镇的当事人李某按照离婚协议约定搬离了房屋,并当场交付给了前妻邹某。

“如果这里没设法庭,他们办理这些手续,就需要到20公里外的法院本部。”石门法庭庭长何伟平告诉记者,乘着全省优化人民法庭布局的“东风”,今年1月4日,石门法庭得以挂牌运行,给山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诉讼便利。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法庭审理的案件数量大幅增长,审判任务日益繁重,人民法庭的布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审判职能的发挥和司法为民的水平。2019年,浙江省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改革和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确立了“以司法便民利民为核心,以服务特色经济为中心,以审判职能优化为重心”的法庭布局思路,积极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司法服务网络,形成设置合理、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人民法庭布局新体系。

“基层群众的司法需求在哪里,司法服务保障就要跟进到哪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占国表示,全省法院结合实际,突出“一庭一品”,全力打造与各地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人文环境相契合的人民法庭:在山区、海岛等交通不便地区设立便利型法庭,在乡镇或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新型城镇法庭,在环境资源、金融等案件类型集中的地区设立专业化法庭,在案件量较少、不适宜设法庭的地区设立派驻巡回审判站(点)。

通过优化人民法庭布局,全省人民法庭数量也从原来的243家增加到了316家,司法便民利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了司法力量。

舟山是中国第一个以群岛建制的地级市,海域面积大,2000余个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当地群众要跨岛打官司,交通十分不便,往返成本很高,极大影响了纠纷的解决效率。

为了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舟山法院在“12个法庭+42个巡回审判点”的基础上拓展“三个点”布局,即在未设法庭的乡镇设立法庭联系点、在所有村居设立法官联系点、在未设乡镇的主要居人岛屿设立巡回审判点,采取预约就地开庭、上门审理等方式开展巡回审判,受到海岛群众一致好评。

科技赋能,基层共享“数字红利”

7月27日上午,诸暨市人民法院店口人民法庭副庭长蒋仙斐本来安排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的庭审,不料台风“烟花”来袭,考虑到双方当事人的安全,蒋仙斐决定将庭审转移到线上,通过移动微法院视频审理,促成双方达成调解。

9月27日,青田县人民法院三溪口人民法庭组织了一起继承纠纷案的跨国庭审,案件中的两个当事人在斯洛伐克,还有一个当事人在山东省,为了顺利解决纠纷,法官组织了一场四地连接的跨国“云庭审”,最终当事人视频“言和”。

为降低突如其来的灾情、疫情对诉讼活动的影响,浙江全省人民法庭借助互联网法庭、移动微法院等平台,对案件进行线上开庭审理,避免当事人和律师的出行风险,确保诉讼服务不停摆、审判工作不松劲、公平正义不止步。

今年以来,浙江法院以“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为契机,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民法庭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人民法庭建设中,为人民法庭便民利民和高效司法提供数字赋能,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数字红利”——在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乌镇,桐乡市人民法院乌镇人民法庭在全国率先启动“未来智能法庭”建设,全面推进智能技术在司法工作中的深度应用;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基金小镇人民法庭研发智能平台,开创“凤凰金融智审”模式,对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纠纷等案件实现全流程智能化审判,庭审效率提升了6倍。

为了让未设人民法庭的乡镇、村社的群众也能快速方便地享受到司法服务,杭州等地法院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探索设立“共享法庭”,代替人民法庭承担线上线下的调解指导、网上立案、在线诉讼、司法协助、普法宣传等职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司法服务。9月28日,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浙江省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健全“四治”融合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进“共享法庭”建设。

诉讼服务的水平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也考验着人民法庭信息化水平的“含金量”。浙江法院大力推动智能化建设与人民法庭工作深度融合,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大力推广应用“浙江解纷码”、移动微法院等办案新平台,努力为群众诉讼成本、法院办案成本做减法,为司法公信和群众获得感做加法。目前,全省所有人民法庭均已实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掌上调解、电子送达、卷宗同步生成,实现了立案远程化、办案信息化、文书模板化、印章传输数字化。

创新机制,精准提供“特色服务”

近年来,浙江法院坚持“把方便留给群众、把困难留给自己”的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出发点,进一步创新人民法庭工作机制,各地人民法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区域特色,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的诉讼体验以及精准化、差异化的诉讼服务,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法院科技城人民法庭以“只开一次庭、开好一次庭”为工作目标,在全省率先实行“一会一庭”新型庭审方式,着力解决疑难复杂案件多次庭审和庭审耗时长的突出问题;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骆驼人民法庭制定一站式疏导、一揽子服务、一对一指导等10个标准化流程,为群众提供精准诉讼服务;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石梁人民法庭形成涵盖9个标准服务环节的全闭环操作流程,最大限度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东郊人民法庭根据老年人诉讼能力与自身意愿,提供巡回法庭、乡音诉讼等定制式诉讼服务,用乡音土话代替法言法语,让老年当事人便于理解、易于接受。

为了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浙江的人民法庭还建立健全企业走访、司法需求收集、反馈回访等机制,人民法庭为乡镇企业运营提供法律风险预警、风险协同化解策略,保障企业健康发展。

慈溪市人民法院宁波杭州湾新区人民法庭、乐清市人民法院柳市人民法庭、天台县人民法院苍山人民法庭服务辖区内数字经济、电商产业集聚的特点,为辖区市场主体提供专业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法院袍江人民法庭、衢州市衢江区人民法院廿里人民法庭、桐庐县人民法院富春江科技城人民法庭、龙游县人民法院小南海人民法庭根据辖区内企业多、涉企纠纷量大面广实际,积极探索企业危机处置新机制,为企业升级注入新动能。

乡村振兴战略涵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五方面,法治既是关键的助推力量,又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人民法庭如何精准发力?浙江的人民法庭在这方面也作出积极的探索。

安吉县人民法院梅溪人民法庭、余姚市人民法院丈亭人民法庭、常山县人民法院招贤人民法庭分别结合辖区盛产白茶,杨梅、胡柚等特点,为农户编写合同范本、诉讼须知,指导农户预防减少风险损失。

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龙门人民法庭、磐安县人民法院玉山人民法庭、仙居县人民法院白塔人民法庭、德清县人民法院莫干山人民法庭、开化县人民法院马金人民法庭等地结合辖区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着力构建涉旅游经济个性化司法服务平台,为打造“景美+人和”的辖区旅游“金名片”提供全方位的司法助力。(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周凌云)

责任编辑:朱俐娜
  • 法律
  • 法院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