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城市报

四川省眉山市:党建引领创新破题 见人见事为民造福

2024年04月15日 10:44:25 来源:中国城市报 作者:中共眉山市委社会工作部

眉山市青神县兰沟村打造竹里院子,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品质。

眉山市持续推进小网格治理。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坚决落实“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的重大要求,始终牢记“让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的殷殷嘱托,聚焦城乡社区这一党联系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锚定建设高品质美好生活家园这一共同奋斗的蓝图愿景,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为民造福为目标,一体化系统性全方位推进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不断探索新兴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顺应趋势

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

眉山市域面积7140平方公里,辖6个县(区)、80个乡镇(街道)、847个村(社区),常住人口296万,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737亿元,增速6.2%,是四川新兴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眉山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和成都都市圈同城建设,进入了产业重塑窗口期、区位优势跃升期、城市能级蝶变期。为更好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乡基层治理规律,眉山市开展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的探索实践。

扛起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政治责任。眉山市的城镇化率已由建市之初的15.6%提升至51.6%,人口流动加剧,大量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新就业群体不断涌现,部分群众的政治生活逐渐与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脱离,迫切需要建强城乡基层这个党建引领的前沿阵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思想引领和组织动员作用,持续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号召力,为党的长期执政筑牢底部基础。

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初心使命。眉山市是四川最年轻的地级市,公共服务存在欠账,优质教育医疗供给不足,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与广大居民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升级城乡基层这个群众生活的美好家园,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

质量服务、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让群众的诉求回应更精准、生活办事更方便、居住环境更优美。

筑牢新兴城市发展根基的实践需要。当前,眉山市正处于爬坡上坎、转型发展的阵痛阶段,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多重交织的困难挑战,社会关系日趋复杂,利益诉求更加多元,风险隐患交织叠加,迫切需要筑牢城乡基层这个城市发展的安全底板,在更加精微深细的尺度织密社会治安网、城市安全网、应急防控网,让隐患在第一线识别、问题在最基层解决,确保眉山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聚焦民生

城乡基层治理创新思路

眉山市认真落实“‘十四五’时期,要在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的重大要求,科学把握“一核与多元、发展与治理、城市与乡村、放权与减负、活力与秩序”五对关系,紧紧围绕城市的核心是人、治理的要义在事这个重点,确定了“见人见事、以事聚人、聚人成事、为民解忧”的总体思路,系统推进高品质美好生活家园建设。

见人见事,紧紧围绕人这个核心,把城乡社区作为基本尺度,将基层治理聚焦到可操作、易感知、能受益的民生实事,在群众家门口集成更多精细化高品质服务。

以事聚人,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在基层党组织引领下,在解决民生问题、办好民生实事的过程中,把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参与进来,形成众星拱月、月朗星灿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聚人成事,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科学设置公共议题,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发挥基层自治作用,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办好民生小事、厚积尺寸之功。

为民解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不断增进城乡居民对党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

多措并举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能力建设

眉山市委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着眼夯实建设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新兴城市的基层基础,将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作为市委战略性任务和全局性工作进行统筹,以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为牵引,推动建设活力、宜居、生态、人文、平安、智慧“六大家园”,持续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领导体制机制。着眼推动基层治理从各自为战向系统推进转变,创新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着力破解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等难题。构建“党委统揽”的工作格局。设置市县乡三级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由各级党(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负责基层治理重大问题研究、重大事项决策、重大改革推进。建立单月现场督导、双月清单调度、半年专项督查工作机制,以“清单调度+现场督导+包联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难点课题攻关。建立“块统条推”的指挥体系。深化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施乡镇综合执法片区化、派驻机构属地化、机构运行平台化“三项行动”和街道力量下沉、街联县(区)动、平台增效“三项行动”,着眼“用得着、能接住”有序下放权力181项,初步形成“块统条推、以块为主、上下联动”的乡镇(街道)协调指挥体系。创新“双线融合”的工作机制。落实城乡基层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具体任务,明确政治、德治、自治工作由组织、社会工作部门牵头推动,法治、智治工作由政法部门牵头推动,建立工作协同推进、问题联动解决、绩效联合考核机制,推动城乡基层治理和市域社会治理目标同向、任务同担、推进同步。

聚焦见人见事,攻坚治理五大工程。着眼推动基层治理从以管为主向以人为要转变,聚焦群众所急所盼,统筹实施治理攻坚“五大工程”,在以事聚人、聚人成事中让治理成效更加有形可感。实施社区空间品质提升工程。出台街道一体化设计导则,推进老旧小区改造720个,整治背街小巷31条,建设微绿地7.4万平方米、城市绿道42.8公里。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出台特色建筑风貌农房设计图集,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5.37万户,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690座,建设“美丽庭院”示范村落54个。实施综合服务体系升级工程。根据城乡差异和人口分布,建成养老助老服务站点102个,运营儿童之家67个,建设社区邻里中心20个。实施居民小区治理攻坚工程。探索推广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五一三”工作法,出台业主大会(业委会)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物业服务行业标准和物业项目负责人监管考核办法,推动646个小区组建业委会,2759余个小区通过专业机构进驻、居民自治管理、社区兜底代管等方式实现物业覆盖率达到81%。实施平安建设能力提升工程。制发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网格与小网格协作联动、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等政策文件,建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67个、智慧平安小区339个、微型消防站242个。

突出一核多元,完善基层组织体系。着眼推动基层治理从党政包揽向共建共治转变,不断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民主协商、社会参与机制,构建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治理体系。强化组织建设提升引领能力。在农村推进构建“乡镇—村—村民小组—党员联系户”组织体系,在城市推进构建“街道—社区—小区(网格)—党员中心户(楼栋)”组织体系,推动全市建立31个镇级片区联合党委、253个村级片区联合党组织、1391个居民小区(片区)党组织。激发多元参与凝聚社会合力。出台推动“五社联动”深化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整合支柱社会组织、龙头社工企业等资源力量设立市级“五社联动”促进会,打造“居民夜话”“百家说事”等协商议事品牌,孵化社区社会组织3203家、培育持证社工2684人、组建志愿服务队伍600余支、成立社区基金101支。精准访困送需增强服务能力。发动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访需求送服务、访困难送温暖、访问题送平安“三访三送”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在847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群众需求清单、重点群体困难清单、问题隐患清单,通过“群众点单、分层派单、回访销单”,收集办理4.7万件民生微实事,为2.7万名困难群众送温暖解难题,排查化解安全风险和问题隐患3356处。

坚持夯基固本,加强治理保障支撑。着眼推动基层治理从供给不足向联勤联保转变,持续在内部赋能增效和外部借势借力上强化支撑、细化举措,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专业化、制度化、现代化水平。加强队伍能力建设。将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纳入兴眉优培、治理力量优培、基层干部提能等培训内容,收集基层需求举办眉山市城乡基层治理讲坛活动10余期,分层级分类别组织专场授课200余场次,培训治理骨干4万余人次。出台《社区专职工作者职业化管理暂行办法》,完善社区专职工作者“4岗10级”岗位等级序列,建立16个“社区名师工作室”。加强村社减负提能。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村(社区)负担情况专题调研,聚焦指派事务多、报表台账多、检查考核多、信息终端多等问题,研究制定减控工作事项、减轻行政事务、提优服务阵地、提振发展动能、提高信息化水平、提升干部动力、强化保障举措的“两减四提一强化”村(社区)减负提能20条措施。加强理论实践结合。与知名高校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借助理论研究、资源链接、智库建设等方面优势,协同开展干部教育培训、重点课题研究和重大活动策划,联合研发永丰村乡村治理、三苏祠“三治融合”课程教案,推动纳入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

启示

眉山市基层治理工作者在探索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既是贯彻落实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要求的有效举措,又是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的重要路径,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不断深化对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理性认识,持续增强工作的全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

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要求。必须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落实到基层治理各方面,不断健全组织体系、持续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让村(社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服务居民群众、解决基层问题的过程成为凝聚党心民心的过程。

坚持人民至上是核心要义。必须始终践行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把实现人民利益、满足人民期待、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检验标尺,努力办好民生事业、补齐服务短板、回应群众诉求,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牢系统观念是基本原则。必须用辩证原理和系统思维把握发展与治理的关系,打破就发展抓发展、就治理抓治理的惯性思维,突破发展治理“两张皮”的现实困境,坚持发展与治理并行摆位、一体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效能治理,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

推进改革创新是关键之举。必须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角创新党领导基层治理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持续优化基层治理顶层设计和制度生态,推动基层治理各方面制度更成体系更加成熟,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底部支撑。

《 中国城市报 》( 2024年04月15日  第17 版)

责任编辑:越玥
  • 治理理论
  • 城乡差异
  • 社区功能
  • 农村
  • 时政
  • 党组织
  • 平安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Copyright © 2016-2026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