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字里行间“活”起来

2025年08月18日 19:11:17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妹妍

8月16日,广州国家版本馆与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正式发布《永乐大典》字库——方正文沁永乐大典体。通过计算机字库的形式,向大众传递中华传统书法之美。

可能有人会问:不就是一款新字体吗?此言差矣。当屏幕上的方块字跃动着数百年前的墨香,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字里行间流淌着四个字:文化传承。

这款字体以明代《永乐大典》“湖”字册为蓝本,精准定型32种基本笔画,统一笔形规范,并结合拼合技法,让每个汉字既保留部件的独立性,又浑然天成、气韵贯通。字体结构延续了“中宫收紧、重心略高”的特点,撇捺笔画保留了肆意舒展风格,如飞鸟展翅,方寸之间尽显自由与洒脱。更难得的是,字库开发时还充分考虑竖排版书写对字形的影响,既还原了明代宫廷书家“力透纸背”的书写张力,又适应现代横排版的审美需要。这种对传统书法精神的深刻理解与现代转译,让古籍里的笔墨在数字时代找到新的气韵。

如果说技术还原让字体有了“形”,那么公益推广则让它有了“魂”。目前,广州国家版本馆和方正字库正发起“方正文沁公益计划”,免费授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研究机构、公立文博机构等组织使用该字库产品。曾经,《永乐大典》藏于深闺、束之高阁,普通大众难以触及。如今,这些承载着文化底蕴的字体,随着课件走进课堂,跟着海报亮相展览,真正实现了“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当我们在屏幕上看到浸润千年墨香的字符,感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美感,更是中华文脉在数字时代的生生不息。

一笔一画是历史印记,一敲一击为时代回响。从先贤笔锋流转到数字字库生成,变的是载体,但字里行间奔涌的文化血脉从未断绝。这也是方正文沁永乐大典体的开发带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传统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保存,而是要在创新中激活其内在生命力。当传统美学与现代生活在字里行间交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真正实现了“活”起来的传承。

责任编辑:张阿嫱
  • 文化
  • 书法
  • 艺术
  • 永乐大典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