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推动前沿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应用场景非常关键。记者在安徽采访时发现,当地正在用“两张清单”帮助新技术找到应用新场景,用场景创新带动产业落地。
在合肥,一座大型街心公园正化身超级场景实验室,已经投放的新技术、新产品超过了150项,涵盖低空经济、无人驾驶等多个领域。
在居民社区,燃气公司开放应用场景,把量子技术装进了百姓家里的燃气表,让实验室里的新技术实现落地。
一大批新技术在丰富的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离不开背后的体制机制创新。在合肥专门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立的场景工作专班,记者发现了这样两份清单。一张列明了新技术,一张列明了可以开放的应用场景,涉及市政管网、消防救援、热电、水务、医院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虽然新技术一直想敲开大企业的门找到新场景,但是在过去,拥有众多场景的大企业,却对新技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心存担忧。如何打消大企业的顾虑?在合肥,对首次应用重点行业新场景的大企业,给予百万元资金支持;组建真实场景实验室,帮助科创企业做长周期的测试验证。不仅如此,对符合条件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首试首用,万一出现风险,可以对大企业进行责任豁免。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科技成果转化难逐渐“破冰”。
这段时间,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黑科技”——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通过清单对接,与合肥地铁顺利“牵手”。
供需精准对接,让新技术和新场景实现了“双向奔赴”,中小微科创企业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达成了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的高效衔接。
不只开放场景,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安徽设立引导基金,截至6月末已经累计投资项目137个,投资金额近24亿元。2024年,安徽全省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近6000亿元,是2021年的2.7倍。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速度不断加快。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