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针灸减重有三“不”

2025年05月09日 19:26:48 来源:生命时报 作者:陈岩明 黄思佳

受访专家: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 徐 福

近年来,我国超重和肥胖人群比例持续上升。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预测,若不加以遏制,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31.8%。

在减重的道路上,许多人虽已意识到“管住嘴、迈开腿”的重要性,但仍面临越减越肥、容易反弹甚至出现严重“副作用”的困境。减重并非易事,选择科学、有效、个体化的减重方案才是成功的关键。浙江省针灸学会针灸临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院针灸科主任中医师徐福教授表示,如果单纯靠“饿其体肤”的方式减肥,很容易触发身体的“饥饿警报”,代谢系统会开启“战备储粮”模式——代谢率下降、囤积脂肪。中医认为,肥胖与脾胃功能失调、湿气积聚等因素有关。传统医学在肥胖症的治疗上一直具有独特作用,特别是针灸疗法(包括腹针、体针、穴位埋线等),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对肥胖症患者的代谢和内分泌产生积极影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不搞一刀切,主打个性化。针灸减重秉持“因人施治,辨证施护”的理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压力肥”“产后肥”“代谢肥”等,中医师会根据患者舌苔脉象制订“体质改造计划”,除针刺、艾灸治疗外,也可以利用穴位埋线来提升疗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相应穴位埋上长约1厘米的外科缝线。埋线后无需拆线,线会在两周左右被人体吸收,在此过程中,线会不断刺激穴位,从而提升人体的代谢功能,达到减重目的。

对于单纯性肥胖患者,医生主要在天枢(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气海(脐中下1.5寸)、中脘(脐中上4寸)等腹部穴位埋线;对于阴虚火旺的肥胖患者,可在肝俞(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肾俞(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等穴位埋线调理;对于内分泌失调导致肥胖的患者,通常在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等穴位埋线。一般来说,6次埋线为一个疗程,每次需间隔半个月。“埋线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的效果最佳。另外需要强调的是,埋线后24小时内不要碰水,三天内不得饮酒,也不能食用辛辣食物。”徐福提醒道。

不用饿肚子,调动气血促进代谢。减重通常需要控制饮食和大量运动,但有些特殊人群并不适合此类方法,且过度节食和高强度锻炼让人十分痛苦。针灸治疗依托中医脏腑理论,应用中医外治方法调动气血,促进代谢,让患者在不节食、不高强度运动的情况下达到减重效果。

徐福讲述了一位患者的减重之路:2024年底,31岁的陈女士因情感问题暴饮暴食,体重在短时间内从约100斤激增至160斤。经诊断,她属于单纯性肥胖。仅接受了两次穴位埋线治疗,体重便降至140斤,今年2月中旬完成第六次治疗时,她的体重已稳定在120斤左右。徐福介绍,针灸减重疗法对患者生活方式的要求较为宽松,一般来说,不需要严格节食或进行高强度运动,只需要保持晚餐七分饱、避免夜宵,并在餐后站立约一小时,即可达到理想的减重效果。

不内耗,注重情志调护。研究表明,肥胖症患者大多会伴有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因此,减重的同时还应注意情志调护,针灸可通过疏肝解郁、宁心安神来改善这一问题。比如,太冲(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凹陷处)、期门(位于胸部第六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处)、肝俞、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等穴位,能缓解焦虑、抑郁,减少压力性进食;神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百会(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印堂(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交汇处)、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等穴位,可改善睡眠、稳定情绪,促进代谢功能恢复正常;对于和月经紊乱相关的激素型肥胖患者,关元(脐中下3寸)、肾俞、三阴交等穴位可以调节激素水平,减少经期前的报复性进食。徐福说,针灸在情绪调节方面发挥了良好效果,为减重添了一把力。

据明代杨继洲撰写的《针灸大成》记载,人体有361个穴位,但随着医学发展,医学家们发现仅耳朵上就有七八十个穴位。针对减重而言,如何搭配好这些穴位是起效的关键。徐福提醒,针灸是一项需要专业技能的医疗行为,如果没有进行过专业培训就施针,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如弯针、滞针、断针等,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可能给人体带来诸多伤害,如扎伤内脏或神经,导致气胸、脏器出血、瘫痪等。因此,针灸减重一定要到医疗机构,请专业中医师施针。

徐福表示,春夏是针灸减重的黄金期,气温升高有助于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此时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内分泌、促进脂肪代谢,效果尤为显著。值得注意的是,针灸减重配合科学饮食、适量运动、充分休息,才能达到长期控制体重的效果,虽然针灸减重期间不需要与美食“恩断义绝”,但仍要和油炸食品“保持距离”。

责任编辑:张阿嫱
  • 穴位
  • 针灸
  • 中医
  • 穴位埋线
  • 健康
  • 养生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