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湖北省襄阳市: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城市治理提质增效

2024年03月25日 10:53:39 作者:记者杜英姿 郭文治

襄阳市区一角。谢勇摄

党的二十大代表熊会萍(右三)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谢勇摄

襄阳市开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宣讲进基层活动。谢勇摄

襄阳市古城墙。谢勇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既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提高党的建设质量这一基本要求,破解制约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城市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以政治统率为方向

始终坚持党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政治保证。襄阳市坚持和完善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制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锻造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坚强核心;按照“区域统筹、条块结合、上下联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加强党对城市治理基础性工作的统领作用;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涵养政治生态,努力打造权责明晰、高效联动、上下贯通的城市治理指挥体系,使党的领导机制“活”起来。

始终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城市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襄阳市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中创造的丰富城市治理经验,把城市治理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更好地发挥科学理论对新时代城市实践的指导作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最新理论成果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治理理念,通过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城市治理发展,学习先锋模范人物、传递榜样力量,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切实打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党员干部发挥好带头作用,将党的理论思想、方针政策转化为开展治理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始终坚持以人民城市理念引领城市治理现代化。以人民城市理念构建起的新时代城市治理框架,为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明确了行动理念和政治底色。襄阳市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把全过程人民民主融入城市治理现代化,切实打造城市治理共同体;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创新建立党员干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深化“枫桥经验”“浦江经验”等时代内涵;把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经验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性认识上升为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着力将协商民主嵌入城市治理的各环节各方面。

以多元共治为基础

强化党组织对基层治理工作的领导和统筹。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是加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襄阳市进一步规范提升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持续优化党组织设置,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用心用力整合服务资源,全力构建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把党的组织和工作从社区向小区、街巷、楼栋等末梢治理单元延伸,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单元)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架构;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并在社区物业、社区社会组织、业委会等横向设立党小组,打通组织及部门梗阻。

动员汇聚基层治理的各方资源力量。坚持以党建联建推动资源整合、力量聚合,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襄阳市积极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实现社区亲民化、社会组织专业化、社会工作者职业化、社会志愿者常态化、社会公益慈善资源多元化的五社联动格局;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方法,健全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制度,统筹多元治理力量;面向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坚持党建跟人走,在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植入党建基因,推动形成党建引领作用明显、服务阵地全面覆盖、基层治理优质高效的新格局;积极推行多元化模式,将辖区内共建单位党员、在职党员、退休党员等全部纳入社区管理,汇聚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加强“双报到”力量科学调度,优化调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包联社区,健全常态下沉与应急状态的有效衔接机制。

搭建居民群众协商共建共治平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襄阳市以搭建社区议事平台、促进居民参与为重心,将参与的理念落实到社会治理、公共空间更新和推进民生保障各方面,主动凝聚群众和引领群众,打造社会共治同心圆;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围绕构建“家门口”治理服务体系,实行“线上+线下”双覆盖的议事机制,创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实践方式,深化“睦邻调解工作室”“民情恳谈会”等经验作法;主动链接共建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方资源,改造利用小区配套用房、物业公共空间等场所,建成集服务、议事、教育、休闲为一体的党群服务驿站。

以机制健全为保障

健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保障。襄阳市选优育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社区书记履职规划、实事承诺、年度述职制度,定期分析研判“两委”班子情况,确保结构合理、运行有力;建强“全科社工”队伍,聚焦选聘规范、结构优化、能力提升、薪酬保障等方面,把高素质人才吸纳进社区工作者队伍;建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健全志愿招募、激励保障和职业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互动的长效机制,推进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健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高效运转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执行越高效,党的领导越坚强有力,党的各项事业就越兴旺发达。襄阳市优化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政策法规制度,推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制定工作,为全民共建共享共治提供法规政策指导和法律依据,高标准出台社会治理专项规划、细化各部门治理责任任务,引导社会共建共治共享健康发展;完善街道机构职能运行体系,建立街道承接赋权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街道履职调研评估,适时优化精简街道职权清单,同时落实街道“大工委”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街道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门延伸派驻机构之间的工作衔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健全完善“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进一步探索“热线+网格、吹哨+报到”平台,指导各地探索“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创新“问题收集—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处理反馈—核实结项—综合评价”闭环管理,动态监察“应哨”部门,及时跟进督促处置进度,建立处理结果动态评价机制。

健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激励机制。襄阳市将基层治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完善经费增长机制,聚焦“钱袋子”问题,探索设立奖补资金、争取转移支付、行政单位点对点帮扶、引导社会资本捐赠等方式,集中解决一批基层治理运转经费问题;持续探索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积分+”全域兑换激励机制,将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和遵章守纪等纳入积分管理,让群众的善行“量化入账”、让美德“保值增值”、让德治“教化一方”,不断挖掘基层社会治理内生动力;按照“高效、精细、动态、闭环”的原则,建立多维度监督、多手段考评机制,以更加精准有力的考核办法,促进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高标准落实、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创新容错纠错机制,尤其要注重向基层细化和延伸,让正向激励机制和从严监督机制相辅相成,营造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注重暖心关爱,加强与基层干部交心谈心,激励担当作为、立足岗位作贡献。

以能力提升为动力

注重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城市发展生命力在于“有机生长”的品质和“吐故纳新”的活力。襄阳市坚持系统思维,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韧性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为目标,融合多重元素,完善空间结构、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功能;根据城市竞争力要素配置,立足区域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和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按照城市群发展客观规律,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撤市并区、撤乡并镇、撤县设市、市县改区等区划调整步伐,打破区域壁垒,实行扁平化管理,形成高效率组织体系。

注重提升党建引领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能力。推动治理重心下移、资源力量下沉,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才能更好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襄阳市推进审批权限和公共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使社区成为多种便民服务有机集成和精准对接的平台,在提高基层问题发现能力的同时,通过向基层倾斜配置治理资源和权力,弥补问题化解能力的不足;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增效,真正做到资源下沉而负担不下沉,推动各类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网格,拓宽便民服务渠道,盘活基层各类服务场所、闲置资产,优化党群服务中心场所空间和功能布局,统一整合各级职能部门、群团组织的服务阵地,提高综合使用效率;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兜牢社会保障网底,拓展民生经济边界。

注重提升党员干部治理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襄阳市加强政治历练,建立健全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教育长效机制,完善党章党规党纪学习制度;围绕增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干部基层治理能力;培育优良作风,培养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打造一支内修涵养、外树形象的干部队伍;充分发挥选人用人的导向作用,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推动党员干部提高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

以智治赋能为支撑

打通基层治理信息壁垒。襄阳市坚决破除“数据孤岛”“技术壁垒”“经验主义”“各管一段”等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推动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数字化加速转型,统筹制定出台智能化信息平台开发相关实施细则,完善党建融合“两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治理平台和信息资源,畅通横向、纵向反馈机制。

推动智慧社区建设。让生活更智慧、更美好,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襄阳市探索以居民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以数据为支撑、以场景为应用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平台,稳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引入数字社工概念,建强共同缔造智慧平台,对接党建、民生、政务服务等多端业务,以数字化技术赋能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工作线上化、自动化、高效化、多样化、便民化;探索引入“泛在”技术,使用物联网、互联网和通讯网络联接城市元素,打造“事缘”“趣缘”等多重社交网络。

深化拓展“一网统管”应用场景。数字化赋能公共服务需注重“用户视角”,数字化赋能公共管理需坚持“实战导向”。襄阳市积极探索城市数字化空间化建设,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用数字化治理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一个新型的城市运行管理空间;围绕“一网统管”建设目标,推动“一网统管”与“一网通办”双向融合、相互协同,构建起一个信息即时共享、资源统一调度的平台;健全跨部门多场景城市运行协同管理机制,完善问题及时发现高效解决闭环机制,实现城市治理全区域覆盖、全过程闭环、全天候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铸就“一网统管、一键通办、整体智治”新态势。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3月18日  第 24-25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治理理论
  • 社区功能
  • 时政
  • 谢勇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