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青蛇》剧照。
柴美林摄
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正在各地30余家剧场展开。首演于2013年蛇年的《青蛇》,在又一个蛇年以新的形式与观众见面后,始终保持着一票难求的超高人气,表明该剧像亮相此次展映季的《生死场》《赵氏孤儿》《大宅门》《北京法源寺》等一样,已成为经受观众和时间检验的话剧经典。
“CNT现场”通过数字化、多机位实时拍摄与切换等技术,打破传统剧场物理空间、观演关系、地域的局限,实现线上观众对舞台现场的沉浸式体验。透过角度多样、景别丰富的高清影像,许多当年看过《青蛇》演出的观众感叹,演员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与服饰纹路美不胜收,眼前的近景和特写镜头与记忆中的舞台场景完美连接。
话剧《青蛇》根据李碧华同名小说改编,编剧、导演田沁鑫以戏剧人物分属三界的立意,对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作出全新解读,赋予这个发端于宋代的传奇故事别致的古典韵味、清新的东方禅意与脱俗的现代气息。剧中许仙是普普通通的人,是现实主义者;白蛇想成为有情有义的人,试图忘记自己曾是妖;青蛇即使成了人,也清醒记得自己做过妖;法海想成为佛,但要与心魔决斗。他们无法得偿所愿,都要通过修行找到出路的设定,让观众既能共情,也能看到希冀。
该剧以江南民居“版筑泥墙”为灵感打造的舞美主体,在灯光、多媒体、音乐、水与雾等的配合下,营造出烟雨迷蒙的江南气韵、绝美空灵的东方意象。当法海和着童声吟唱的南宋禅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在烟雾缭绕中双手合十出场,以现代语言介绍自己;当青蛇、白蛇在水汽弥漫中扭动着腰肢现身,说出“想成人”的愿望;当庄严的金山寺、诡谲的魔幻世界、曼妙的人间临安城等场景自如切换……人物形象与主题立意有破有立,与观众建立情感关联。
剧中的白蛇与青蛇,不再是大多数白蛇题材文艺作品中主角与配角、主人与丫鬟式的关系,她们代表两种女性形象,诉说女性的两种情感状态。白蛇美丽端庄,以相夫教子为己任,青蛇率真直接,最终流下人的眼泪,尝到做人的滋味。法海亦颠覆观众的认知,他气质干净、亦庄亦谐,因为慈悲惹下波澜,也因为理解放下执念。
几位主要角色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离不开演员的精彩塑造。秦海璐与袁泉都有7年的戏曲功底,她们分别用自如的云步和漂亮的身段,演绎青蛇既叛逆又幽默、时娇媚时可爱的“矛盾综合体”,演绎白蛇大气成熟又活泼灵动,外在温婉难掩内在的热情。辛柏青用层次分明的表演,演绎出人物从坚定修行到内心摇摆,再到最终觉悟的过程,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角色的成长与蜕变。
秦海璐、袁泉、辛柏青的表演,让人想起《生死场》中的韩童生、倪大红,《北京法源寺》中的奚美娟、周杰、贾一平,《大宅门》中的刘威、朱媛媛等演员的表现,道出优秀的演员都有颇高的自我修养。演员要想赋予角色生命与灵魂,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与认真的创作态度。
话剧《青蛇》自2013年香港艺术节首演后,曾在国内多个城市巡演,并受邀亮相美国肯尼迪艺术节、英国爱丁堡国际艺术节,以古典与现代元素交融之美,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贡献戏剧艺术的力量。期待未来“CNT现场”能在海内外开枝散叶,让更多观众借助《青蛇》等作品的高清影像,领略中国戏剧、中国艺术的风采。
《中国城市报》社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2015-2025 by www.zgcsb.com. all rights reserved