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大图

行进中国丨老厂房里有“新”事

2025年08月16日 11:00:20 来源:人民网

走进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园,巨型“1958”标识与一辆复古蒸汽机车交相辉映,背后苏式红砖厂房(现为三明市1958工业记忆馆)承载着岁月痕迹——当年,正是在这里,福建工业拉开了序幕。六十七载岁月远去,这片钢铁工业园区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讲述者”,静静诉说着三明“工业立市”的往昔,更映照着如今“绿色发展”的新篇。

福建省三明市的建市历史,本身就是一部与三明钢铁厂(以下简称“三钢”)相伴、镌刻着钢与火印记的鲜活工业发展史。

1958工业记忆馆内展出的福建第一辆汽车(模型)。人民网 李昌乾摄

1958工业记忆馆内展出的福建第一辆汽车(模型)。人民网 李昌乾摄

20世纪50年代末,十万名建设者汇聚于沙溪河畔,在三明奏响了福建省重工业基地的第一首乐章。在这个名为“三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建设者们破土动工、筚路蓝缕,打造出福建未曾有过的大规模重工业基地。1958工业记忆馆内陈列的福建第一辆汽车、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洗衣机等,都是这段历史的生动见证。

然而“创业难,守业更难”,曾经,钢铁的淬炼伴随着浓烟与粉尘,给这里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压力。“如何在发展中守护好绿水青山”,成为摆在三钢面前的新挑战。

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三钢在追求产能与品质的同时,将环保升级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课题。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部环保室副主任王文明介绍,三钢自2000年以来累计投入超50亿元环保资金,完成了超500项环保治理项目,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厂区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俯瞰绿都三明。人民网 李昌乾摄

俯瞰绿都三明。人民网 李昌乾摄

随着环保治理“硬件”设施的持续投入,环保管理“软件”手段也需协同升级。据了解,为了实现环保升级,近年来三钢“上新”了智慧环保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如同钢厂的‘环保神经中枢’,不仅能够通过人工智能自动抓取污染异常信息并推送给环保管理人员,还能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对环保日常业务在移动端进行查看、申请、审批等,极大提高了环保管理效率。”王文明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转型的实践中,三钢的老厂房也有了“新故事”——1958工业记忆馆正是由三钢的老旧厂房改造升级而来。那些曾见证钢水奔流、机器轰鸣的苏式红砖建筑,褪去了工业生产的厚重烟尘,在保留原有结构肌理的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一场“以旧焕新”的改造,不仅让工业遗产得到活化利用,还以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式为城市增添了一处承载绿色转型记忆的文化空间。

如今,三钢工业旅游区作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正以独特的工业韵味与生态底色,成为市民游客感悟厚重历史、触摸绿色脉搏的热门打卡地。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三钢工业旅游区,吸引市民游客打卡。人民网 李昌乾摄

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三钢工业旅游区,吸引市民游客打卡。人民网 李昌乾摄

从1958年的工业初创,到如今的绿色蝶变,三明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近年来,三明市印发实施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四个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截至2024年,全市已累计编制15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文件,累计创建2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以及44家省级绿色工厂、11家省级绿色园区、2家省级供应链企业和135个以“无废工厂”“无废机关”“无废小区”“无废沙县小吃”“无废酒店”“无废商场”“无废矿山”为代表的“无废细胞”。

从“工业立市”走来的三明,正以“生态兴市”的新姿态,在守护绿水青山中筑牢金山银山,让工业的厚重底蕴与生态的清新活力,共同谱写出新时代的“绿色华章”。(林铭贤、李唯一、李昌乾)

责任编辑:乔妙妙
  • 厂房
  • 环境保护
  • 环境污染
  • 环保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