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单晓春:“传承不是把药方锁在抽屉里”

2025年08月18日 19:13: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程俣薇

诊室中,单氏中医第五代传人、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单氏中医诊疗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单晓春,正细致地为患者诊脉问诊。自清代咸丰年间单氏中医初创,至今已历经169年传承,百年脉络在他手中延续。他秉持“传承不守旧,创新不离宗”的理念,让这门古老医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1856年,单氏中医创始人单玉甫针对当时的疫病,依据《黄帝内经》治则提出“三焦治肝学说”,为单氏中医奠定根基;第二代传人单增顺完善“扶正不留邪、祛邪不伤正”治则;第三代单文明辗转辽吉多地行医,灵活化用家传方剂;第四代单守先提出“肝硬化可逆”理念,并将现代医学方法融入中医诊疗。

生于中医世家,单晓春的童年始终与药香相伴。父亲单守先在诊室里的忙碌身影,母亲在药剂科对药材炮制的严谨态度,都在他心中埋下了中医的种子。他自幼熟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随父侍诊时观摩望、闻、问、切的细节,早早领会“辨证施治”的精髓。1985年从长春中医学院毕业后,他并未急于独立行医,而是继续跟随父亲深耕临床,反复印证家传理论与实践,为日后从医之路打下坚实基础。

2000年,单晓春创办长春单氏中医院,正式接过单氏中医的传承之旗。在他看来,中医的生命力在于“守正”与“致用”的结合。他延续单氏“三焦治肝”理论核心,提出“宣上、开中、导下”的系统疗法——通过调理上、中、下三焦的气机运行,实现肝胆功能的整体调和。这一学说既源于历代传人的经验积累,也融入了他对现代医学的理解。

诊疗中,他坚持“两条腿走路”:既保留中医“四诊八纲”的传统优势,又借助CT、核磁等现代检查手段判断病情。他改进祖传的“夕汉散”“平肝散”等方剂的制备工艺,使药效更稳定;他接诊的患者中,既有辗转多家医院无果的重症者,也有注重调理的普通患者,“辨证施治、一人一方”的原则始终不变。通过对患者体质、病程的细致分析,结合单氏特色方剂与生活方式指导,使不少肝硬化患者病情得到改善。这一实践不仅验证了父辈的诊疗观点,更让他坚信,中医的优势在于对人体整体平衡的调节。

“传承不是把药方锁在抽屉里,而是让更多人受益。”单晓春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自筹资金100余万元承办9期基层中医适宜技能培训班,培训510名医生;开设两届传承弟子班,培养30名中医人才,系统传授单氏理论。

为让中医文化可见可感,他创办吉林省首家民营中医文化博物馆,陈列中医古籍等,复原行医场景,设体验区供参观者深入了解。2016年单氏中医诊疗方法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医30余年,单晓春始终记得父亲的教诲:“医生的手,既要能号脉,也要能托住患者的希望。”他为困难患者减免费用,为行动不便者安排上门问诊,诠释着“悬壶济世”家训。作为第五代传承者,他以医术、仁心与担当,书写中医人的当代答卷。

从百年前的单方草药到如今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从家族内部的口传心授到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单氏中医的变迁,映照着中医在时代浪潮中的坚守与突破。

单晓春细致问诊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张阿嫱
  • 中医
欢迎关注中国城市报微信号
分享到: 

关于我们

城市服务

报社业务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5005404号-4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390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90005 举报邮箱: jubao@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10-65367114  010-65363263 地址:北京市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邮编 100733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