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各地新闻

江西黎川古城恢复历史原貌,探索发展新路

古城焕发年轻态

2025年04月25日 16:18:39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朱磊

核心阅读

在保护改造中恢复古城历史原貌,在开发利用中彰显民俗文化特色,在创新业态中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曾经“八县通衢”的江西黎川古城,巧借山水人文,发挥传统优势,积极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古”“新”交融、活力十足的发展道路。

灯笼次第亮起,将飞檐翘角染上暖融融的光晕。4月20日晚,江西黎川古城,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响起,黎川谷雨文艺晚会在观众的掌声中拉开了帷幕。非遗展演、诗歌朗诵、民族舞蹈……精彩的节目,展现了谷雨节气的文化之美,也让黎川古城分外迷人。

山水风情、廊桥码头、老街小巷。行走在黎川古城里,精致石雕上青苔浅浅,木门梁梯上泛着油光。在这里,一街烟火、满城文气讲述着光阴故事,老手艺、新业态描绘着今朝变化。

保护修复,保留古城脉络肌理

“老板,老规矩!”

晨光熹微,邓洪的益顺德水粉店一开门,古城的老住户总是第一批光顾的客人。一碗水粉、一份芋糍,美味热气腾腾,古城烟火味渐浓。

“益顺德的招牌是我曾祖父树起来的!”邓洪打开话匣子:他每天将新鲜的芋头去皮蒸熟,搅烂后混入红薯粉,经过3个小时的揉打,弹糯的芋团能够砸出清脆的“啪啪”声,再加上祖传酱料,一入口便能打开老黎川人的味蕾记忆。

黎川古称“新城县”,始建于南宋,繁盛于明清,因依偎着黎滩河,赣闽两地往来船舶于此处码头集散,城外的便道日渐成了“八县通衢”。黎川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火根介绍:“东起磨市街口,西止古城墙南门口,这条老街有1.8公里长。”

时间久了,古城街区内消防隐患、排水内涝、卫生条件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木头房子腐烂不堪,家家没厕所,电线缠得像蛛网一样,遇到下大雨,黎滩河涨水,大家发愁得很哟!”邓洪说。

2013年,黎川县启动古城保护工程。

“如何恢复历史原貌?”负责保护改造工作的黎川古城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姜勇强,请来同济大学教授李浈。一行70多人的团队从老街开始,走遍古城,通过基础测绘,以3D场景还原每一处榫卯、天井、风火墙,随之制定的还有土地使用规划、风貌保护规划、旅游规划等。

原有结构、原有材料、原有外观不能改动!黎川有修缮老屋经验的老工匠,经过现场考察才能上岗。有一次,为了赶工期,对于商会巷的道路修复工作,姜勇强和施工团队自作主张,准备快速平整地面,李浈看到后及时制止。当路面整理干净后,发现原路面的青石板和鹅卵石仍完好无损,李浈才长舒一口气。

后来,保护改造工作始终延续“骑楼相连、长廊不断”的建筑风格,保留了古城脉络和肌理。黎川古城600余家骑楼式店铺、150余幢明清厅堂,在坚持古老形制的基础上焕发生机。

复兴百业,古城重现昔日繁华

五里长街,商号会馆、酒肆茶楼鳞次栉比,客流熙熙攘攘……当年的黎川古城,曾是当地商业鼎盛的象征,今日古城,能否重现昔日繁华?

为了提升古城客流量,古城景区运营方依托中国旅游集团对口支援优势,奔赴全国各地参加旅游推介会,招揽旅行社实地体验;将非遗文化融入商铺业态、节假日的民俗活动,并开展常态化游客互动演出。

千叟宴、长桌宴,是黎川颇具特色的民俗活动,也是很受外地游客欢迎的体验项目,百米长桌一字排开,围桌而坐便成流水席面,五湖四海的人凑成一桌,互敬两杯就熟络起来。

“传统酒席必然少不了我们益顺德的芋糍和水粉。这几年生意越来越好,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邓洪说,这两年他跟着运营公司走南闯北,眼界大开,在馅料等方面不断创新,今年已经在抚州文昌里开出第一家分号。

古城花朝节、汉服节、春社活动,受到年轻人青睐。穿着汉服,在黎水上坐船游览,既可观看各种黎川名人雕像,也可赏两岸繁花似锦,韵味十足。

“古城以‘四百’为旅游开发主题,复建‘百店’(老字号)、修缮‘百堂’(古建筑)、挖掘‘百业’(传统工艺)、纪念‘百贤’(历史名人)。坚持经济与文化并举的发展思路。”黎川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倪诗蓓介绍。

走进古城,人头攒动,间或在街道间表演的“黎川舞白狮”“古城民谣”等节目,不时赢得叫好声。“我们不仅有了专门展示传统技艺的场所,也有了充分表演的舞台和时间,知名度大幅提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黎川舞白狮团队成员胡金旺说。2023年,黎川古城景区被评为全国古村古镇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今年以来,古城接待游客约420万人次。

创新业态,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古朴街巷遇到当代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50岁的涂丽,是一名将黎川油画产业引入古城业态的创意人。2019年,在一次返乡写生的过程中,涂丽被古城的山水人文震撼,下定决心把古城的“古”与油画的“新”相结合。

在涂丽的油画工作室,除了满墙挂着的各种油画,最吸引人的是一整套白狮系列文创。拿出一个白狮抱枕拥在怀里,涂丽说:“古城的文化氛围给了我十足的创意灵感!我要搭起一座创意与古意交流的桥梁。”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油画)之乡,黎川巧借古城的山水人文,打开了一扇文化旅游的大门。行走在黎川古城,连绵成片的骑楼式砖木结构商铺古香古色,而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一幅幅与景区景色相得益彰的精美油画作品。

推开民宿“水云间”的房门,可见这栋建于清代的大宅保持着雕栏画栋的古朴之风,蔷薇花爬上白墙,开得正盛,正厅是一幅巨大的贵妃醉酒油画。

“我看到这间老屋的第一眼就爱上了!”油画师周艳丽说,3年前,她在这栋古屋中流连忘返,决定打造一间油画风格民宿。客人越来越多,大家对油画兴趣日增,她便将工作室也搬了进来,闲时便教客人体验油画绘制,“节假日房间全满,订房电话接不停,年综合收入近百万元。”

入夜,古城一间祠堂里,一场讨论进行得热烈。讨论焦点,源于“八戒掸糖”品牌创始人李荣光的直播经历。这两年,通过扮演猪八戒展示自己的非遗技艺“掸糖”,李荣光成了百万粉丝级别的网红博主,带动着线上生意蒸蒸日上。

“通过互联网,让各种传统技艺结合文创,打造出更加多元的文化形式!”涂丽说。

“我们经常拍短视频、直播,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发现古城的。”在黎川古城巧媳妇农产品店的吴巧华刚结束一场展示擂茶制作的直播。

“何不在网上再造一座黎川古城!”商户们表达着自己的愿景。

“古城的人气离不开丰富的业态,离不开各种创意。”倪诗蓓每个月会召集商户开分享会,聆听大家的诉求,也请大家分享经验。如今,古城几个街区围绕文化打造各类创意产业,入驻了油画体验馆、精品民宿、民国风沉浸式体验馆等240多家新业态商户。大家七嘴八舌,时不时爆发出会心的欢笑声。

屋外,星辰夜风、黎水欢唱,伴着古城人的愿景,奔向远方。

责任编辑:张阿嫱
  • 黎川
  • 油画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