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高达约3.8亿辆,其已成为许多人日常出行的“主力军”。然而,备受关注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即将于9月1日起实施,庞大的老旧车辆群体该如何应对,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
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2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将积极推进电动自行车老旧锂电池报废回收体系建设,为即将到来的新国标实施做好配套准备。
发布会上指出,近年来,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数量激增,但其中大量电池因使用时间长、保养条件差、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正悄然威胁着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已采取多项措施:
一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发布了《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工作指引》和《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指南》,明确了检测流程和回收利用要求;同时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引导骨干企业兼顾处理电动自行车废锂电池。
另一方面,开展专项行动。自去年8月起,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等地试点锂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工作,今年3月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专项行动,总结经验并加快推进。据悉,检测回收站点布局将日趋科学合理,以满足消费者日常需求。目前,各省已摸清老旧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底数,山东、河南、江苏、四川等地保有量均超过3000万辆,另有14个省份超过1000万辆。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强调,下一步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超过5年的电动自行车及其使用者。今年,工信部已配合国务院安委会将老旧锂电池健康评估和报废回收纳入各省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的重点指标。各地需“动真碰硬”,加大力度督促以旧换新,加快报废存在风险的老旧车辆及电池,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新国标的实施旨在提升电动自行车安全性能,而完善的回收体系则是平稳过渡、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环。随着回收工作的加速推进,预计将有效化解老旧电动自行车带来的安全风险,为市民创造更安全的出行环境。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