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从产品安全到道路文明:鸿蒙智行倡议背后的用户共治逻辑

2025年04月15日 18:40:34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周纯粼

眼下,智能驾驶技术飞速发展,道路安全依然是交通领域最核心的挑战。鸿蒙智行依托其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深厚积累,于4月15日正式发起全民出行安全倡议,旨在通过技术创新与用户教育双轮驱动,构建更加安全、文明的交通环境。这一倡议的发布,不仅彰显了企业社会责任,更体现了其对“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这一理念的践行。

在提出倡议之前,鸿蒙智行首先已经成为了智驾领域的技术引领者和普及者。借用某全球顶级汽车制造商最常用的一句Slogan——“技术只有大规模普及,才能对社会做出切实贡献”。以鸿蒙智行体系内的问界 M7为例,自2022年6月启动交付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突破30万辆大关。这一数字是市场对该品牌技术实力与产品品质的认可,也是30万个家庭对出行安全的信任托付。

车主实际经历是最好的安全证言。鸿蒙智行发布的公开视频资料显示,王先生夫妇在正常行驶时突遇三名学生横向乱穿马路,问界 新M7的前向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及时反应,完成刹停,无人受伤。

毛先生夫妇在高速路上遇到并线车辆霸道插入,触发车辆紧急车道保持辅助(ELKA)功能,既避开了紧急并线车辆,也稳住了车身姿态,问界 M7不仅救了自己,也救了对方。

此刻,“人生有两种幸福,一种是好事不期而至;另一种是坏事并未发生。”问界 新M7让这句话有了具体的画面感。

鸿蒙智行对安全的要求十分苛刻。近期其提出了五维安全理念——全时速安全、全方向安全、全目标安全、全天候安全、全场景安全。无论车速、天气、驾驶状态、前后左右方位等各种极端场景,都要求车辆能够精准识别并准确反应。

随着用户基数的快速增长,鸿蒙智行深刻意识到,每一辆驶上公路的车辆,都是对道路安全承诺的一次实践。鸿蒙智行联盟旗下品牌车型当前已经累计帮助车主避免了潜在的碰撞超过170万次,用技术为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在此基础上,鸿蒙智行希望进一步主动承担起更重的安全责任——将自己从智驾技术引领者,升级为智驾安全倡导者。

三维安全倡议体系,构建全场景出行安全闭环

回到本次倡议。鸿蒙智行呼吁构建“法规遵守-文明素养-智能辅助”三位一体的安全出行框架,形成从基础行为规范到前沿技术应用的全场景覆盖。

倡议第一条,强调“不超速、不闯红灯、不占用应急车道”等基本交通法规的严格遵守,这是维护道路秩序、保障所有交通参与者生命安全的底线要求。当然,除了需要用户本身的主观能动性之外,鸿蒙智行通过实时提醒、限速标识识别等功能,辅助驾驶者自觉遵守交规。

倡议第二条,指出要文明出行。“礼让行人、文明停车、杜绝危险驾驶”等文明行为,是交通安全的社会性具象体现。而作为汽车企业,则能通过技术层面助力这种社会公德的延伸。比如问界 新M7的智能泊车辅助等功能,降低因操作失误引发的安全隐患,同时也可利用车机系统推送文明驾驶提示,培养驾驶者的公德意识。

倡议第三条,则直指当前最火热的智能驾驶版块。鸿蒙智行提出要“规范使用智驾领航辅助(NCA)功能”。这既是对技术边界的理性认知,强调在适宜场景下使用系统;也是对用户责任的明确,要求驾驶者保持对车辆的监管。智驾的目的是人机协同,实现更安全高效的驾驶,而非用于“博流量”与“技术炫技”。

事实上,不规范使用智能驾驶而引发事故的案例不胜枚举,尤其在2025年这个“全民智驾年”里,相关事故更是频发。最典型的就是网络上经常出现的“双脱手智驾”“全程睡眠智驾”,用户通过欺骗方向盘传感器启用高阶智驾,在几百公里的高速行驶中全程入睡,“轻则”被罚款扣分,重则悲剧发生。

因此,除了品牌智驾技术本身需要持续精进之外,同时也有义务让公众更清醒地意识到驾驶公德的必要性,以及认知到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局限性。只有用户的安全意识增强,与车企“双向奔赴”,才能最终迈向“零事故愿景”。而这正是鸿蒙智行在践行的举措。

线上线下联动,构建安全出行共同体

为深化倡议的影响力,鸿蒙智行设计了立体化传播矩阵。在线上,其发起了话题互动,通过发起#鸿蒙智行安全倡议官#话题,鼓励用户分享智驾安全体验、提出安全改进建议。这种UGC模式不仅能增强用户参与感,更能通过真实案例传播安全驾驶知识。

在线下,通过科普实践,让用户沉浸式体验智驾原理。比如,2025年5月1日至5日期间,鸿蒙智行在授权用户中心开展智驾安全科普营活动。通过智驾安全科普的形式,让用户加深理解智能驾驶的工作原理与安全使用规范。

鸿蒙智行的全民出行安全倡议,超越了传统车企的产品思维,展现出科技企业对交通文明进步的深度思考。通过将安全基因深度融入产品设计与用户运营,企业不仅实现了从“制造安全汽车”到“培育安全出行文化”的跨越,更为构建人、车、路协同发展的未来交通生态提供了创新实践。

随着更多用户、合作伙伴的加入,这一倡议有望成为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建设的重要推动力,从而让科技真正服务于社会福祉。

责任编辑:张阿嫱
  • 智能驾驶技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