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大图

暑假寻文脉 一纸“福”字连古今

2025年08月15日 15:59:14 来源:人民网

MAIN1755237928523C54CENM1T1.jpg

人民网天津8月15日电 (记者孙一凡)“经过考古挖掘,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毛笔制作于战国时期……”近日,天津市河东区东阅书苑“观古今”直沽书房内墨香袅袅,一堂生动有趣的书法讲座在此开课。现场,天津市书法家协会会员谷乐老师受邀主讲,吸引了多名小读者参与其中。

当战国毛笔的考古发现与当代孩童的稚嫩笔触在时光里相遇,文化的传承便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现场,谷乐从笔墨纸砚的发展史讲起,那些伴随中华文明走过漫长岁月的文房四宝,在他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起来。从甲骨刻字到简帛书写,从毛笔的演变到宣纸的特性,每一个知识点都串联着历史的印记。

随后,他细致讲解执笔方法与坐姿,“指实掌虚”的要领、“头正身直”的规范,这些看似简单的要求,实则是中国人在书写中凝练出的处世智慧,暗含着“字如其人”的文化密码。

现场示范环节,谷乐以“福”字为例,饱蘸浓墨,笔锋在宣纸上流转,起笔沉稳如历史积淀,收笔圆润似文化包容。

小读者们紧随其后,一笔一画临摹,稚嫩的笔触虽显生涩,却透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谷乐顺势引申“福”字在民俗中的独特含义,从春节贴“福”字的讲究到祈福文化的精神内核,更深入阐释软笔书法对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与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我很喜欢软笔书法。老师的讲解很吸引我,让我对书法的基础知识有了更多地积累。”有两年半软笔书法学习经历的小读者袁楚洋,在课后望着自己笔下的“福”字,眼神明亮。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课堂,在孩子心中播下的,是文化传承的种子。

而孕育这颗种子的“观古今”直沽书房,本身就是城市文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这场看似微小的文化活动,实则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据了解,“观古今”直沽书房经常举办各类读书活动,其构建的“15分钟文化阅读圈”覆盖周边14个社区、10余万居民。“暑假内及暑假后,书房还会举办类似的活动,丰富附近大小读者的文化生活。软笔书法讲座未来也会择期举办第二期、第三期,为更多小读者提供学习书法知识的机会。”天津市河东区图书馆副馆长安禹丞介绍。

责任编辑:乔妙妙
  • 书法
  • 文化
  • 艺术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