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要闻

在素有“红松故乡”之称的“林都”伊春,还有另外一种“红”——

中俄跨国婚礼成“网红”(边城见闻)

2025年08月08日 11:14:28 来源:人民日报

“林都号”旅游列车在山间穿行。

郭 强摄

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国际冰壶邀请赛在伊春举行。图为外国运动员参赛现场。

郭 强摄

7月2日至4日,首届伊春—比罗比詹中俄青少年运动会在伊春举行。图为俄罗斯小朋友参加拔河比赛。

李雨珍摄

在伊春市嘉荫县举行的第十届中俄国际集体婚礼现场。

李绍军摄

图片来源:黑龙江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审图号为黑S(2025)58号

中韩缘青少年使者团在伊春市嘉荫县参观恐龙化石。

郭 强摄

伊春市城市鸟瞰。

郭 强摄

关于黑龙江伊春市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蒙古族文化推崇的“九”,蕴含“春天来临、物产丰饶”意味,恰好呼应了今译名中的“春”;一说是满语“盛产皮毛衣料的地方”,反映其地处小兴安岭腹地,林木繁茂、盛产动物皮毛的特点。

从伊春上空俯瞰,浩瀚林海翻涌,深浅不一的绿意延绵到天际。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3.8%,是全国平均水平3倍以上;更拥有全球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群落。伊春这一绿一红,让当地不仅有“中国林都”之称,更被称为“红松故乡”。伊春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隔黑龙江相望。这座因林而生、因林而兴的边城,以生态禀赋为底色、文化交流为桥梁,拉紧周边相知合作纽带,向世界递出一张多彩名片。

从跨国“网红婚礼”到“第二故乡”——

桦树林子村有条“伊莲娜小巷”

嘉荫县位于伊春最北端,在黑龙江省形似展翅天鹅的版图上,恰在“天鹅”之背。

“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来自俄罗斯的尤利娅,一头金色短发,说一口流利的东北话。跳俄罗斯民族舞的尤利娅和一名学声乐的嘉荫小伙在表演中相识,并于2012年在嘉荫举办的首届中俄国际集体婚礼上喜结良缘。尤利娅自那之后一直在嘉荫工作、生活。至今,嘉荫县的中俄国际集体婚礼已举办10届,成为当地“网红”品牌,累计有436对中俄青年情定终身。

黑龙江奔流不息,跨国爱情故事在这片土地上书写。如果沿时间河流追溯,嘉荫的跨国婚姻传统已有上百年历史。有很多当地人赴俄务工,将俄罗斯眷属带回国,通婚交往不断。嘉荫县西北端,常胜乡就有常家村、勤俭村、桦树林子村3个俄罗斯民族村,沿黑龙江分布。

“我就是伊莲娜接生的。”桦树林子村69岁的丛成武对村史津津乐道。伊莲娜是较早嫁到村里的俄罗斯姑娘,懂医术,村里的孩子多数都是她接生的。村里40%的村民都有俄罗斯血统。为了纪念她,村里将一条小路命名为“伊莲娜小巷”。

“跟我的奶奶都尼亚像不?”丛成武拿着家里的相册,与相片中的俄罗斯老人对比起来。丛成武鼻梁高挺、嘴唇略薄、脸形硬朗,异域风情写在脸上。

不仅与俄罗斯嫁过来的奶奶长得像,丛成武还继承了制作俄罗斯美食的手艺。地里的旱黄瓜挂满秧,丛成武采摘回家洗净后,一层黄瓜撒盐后铺一层带籽的茴香,最上面用树叶盖好压实。“腌制好的酸黄瓜切成薄片,蘸着蜂蜜吃酸脆甜香。”在丛成武的指尖,俄罗斯的味觉记忆流传了下来。

跨越国界,情定“林都”。中俄国际集体婚礼让不少周边的年轻人在这里找到了“第二故乡”。如今,尤利娅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俄语和地道的东北话在她的言谈中流畅切换。中俄国际集体婚礼仍在延续,讲述着一个个“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美好故事。

从“神州第一龙”到“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森林里的家”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首届中俄国际集体婚礼上,主办方赠予每对新人一份嘉荫特产——“木化石”,寓意爱情永恒。这块“木化石”,尤利娅珍藏至今。“越来越多外国人与这片土地结缘,被伊春的历史吸引。”尤利娅深有感触地说。

嘉荫县城西侧丘陵漫岗地带,龙骨山因埋藏丰富的恐龙化石和古生物化石而得名。1902年,有人在龙骨山发掘到第一批恐龙化石,这是中国出土的第一具恐龙化石,被称为“神州第一龙”。嘉荫是中国最早发现恐龙化石和中国恐龙最晚灭绝的地方,有“中国第一龙乡”的美誉。“这‘一早一晚’成为吸引科学家们与嘉荫结缘的原因之一。”常年跟着国外专家搞研究,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的化石修复师沈凤斌,对嘉荫在专家中的知名度颇为自豪。

“嘉荫恐龙是世界科学宝库的财富。”俄罗斯学者尤里·保罗斯基是沈凤斌的朋友,在江对岸的家乡开设了一家恐龙化石博物馆,每年都到嘉荫与中国科研团队交流。在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巨型恐龙模型周围,24位中外科学家的青铜像栩栩如生。“这是纪念他们为小兴安岭地质事业作出的贡献。”沈凤斌说,近20年来,嘉荫吸引了近20个国家的数百名科学家前来交流合作。

今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全国的主场活动在伊春举办,不少国家驻华使馆和国际机构代表在此见证了伊春守护“生物多样性基因库”的努力。“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伊春的,也是世界的。”伊春市委书记董文琴表示,伊春的生态底色赋予这座城市开放发展的底气。

在伊春森工乌马河林业局公司乌马河林场,阳光透过茂密树冠洒向地面,紫貂从灌木丛中跃到湿滑的苔藓地上,又迅速攀上高大的红松,追逐嬉戏。58岁的党向民已坚守森林瞭望塔20多年。“从抡斧砍树到守望护林,身份变了,山林也活了——你看这多起来的紫貂,就是小兴安岭重焕生机的最好证明。”他说起曾陪同记者瓦季姆·格里尼赫探寻林场变迁的经历,眼里满是欣慰。

伊春生态系统类型丰富,目前全市建有中华秋沙鸭、白头鹤等自然保护区23个,覆盖林区67万公顷。“这里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可为全球温带生态研究提供高价值参考标准。”党向民接待越来越多走进伊春林区的国际友人,“‘森林里的家’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从“森林氧吧”到“冰壶之乡”——

森林和冰雪旅游成“顶流”

“伊春的雪世界,美过童话里”……来自俄罗斯、美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游客乘坐“伊春号”“林都号”旅游列车,行进在小兴安岭的林海雪原,赞叹不已。

“林都”待客不用酒,捧出绿色就醉人。“夏季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厘米可达8000多个,‘天然氧吧’名不虚传。”尤利娅深深陶醉于红松林中弥漫着的松脂清香。

“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近年来,伊春号召市民积极推荐家乡,有着近30万粉丝的“网红”尤利娅,将儿子用俄语推介伊春冰雪的短视频分享到俄罗斯网站。随着“国际春”一词在网上走红,伊春市顺势而为,进一步开通国际旅游线路、打通国际化传播渠道,借着森林和冰雪名片,吸引各国朋友前来。

“伊春很棒,森林葱郁,空气清新,一定介绍朋友来体验。”俄罗斯冰壶俱乐部队员吉安娜对伊春的一见钟情,源于冰雪运动。今年6月28日,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国际冰壶邀请赛,在伊春红松体育馆开幕,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运动员参赛。酣畅淋漓的比赛过后,吉安娜也像尤利娅一样,成为推介伊春的“宣传员”。越来越多国际友人到伊春,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打开了解伊春的大门。

深挖冰雪资源,伊春着力叫响“冰壶之乡”品牌,加快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伊春辅助区建设,以冰壶项目为突破口,以国际交流发展为目标,打造冰雪体育合作中心。“目前,全市已接待国内外冰壶研学团队3000余人。”伊春市体育局副局长尹航说,今年各项冰壶赛事期间,全市日均游客达11.8万人次,较日常增长10.5%。

如今,“国际春”成功跻身森林和冰雪旅游“顶流”。上个雪季,全市接待境外游客同比增长382%,2024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53%、76.2%,为历年最高。

伊春市中心,比罗比詹广场上矗立着一座纪念碑,顶端是带有红松浮雕图案的圆球。在俄罗斯比罗比詹市的伊春广场,和平鸽托举着一颗相似的圆球。两个城市用融合了中俄元素的纪念碑,将伊春与比罗比詹人民浓厚的情谊化作地标。随着嘉荫县、大箐山县、丰林县等地与俄罗斯地方文化交流的拓展,全市开启了多层次、宽领域对外交往格局。

从历史深处的开放印记,到如今林海雪原间回响的“世界之约”,伊春正打通一条促进民相亲、心相通的特色之路。

链接·黑龙江伊春

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中国开发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小兴安岭贯穿全境,边境线长246公里。

近年来,伊春瞄准“国际春”定位,不断密切与友好城市俄罗斯比罗比詹市交流互访,举办常态化文艺汇演等人文交流活动;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加快嘉荫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

伊春不断深化“森林+”国际品牌,持续做强森林康养、森林冰雪、森林食品等核心生态资源品牌,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以跨国集体婚礼、冰壶国际体育赛事等为重要载体,伊春持续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平台,在拉紧周边民众感情纽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责任编辑:乔妙妙
  • 中俄
  • 伊春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