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传统的精华不能随波逐流

——访电影《戏台》导演陈佩斯

2025年07月30日 20:29:39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张钢

经历了十年超三百场的锤炼,陈佩斯的《戏台》从话剧舞台搬上银幕,用标志性的喜剧风格将乱世中一段戏班的荒诞遭遇生动呈现。该片的成功在于,它讲述的不仅是一段梨园行的传奇轶事,更以戏班为棱镜,折射出时代浪潮下的众生百态,演的不仅是梨园人的喜怒哀乐,更是不同时代普通人的命运浮沉。陈佩斯表示:“影片展示的是乱世戏班,观众体验的却是自己的人生,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不能塌的‘戏台’,值得用生命去守护。”

多年淬炼终登银幕

《戏台》话剧版网络评分9.0,电影版在延续主题和内核的基础上,用银幕语言拓展了作品边界,将一场妙趣横生的身份错位大戏和小人物的众生百态演绎得淋漓尽致。

陈佩斯说:“这些年不做导演的原因是我觉得时机不到,作品不成熟,我在30年前拍的那些喜剧电影从技术方面考量都是不完善的,严格说只是‘半成品’。因此,我需要停下来,去学习、深造,丰富实践,先把作品舞台上完成,成熟后再以电影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话剧《戏台》成功后,我们的演出很密集,但仍有很多观众反映一票难求,希望能改编成电影,让更多人看到。当时,我没有十足把握,因为现在是年轻人的市场,而我的作品偏于传统,能否让大众接受心里没底。这个思考过程长达7年,随着话剧观众热情的不断增长,我才下决心将作品搬上银幕。”

选角“对味”引共鸣

该片正式上映前开启了多地点映,口碑持续发酵,上映5天票房突破2亿元,排片占比不断提升。有观众在网络评论区表示,“喜剧的壳裹着悲剧的核,前半段笑出了声,后半段哭红了眼”“戏台是镜子,照见了时代也照见了自己”。

面对观众的鼓励,陈佩斯表示:“《戏台》并不是一部纯喜剧片,因为它有大量的悲情成分,会让观众落泪。我觉得作品需要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递进,形成自然流畅的转折,并非强行‘拔高’去煽情。此外,演员的表演非常成功,我在邀请演员时按照‘选对不选贵’的原则,有演技出众的黄渤、姜武,有深受年轻观众喜欢的尹正,有戏曲功底深厚的余少群,他们都很喜欢这个剧本,通过丝丝入扣的默契配合,将戏台上下的众生百态演绎得入木三分。我并不认为过去的作品都是经典,因为艺术都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现在的喜剧形式多元化,脱口秀、搞笑短视频等都能为观众带来笑声。相比之下,话剧、电影等传统艺术形式在市场占据的份额下降了,而正因如此,这些艺术才弥足珍贵。我能做的就是保持传统,用《戏台》中的台词就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真地道’。戏中,这些传统艺术不能沦为迎合权贵的砝码;戏外,时代变化虽快,传统的精华不能随波逐流。”

古稀之年守初心

该片的中老年观众占比居多,很多年轻观众带着老人前来观影。陈佩斯说:“作品点映期间,有位热情的天津观众对我说,‘大家欠陈佩斯一张电影票’。我对此非常感动,但说心里话,我觉得是自己欠大家一部电影,离开银幕多年,我需要回馈喜欢我的观众。这期间,电影艺术在技术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胶片升级到数字,表现形式非富多彩,而最大的不同是观众的细化,早先那种万人空巷去看一部作品的时代过去了,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市场。如果有一天观众不再喜欢我,我自然会离开,不会有丝毫留恋。现在还有观众喜欢我,70多岁的年龄就不是障碍,我觉得自己还年轻,会继续为观众献上我的作品。”

时代在变,观众的喜好在变,陈佩斯依然坚守初心。他说:“当演员就得一点一点去做,踏踏实实拍好一部作品就对了,演喜剧就是播种笑的种子,看着它一点点开花、结果,让它在时代变迁中传承与创新。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能为观众带来更多的欢笑与感动。”

责任编辑:张阿嫱
  • 陈佩斯
  • 话剧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