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和长安相继发布智驾普及战略,将2025年的行业竞争重心锚定在“技术普及”基调上。
随后,理想汽车副总裁刘杰在微博透露,理想L系列及理想MEGA没有2025款,会以现款车型为基础在今年5月推出“智驾焕新版”,将重点聚焦于智能驾驶硬件的升级。
紧接着,吉利汽车近日正式发布了安全高阶智驾普及方案“千里浩瀚”,据业内推测,千里浩瀚H3搭载的计算方案很可能是地平线征程6M。
当头部车企集体将竞争焦点转向技术普惠,这场由智驾芯片、算法体系与产业协同共同驱动的智能化变革正迎来规模化拐点。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入门级L2及以下辅助驾驶前装搭载已经高达52.44%;而NOA为代表的高阶智驾前装搭载率仅为8.62%,尤其是10-20万元价位区间高阶智驾的前装标配搭载率仅为1.31%,市场潜力巨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车企和本土智驾玩家在基于规模量产的技术产品与经验的基础上,持续通过技术升级、方案优化、平台拓展等多重方式,提升产品竞争力来争夺市场份额。
地平线征程6给出技术普惠最优解法
从比亚迪、长安、理想、吉利等车企的智能化布局中不难发现,无论是先发的天神之眼C、深蓝DEEPAL AD Pro,还是紧跟节奏的理想AD Pro升级、千里浩瀚H3,都采用了地平线征程6系列作为其核心智能驾驶计算方案。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地平线征程6系列在性能、成本、兼容性以及市场前景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地平线征程6系列以六款产品面向低中高不同智能驾驶场景进行了计算方案的灵活配置,凭借强大的算力、高效的计算架构和丰富的功能特性,满足了车企对于智能驾驶计算方案的严苛要求。其中,旗舰版征程6P的算力高达560TOPS,能够轻松应对复杂多变的驾驶场景。而面向中端市场的征程6M,其128TOPS的算力也足以支撑起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速NOA等功能。这样的性能表现,使得征程6系列能够成为车企智能化布局中的核心支撑。
此外,在智能驾驶技术普及的过程中,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地平线征程6系列通过优化硬件架构和制造工艺,有效降低了系统整体的能耗和成本。这使得车企能够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将智能驾驶技术推向更广泛的消费群体。此外,征程6系列的高度集成化设计也减少了系统组件的数量和复杂度,进一步降低了整车的制造成本,为智能驾驶技术的普及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据悉,自2025年起,地平线征程6系列将赋能超100款中高阶智驾车型上市。
开放协作实现智驾普及的最优路径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智能驾驶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893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3993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4495亿元。那些能够找到高效智能化路径的车企已经开始抢占先机,而对于那些尚未实现全系车型标配智能驾驶技术的车企来说,则面临着巨大挑战。另外还有一些车企在自研过程中陷入了技术瓶颈和成本困境。
基于此,选对平台、选对供应商,对于很多车企来说至关重要。通过与拥有成熟技术和丰富经验的供应商合作,车企可以迅速提升自身的智能驾驶技术水平,降低研发成本,加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理想汽车与地平线的合作便是一个双赢案例。2021年,征程3在理想ONE上实现首发量产。2022年征程5于理想L8 Pro首发,正式拉开国产大算力智驾计算方案规模化量产的序幕。在智驾方案升级过程中,理想汽车也是最早一批宣布搭载地平线征程6M的车企之一。
目前,地平线已与超40家车企合作超300款车型,成为国内率先且最大规模实现智驾方案量产的智驾科技供应商。凭借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和产品、业内领先的量产工程力,以及灵活开放的协作模式,地平线已成为智驾普及时代的重要推动力量。
随着搭载天神之眼C的比亚迪车型正式面向用户交付,征程6系列也在2月正式开启大规模量产交付,预计2025年地平线征程家族累积出货量将突破1000万量产大关,这一年或将成为地平线的爆发之年。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