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

鸡蛋不要煮太“老”

2025年07月18日 12:58:35 来源:生命时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 范志红

鸡蛋营养丰富,做法众多,其中,煮备受青睐。很多人担心杀菌不彻底,认为鸡蛋煮越久越好。然而,鸡蛋煮太久,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麻烦。

损失营养。除了B族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等营养素,蛋黄中还含有叶黄素、玉米黄素、β胡萝卜素等成分。其中,叶黄素是眼睛视网膜黄斑中的一种色素,能和玉米黄素一起,保护视网膜免受蓝光的伤害,保持视力敏锐,有助预防白内障和视网膜黄斑变性等眼部病变。β胡萝卜素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眼睛和皮肤健康。随着鸡蛋煮制时间延长,上述健康成分的损失也会增加。

胆固醇和脂肪酸发生氧化。蛋黄中的部分胆固醇在高温烹调过程中会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多种胆固醇氧化产物。这些物质在人体内可引起细胞毒性,促进炎症反应,部分胆固醇氧化产物还与多种癌症、心血管疾病、白内障等慢病相关。在烹调温度达到100℃时,胆固醇就开始发生氧化。温度越高、和空气的接触面越大,胆固醇的氧化就会越严重。即便鸡蛋带着壳煮,煮制时间太长,胆固醇氧化也会加剧。测定发现,100克整煮蛋(蛋黄没有煮到噎人程度)中,胆固醇氧化产物总量只有两三毫克;但如果做成茶叶蛋、卤蛋等,就会变成数百毫克。此外,鸡蛋中的亚油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俗称“脑黄金”)等都属于不饱和脂肪酸,也容易被氧化。加热时间越久,氧化越厉害。氧化后的脂肪酸会增加自由基,引发炎症反应。

口感变差,消化难度增加。鸡蛋煮久了,蛋白质凝聚程度升高,蛋白的质地变得紧密而有弹性,蛋黄变得干硬噎人。口感变硬不容易彻底嚼碎,消化酶的作用就会变慢。此外,鸡蛋煮太久还会有轻微的臭味,主要是硫化氢带来的。原因在于,蛋清中的蛋白质富含蛋氨酸和半胱氨酸,它们是含硫氨基酸,受热后有微量分解,就会产生硫化氢。并且,这样煮出来的鸡蛋色泽也不好看,非常影响食欲——蛋白由于发生美拉德反应,颜色变黄;硫化氢和蛋黄中的铁形成了硫化亚铁,导致蛋黄表面呈现灰绿色。

建议大家把鸡蛋煮到嫩熟的状态,即鸡蛋已经基本上凝固了,但还没有“老”,口感仍然很嫩滑。这样的煮鸡蛋不仅营养保存率较高,脂肪和胆固醇氧化可以忽略,而且“颜值”特别高。具体做法为,鸡蛋冷水下锅,煮到滚开后立刻关火,盖上盖子焖6分钟,然后捞出放凉水里冷却一下即可,这样做既能避免蛋黄变老,又能好剥壳。有人担心安全问题,其实,只要蛋黄稍微凝固,中心温度就达到了烹饪界规定的食品杀菌温度70℃。

责任编辑:张阿嫱
  • 胆固醇
  • 养生
  • 鸡蛋做法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