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本报原创

四川“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路线图敲定

2022年12月06日 10:06:21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邢灿

目前,成自宜高铁锦绣隧道正在抢抓工期全力施工,确保按期按计划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成自宜高铁是连接成都市、自贡市与宜宾市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线约25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投用后,成都到宜宾通行时长可缩短至1小时内,将进一步完善四川省高速铁路网,实现成都核心城区与天府国际机场快速连接,对推动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和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有积极意义。

人民图片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迎来了一个重要时间节点!

近日,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四川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四川“十四五”时期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方案》要求,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基本建成;调整优化成都落户政策,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

成绩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提高至57.8%

“十三五”以来,四川省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48.3%提高到57.8%,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由9.1个百分点缩小到6.9个百分点。

城镇化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1个超大城市、4个大城市、11个中等城市、21个小城市和2016个建制镇构成的城镇体系。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成都市实行条件入户与积分入户“双轨并行”落户,其他大中小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落户城镇的农业转移人口超1057万,保障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375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706万人。

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提升。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改造棚户区109万套、老旧小区104万户,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

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深化。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至2.36。

“作为人口大省,四川深刻影响着我国新型城镇化整体进程。”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涂建军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四川省新型城镇化突出特点是大省城镇化,不仅人口规模大,地域面积也大。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川省常住人口共8367.5万人,全省常住人口总量位居全国第五,占全国人口比重5.93%。这意味全省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有80多万人从农村转入城镇。

此外,在涂建军看来,四川省城镇化还呈现出异地城镇化突出、城市建设的同质化和异质性并存、城镇体系“两头大、中间小”、城镇化区域差异明显等特点。

以城镇化区域差异为例,《四川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末四川21个市州中,成都市城镇化率为78.77%,而资阳市城镇化率为41.29%,甘孜藏族自治州城镇化率仅为31.01%。

目标

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60%

《方案》对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蓝图进行了勾勒。《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明显提升,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常住人口全覆盖。

城镇体系结构更趋合理,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基本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培育,大中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稳定增长,县城和中心镇综合承载能力持续增强。

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城镇开发边界全面划定,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镇空间品质集约高效,城市内涝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城市燃气等管道老化更新改造深入推进,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提高到92%,绿色低碳循环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高。

涂建军认为,到2025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0%,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川完全具备条件实现。从全省城镇化进程来看,“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截至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8%,仍处于中高速增长阶段。

“相比之下,四川省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这一目标更具挑战性。”涂建军分析,相比其他省份,四川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四川省外流人口超1000万人,仅次于河南省、安徽省。

涂建军还提到,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原本城乡之间差异较大的公共服务领域的差距在急剧缩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趋于降低,这也增加了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难度。

在涂建军看来,四川要想持续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记者注意到,《方案》提出,四川将逐步调整优化成都落户政策。同时,大中小城市和县城全面取消落户限制,试行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推进城乡接合部、拆迁安置区域居民在经常居住地落户,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落户城镇。

挑战

城市等级规模有待优化

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四川仍需爬坡过坎。

《方案》指出,四川省城镇化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人口规模持续萎缩,农业转移人口尚未完全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进城落户意愿不强,产业吸附就业能力较弱,城市功能有待完善优化,城市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城市治理能力亟待增强,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仍需健全。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田文表示,近年来,四川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但总体来看,四川省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6.9个百分点,城市等级规模不尽合理,城镇配套功能不够完善,城镇发展质量有待提升。

涂建军认为,未来四川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在集聚与扩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集聚角度看,要推动超特大城市瘦身健体;从扩散角度看,要补齐大中城市发展短板,以承接超特大城市瘦身健体溢出的红利,培育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此外,四川除了要依托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优化城镇化空间形态外,还应该充分发挥长江、沱江、岷江、嘉陵江、大渡河等大江大河在重塑城镇化形态方面的本底功能。

近日,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公布。该资料显示,按照现行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全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四川省有5个城市上榜,其中成都为超大城市,绵阳、南充、宜宾、泸州为Ⅱ型大城市。四川在特大城市和Ⅰ型大城市上是空白的。

据悉,超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特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的城市,Ⅰ型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城市,Ⅱ型大城市是指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300万的城市。

记者注意到,《方案》提到,引导区域人口合理布局,培育发展Ⅰ型大城市,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宜宾—泸州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达州组团培育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12月05日  第05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新型城镇化
  • 城镇人口
  • 农村
  • 副中心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