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商业模式激烈碰撞 华为、Momenta与车企自研“三分天下”

辅助驾驶赛道 体系化能力定胜负

2025年05月09日 22:30:03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邓莉

途经积水路段,车机系统突然警示“行人横穿马路”并紧急刹停,但实际路面空无一人;开启NOA后,未能识别高架护栏发生碰撞;行驶过程中,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突然退出引发追尾……智能辅助驾驶屡有“误判”事件发生,引发人们对智驾辅助技术的争论。

随着严管重槌落下,智能辅助驾驶赛道的路线之争进入深水区。Momenta、地平线等多家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与华为正面竞争;同时也有不少整车企业坚持自研与“外采”结合。华为、Momenta与车企自研逐渐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态势。那么,到底哪种路线更靠谱?

智能辅助驾驶赛道“三分天下”软件供应商露脸机会增多

智能辅助驾驶过度宣传的现象被踩下“刹车”后,部分企业依然“秀肌肉”。华为在上海车展开幕前高调发布乾崑ADS4等解决方案,并官宣11家合作方;Momenta也不示弱,官宣与六家车企进一步开展战略合作,展露出逐鹿“行业最优方案”的野心。

近年来,Momenta、地平线等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供应商频繁在汽车品牌发布会上“刷脸”。车企曾经强调的“自研技术”,变成了“与供应商合作共赢”。从数据来看,经过近一年半的较量,国内智能辅助驾驶市场在今年初步形成层次分明的竞争梯队。根据佐思汽研报告,除了车企自研外,Momenta以60.1%市占率稳居国内第三方供应商榜首。记者留意到,当前Momenta的合作厂商非常多,如比亚迪将天神之眼A和B的方案交给了Momenta,东风日产、上汽智己等均与Momenta的软件方案深度绑定;丰田、奔驰等外资品牌也已站队Momenta。而华为则通过鸿蒙智行联盟绑定多家车企,在高端市场形成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在供应商方面,华为、Momenta的头部地位越发稳固,相较第二梯队,华为与Momenta的市占率与生态广度都遥遥领先。

三大“必争之地”定胜负

生态之争:

Momenta更开放,像“安卓”

华为相对封闭,像“苹果”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崔琰认为,Momenta和华为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之间最大区别是生态是否开放:“Momenta更像安卓,华为则比较像‘苹果’。”这个观点也得到某车企智驾工程师黄景全的认同,他指出,目前Momenta的市场占有率之所以高,是因为其开放灵活性,而且其量产工程化能力值得信赖。车企选择Momenta的技术方案,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参与到整个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的工程开发中来。据悉,目前Momenta囊括全球超15家车企或Tier1的合作。

至于华为,与车企合作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软硬件配套都有指定要求,加上系统相对封闭,整车企业自身的工程团队难以积累到更多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在已配套华为算法的15款城市NOA车型中,9款都来自与华为深度绑定的品牌。随着华为Hi模式下客户的拓展,华为智能辅助驾驶的份额才有突破;而且,直至今年,华为乾崑推出的ADS4.0版本才具备了“一段式端到端”能力。因此,不少车企在与华为合作的同时都有既合作又自研的两手准备,甚至也同时与Momenta、地平线合作。

成本之争:

“外采”降低系统“上车”成本

纯视觉与激光雷达“高低有别”

在与供应商方案的较量中,车企自研近年“声量”大大降低。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第三方供应商的城区NOA搭载量占比从前年的5.19%升至25.35%。

市场变化因何发生?根本原因是成本。当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成本在几千元至三万元之间,占整车成本的5%至15%。随着激光雷达、冗余控制等高阶配置的加入,这一比例正持续提升。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去年智能辅助驾驶研发占车企总支出的38%,为仅次于电池的第二大成本项。

“外采”成为降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上车”成本的便捷之选。如广汽集团,其策略是:内部成立研究院智能技术部,聚焦核心算法开发,外部联合Momenta推出高阶城市NOA功能。这一模式使广汽在12个月内成本降低40%。大众、宝马、丰田、日产等外资品牌也正通过“外采”快速补齐智驾短板。

据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大多数搭载车企自研方案的车型价位在30万元以上,10万—20万元主流价位车型的城区NOA则以供应商方案为主。配备激光雷达的高阶方案,更是高端车型的专属,车企对基础款车型主推低成本的纯视觉方案。如小米SU7标准版就是纯视觉方案,而高版本车型则采用激光雷达融合感知模式。

技术之争:

到真实路况“水土不服”?

算法与数据弥补硬件不足?

“近期的多宗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误判’事故,暴露了技术从实验室到真实路况的‘水土不服’。”黄景全认为,系统能在测试或体验中“表现出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多演示场景本身就包含在模型训练数据中,但一遇到极少见且复杂度极高的场景,由于数据覆盖不足,就会“误判”。尤其是大部分主流价位车型的方案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的纯视觉技术,成本相对低廉。

黄景全表示,纯视觉方案需要依赖庞大的数据训练模型,但算法与数据标注是纯视觉方案研发中最难压缩成本的部分。“在模型训练成本方面,头部企业的总投入往往高达数千万甚至上亿元。”他解释道,当前已上车的纯视觉方案在此方面非常欠缺,因此使用效果不佳,容易“误判”。

特斯拉近期再次发声,其始终坚持“纯视觉方案最优”,特斯拉在发文中表示,公司的视觉处理方案搭配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已通过数十亿真实世界数据样本训练,成功实现了多场景、更安全的智能辅助驾驶技术路径。不过,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特斯拉能否通过算法优化与数据积累完全弥补硬件多样性不足,仍需市场检验。

观察

智能辅助驾驶的竞速赛,本质是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综合较量。当前,中国智能辅助驾驶市场的“三分天下”格局已现雏形:华为以全栈能力构筑技术壁垒,Momenta凭数据驱动实现灵活适配,印证“垂直整合+生态协同”的创新范式;车企自研在双轨策略中寻找平衡。

J.D.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杨涛表示,智能化配置快速发展的早期,会有包容性较大的尝鲜群体,如今智能化配置逐渐普及,主流消费者必然更加关注配置的实用性,对配置体验的容错率极低。相应地,车企竞争焦点已从单纯比拼是否拥有配置,逐渐转变为考量配置的实用性和性价比。

如今,智能辅助驾驶的竞争不仅关乎技术迭代速度,更考验生态整合能力与商业模式创新。预计未来3年将是决定行业终局的关键窗口期。谁能在安全、成本与用户体验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谁就能笑到最后。

【数据】

2024年国内L2+城市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约5%—6%。其中,25万—40万元价格带的L2+城市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达20%以上;10万—20万元价格带L2+城市智能辅助驾驶渗透率不足0.2%。

(来源:光大证券基于交强险数据测算)

2024年1—12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高速NOA交付197.47万辆,同比增长162.31%。其中,同时标配城区NOA占比已经接近40%。

责任编辑:张阿嫱
  • 智能驾驶
  • 无人驾驶
  • 华为
  • 激光雷达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